首页 儿童书籍正文

书籍装帧有几种(书籍装帧都有哪些)

admin 儿童书籍 2023-01-13 22:26:40 0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的装帧形式?

书籍装帧形式分为中式和西式两类。中式包括 ①简策装、②卷轴装、③旋风装、④经折装、⑤蝴蝶装、⑥包背装和⑦线装;西式分为①平装装订、②精装装订、③活页装订和④散装装订。

这里说一说中式的书籍装帧形式:

1、简策装。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2、卷轴装。又称卷子装,它是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

3、旋风装、经折装。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过去,由于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印刷术发明后,卷轴装、经折装仍在继续使用,但在使用材料,开本的大小,装潢工艺等 方面,仍不断有新的发展。并且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新的书籍装帧形式也不断出现,先后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4、蝴蝶装。蝴蝶装是印刷术发明后新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蝴蝶装的应用,是书籍装帧形制的一大改革。是书籍从卷轴、经折向册页的转变,从而确定了一直延用至今的书籍基本装帧形制。

5、包背装。是指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装上厚纸做皮,不见线眼,故称为包背装。

6、线装。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

书籍装订有哪几种?

分为平装、精装和线装3 类。

1、平装

又称简装,是总结了包背装和线装的优点后进行改革的一种常用书籍装帧形式。主要工艺包括折页、配页、订本、包封面和切光书边。一般采用纸质封面。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篇幅少,印数大的书籍。

2、精装

是一种书籍装订技术,精装分为全纸面精装,纸面布脊精装、全面料精装。三种精装样式都有圆脊和平脊两种形态。

精装书籍主要是在书的封面和书芯的脊背、书角上进行各种造型加工后制成的。加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如书芯加工就有圆背(起脊或不起脊)、方背、方角和圆角等;封面加工又分整面、接面、方圆角、烫箔、压烫花纹图案等。

3、线装

是书籍装订的方法之一。其明显特征是装订的书线露在书外。线装是我国的传统装订法,和引进国外的“洋装”书籍相对而言。装订时将印页依中缝折正,使书口对齐,书前后加封面、打眼穿线即成。线装书只宜用软封面,且每册不宜太厚,所以一部线装书往往分为数册、数十册。

于是人们把每数册外加一书函(用硬纸加布面作的书套),或用上下两块木板以线绳捆之,以利保护图书。线装书盛行于明代万历年以后。它是由蝴蝶装和包背装发展而来的。

扩展资料

平装与精装的区别:

一本书的生产都会有印刷和装订两个部分,对于精装书和平装书来说,印刷过程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精装书要求质量要好些,所以用的纸张一般也会好些(比如厚些、高档些),而平装书就用普通的纸就可以。

再就是在印刷过程中,印刷人员会格外注意精装书的印刷质量,会格外小心控制质量,比如色差,套印,脏点控制,等等。而平装书就按一般质量标准印刷就可以。

精装书和平装书的主要区别在装订方面。平装书就是我们平常一般用的书,比如教材什么的,一般采用胶订工艺,即用特种装订用的胶将书的内页各印张粘在一起,再和封面粘在一起就可以了,一般用专门的胶订机器。

封面就是一般的铜版纸,比内页厚一些,整本书是可以弯折的,可以握在手里。而精装书的内页一般是采用锁线工艺,就是用线将内页锁在一起,再粘上胶,这样比较结实,不爱掉页。封皮一般为硬纸板的,将印刷精美的薄纸糊在硬纸板上形成书皮,再将内页粘在书壳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精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线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装

图书的装帧方式有几种

1、绳串联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2、竹简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

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3、帛书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

4、石经(石碑)

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总字数20多万字。它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阅读、传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其形制是双面刻字,文字竖向阅读行列整齐,碑呈U字形排列。其它如隋代开刻的房山云居寺佛教石经,虽年代晚于《熹平石经》,但其影响更大,价值亦高。

5、拓印(卷轴)

纸张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各种拓印件是一个重要的类别。

纸发明于公元前二世纪;从公元二世纪起,纸才较多地用于书写;公元二世纪,纸的使用才更为普遍,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最早的写本书延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过去,由于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宋代张邦基称这种装帧为“逐页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清代叶德辉称其为“鳞次相积”;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后来发现了唐代《唐韵》写本,是将所写书页逐张依次错开贴于卷轴底纸上,阅读时打开逐页翻阅,读毕仍卷为一轴,其外观与卷轴相同,从而证明前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6、经折装、旋风装和蝴蝶装(印刷术发明初期、辽金时代的书籍装帧)

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

简单说明我国古代的书籍装帧形式中的五种方法?

不止5个吧

简册装、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简册装——最早的书籍写于竹简之上,其装帧方式就是绳线编连及收卷。

卷轴装——帛书无须编连,但长度较长,通常采用卷轴的装帧方式。纸写书籍出现后,最初也采用卷轴装的方式。

经折装——唐代时,出现了经折装,经折装的书籍其实还是一幅完整长卷,只不过人为从中折叠,阅读时,可以一折折地看,收拢后为一长方体,更节省存放空间。

旋风装——经折装出现后不久,人们就发现这种装帧方式的书籍易散易断,于是就将卷轴装和经折装结合起来,用一张长纸将书籍的首页和尾页粘接,形成了旋风装的书籍装帧方式。

蝴蝶装——雕版印刷的出现带动了传统书籍装帧方式的革命。由于雕版面积有限,书籍不再是一幅长卷,而以页的形式呈现。印刷书籍中最早出现的装帧方式称为蝴蝶装,即将印好的书页,以版心中缝为轴心,字对字地折叠。然后集数页为一叠,排好顺序,以版口一方为准,逐页用浆糊粘贴。这种装帧方式,书籍打开时,版心居中,书页向左、右两边同时展开,有如蝴蝶展翅,故名蝴蝶装。宋元时期(960—1368),蝴蝶装是普遍流行的书籍装帧形式。

包背装——蝴蝶装书籍,如果纸质较薄,极易造成正面与正面相互附着。翻阅时稍不留意,很容易将两个单页同时翻过,看到的仍是无字的背面,阅读相对不便。为此,人们改进出包背装的书籍装帧形式。与蝴蝶装相反,包背装是将书页正折,版心向外。然后集数页为一叠,排好顺序。以版口一侧为书背,用包背纸和浆糊包裹书背。包背装书籍翻阅方便,一目了然,自南宋出现后,一直沿用至清代。

线装——包背装书籍以浆糊粘背,牢固度较差,经不起经常翻阅,极易散落,明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线装代替。线装书在折页方面,与包背装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包背装以书皮粘裹书背,线装则打眼订线,以线绳固定书背,因而牢固度更高。线装书便于翻阅,且不易破散,直至今天仍有使用,其牢固度甚至强于很多今天的胶装书籍。

内府书籍装帧等级可分为哪几种本?

内府书籍装帧等级可分为赏赐本、陈设本、呈览本、通行本。

清代内府书籍的装帧艺术是在中国历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起来的,清代内府以雄富的财力、物力及众多优秀的能工巧匠创造出了大量的传世珍品。

由于这些作品,多作为宫廷陈设用书和皇帝御览之物深藏宫中,外界鲜见全貌。这些经典的书籍装帧艺术珍品,以形式多样奇巧,工艺精美绝伦,装饰华丽典雅,用材稀见考究著称,在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史及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的:

书籍的装帧,首先是为保护书籍防止损坏便于使用,如孙庆增《藏书纪要》云:“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

其二;是为装饰及美观,如孙庆增举例钱遵王与毛斧季两大藏书家书籍装帧封面用纸情况:“钱遵王述古堂装订书面,用自造五色笺纸,或用洋笺书面,虽装订华美,却未尽善。

不若毛斧季汲古阁装订书面,用宋笺藏经纸,宣德纸染雅色,自制古纸更佳,至于松江黄绿笺纸书面,再加常锦套金笺贴笺最俗”。其三;是进入等级社会后体现维护等级性及标志作用。

书籍装帧有几种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