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书籍正文

国外创意书籍装帧设计(国外优秀书籍装帧设计)

admin 儿童书籍 2023-03-01 21:12:46 0

你见过最具有创意和新意的书籍装帧设计是?

手绘的奇思妙想(丹尼·格雷戈里)。2019年的时候和朋友去国家图书馆时,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翻开它的时候,能看到很多设计师用手绘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的内容。

里面有很多之前并不是从事插画的设计工作者,他们的画面自由自在,没有任何形式的束缚,奇思妙想给录了我很多启发,画画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不善言辞的我,偶尔也喜欢通过画画来调解各种情绪,会把平常的日常生活创作到绘画中。我觉得喜欢画画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很值得大家入手。

说一下这本书的简介,书中收录了许多画作、涂鸦作品、实验性的或是经由细心观察才绘制而成的作品。书页中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色彩,空白处则有许多购物清单和电话号码;封面上是饱经旅行风霜的印迹,它们曾被装入背囊中、口袋里,也曾掉落在雨里,或是遗失在草丛中。

作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书册的厚薄程度,将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经历展现在你面前。翻过一张张画纸,你仿佛能看见时光的飞逝,看见其中闪现的创意,看见作者的种种冒险、经验教训、想法、失误以及梦想,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墨迹,在读者面前如花一般盛开。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在美术馆或博物馆中,在金色的画框中,无法见到的艺术形式。这是一种只要它存在,便需要被欣赏的艺术形式。每个人,当他们翻开这些速写簿,都会将头深埋于其中,被那些速写作品和点滴的记录完全吸引,然后翻至下一页。每一次翻阅都会带来无穷的惊喜。这些打开的画纸就像一则故事、一篇日记,甚至是一段生活。每一本速写簿都是生活的缩影。

书里不仅仅介绍了这些设计师的作品,而且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对于艺术之路心得,每个人还谈到了自己创作所用的工具,以及时间地点书里还有他们工作室的展示,我觉得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用处就是,拉近了对国外艺术家生活的了解。我觉得,无论你是否是一名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音乐家、作家等,阅读完这本书后,肯定能有所收获。

中西方的书籍装帧有何区别 中西方的书籍装帧的区别

1、中西书籍装帧设计的现状。

(1)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现状:在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风格和生产工艺层出不穷,设计理念、方法、方向发生深刻变化,其价值越来越被认可的同时,市场经济也为设计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传媒体的竟争态势下,传统观念的书箱装帧面临巨大挑战,设计师必须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培养新的现代审美观,使书籍满足基本阅读功能的前提下,还具备欣赏、品味、收藏的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书箱装帧的设计艺术要不断服从于市场开发的需求,设计思路要以时代意识为基础,使中国的书籍装帧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2)西方书籍装帧设计的现状:国外的书籍装帧设计迈入了精细化和个性化,设计师们利用计算机、光盘图库,运用不同印刷工艺、各种纸张材料,不同设计造型手法去表现新的视觉空间,新的观念,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加快信息表述的传递。德国、美国和日本,它们的设计风格各具有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注重视感、质感、手感三方面,它包含着造型设计、材料运用、印装质量,注意书箱传递的广告信息、陶治倩操,以增强书箱装帧设计的素养。

2、中西书籍装锁形式语言比较。

构思与表现完美结合的是优秀设计,好的表现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图形表现方面:中国设计常用到线条,线条看似简单,却是创作者情感流露,是智慧的结晶,西方设计喜欢用色块表现块面感,这与他们求真、求实的性格相吻合。在色彩方面:中国画重写意,水墨画是我国绘画的代表形式,古有墨分五色之说,强调的是色彩的对比,西方重写实,追求情景再现,强调的是色相的对。在文字表现方面:中国书法亲切、自然、动人,西方文字是由二十六个字母组成更多的是凸显理性。整体明快、直观、广告味较重是美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活泼、华丽是法国的书籍装帧设计;设计质感亲切、舒服而且价格相当便宜是英国书箱装帧设计;日本的书箱装帧设计新颖、活泼、含蓄而又不失精致,将过去的手工技巧和现代的自动化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引进外来现今文化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文化,相反的更有鲜明的名族特色和强烈的现当代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而中国的书箱装帧则在东西方风格兼收并蓄的古朴、淡雅的基础上,富于素养、见长,同时有着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总的来说西方追求直观、理性,东方则显得含蓄、感性。

书籍封面设计步骤

现在每年上市的书有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本,如果能够想要第一时间吸引到读者目光的话,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书籍装帧封面设计就好比是人的脸蛋一样,漂亮的话肯定人会多看两眼,而要设计漂亮书籍装帧封面的话,遵守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一品威客网小编就给你介绍下书籍装帧封面设计 流程.

首先,处理好封面和内容的关系:不管用何种方式来体现书的立体形态,万变不离其宗,“体现书籍的内涵”始终应是书籍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为出新而出新。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终究是要用来读的。所以书籍装帧的形式一定要服从内容,这就如同建筑房屋,不论外观如何,首先要具有房屋的功能性。

封面设计的色彩设计: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封面设计在对比中求统一协调,以间色互相配置为宜,使对比色统一于协调之中。书名的色彩运用在封面上要有一定的分量,纯度如不够,封面设计就不能产生显著夺目的效果。

书籍封面的构思设计。书籍的封面设计整体来说要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一般的都要在封面设计想象,封面设计舍弃,封面设计象征,封面设计探索创新等方面入手。

封面设计的图片设计:面的图片以其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易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特点,成为设计要素中重要部分。封面设计图片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人物、动物、植物、自然风光,以及一切人类活动的产物。图片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在画面中占很大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片设计尤为重要。

书籍封面的文字设计:常用于书名的字体分书法体、美术休、印刷体三种。书法体笔划间追求无穷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到的个性,且字迹多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具有名人效应,受到广泛的喜爱。如《求实》、《娃娃画报》等书刊均采用书法体作为封面设计书名字体;美术体又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外型的规整,点划变化统一,具有便于阅读便于设计的特点,但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在这方面有所不同。

封面设计它强调自由变形,无论从点划处理或字体外形均追求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变化丰富、个性突出、设计空间充分、适应性强、富有装饰性的特点。不规则美术体与规则美术体及书法体比较,封面设计既具有个性又具有适应性,所以许多书刊均选用这类字体,如:《知音》、国外的《NEWYORK》等;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吸纳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规则,封面设计大大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力,而且借助电脑使印刷体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弥补了其个性上的不足。如《译林》、《TIME》等刊物均采用印刷体作为书名字体。在封面设计中出了书名之外,其他文字都采用印刷体。

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流程就是这样,其实是很简单的,难的是做出个好的设计,而目前市面上的书籍装帧封面设计大多存在这雷同的情况,在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时要重点考虑这一情况,最好能够避免雷同情况出现。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由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看似简单的装帧设计却包含着无数的构思、创意、艺术的系统体系化工作。

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的目录

第一章 书籍装帧的历史

第一节 书籍装帧的起源

一、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

二、国外书籍装帧的起源

第二节 书籍装帧的发展

第二章 书籍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书籍封面

一、封面设计构思的过程与方法

二、封面设计的要素

三、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封底

第三节 书脊

第四节 其他

一、环衬

二、目录页

三、版权页设计

四、版权页应注意的问题

五、序言

六、扉页

七、书眉

八、正文

第三章 书籍装帧的插图设计

第一节 插图的分类

一、人物形象

二、动物形象

三、商品形象

第二节 插图的表现形式

一、具象插图

二、抽象插图

三、卡通插图

第三节 书籍插图的编排

一、独幅插图

二、文中插图

三、固定位置放图

第四章 书籍装帧的形态设计

第一节 书籍开本

一、纸张选定

二、比例美感

三、内容设定

第二节 装订形式

一、装订形式

二、装订方法

三、套书设计的主要特点

四、组版与装订

五、材质运用

第三节 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

一、印刷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二、工艺选择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三、印刷工艺与油墨

四、印刷制版工艺

第五章 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

第一节 版式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 版式设计的目的

第三节 版式设计的设计原则

一、统一图文

二、主次分明

三、动静结合

四、加强视觉流程

第四节 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一、变化与统一

二、对称与均衡

三、节奏与韵律

四、比例与空间

五、非常规式版式设计的运用

第六章 书籍的分类与装帧特色

第一节 书籍的分类

一、文艺类书籍

二、科教类书籍

三、儿童类书籍

四、期刊类书籍

第二节 优秀作品欣赏

一、文学类

二、艺术类

三、儿童类

四、期刊类

参考文献

我想知道国外书籍装帧的历史渊源,或者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推荐?

余秉楠点评世界各国书籍装帧艺术设计

德国:技术“领军者”

德国的印刷技术和印刷机械是世界闻名的,印刷厂的自动化、电子化程度非常高。最出色的印刷厂是莱比锡的安德森·内克瑟印刷厂,著名的书籍艺术家H.E.沃尔特是这个厂的艺术指导,东德的每年一度“五十本最美的书”的半数,是这个厂的产品。它在科技书籍和乐谱雕版印刷方面,质量也很高。特别是凹印和胶印的画册,在印刷上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以及优质的纸张、油墨、装订和十分讲究的装帧设计等。各方面和谐的配合,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德国书籍机械化装订的质量很高,有专门的工厂生产封面专用布料,品种繁多,并大量出口。机械化装订的书,典型的封面设计是在前封面上烫印一个小插图或小图案,在书背上也只有一个小框子,印上书名和作者名,是一种简洁朴实、美观大方的装帧风格。1908年建立的罗沃尔出版社,从1953年起首次出版了著名的罗沃尔小说文库。这是一种廉价精美的袖珍本小书,只要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就能买到歌德或者丹弟的剧本。后来许多出版社都采用了这种新的书籍形式。

英国:字体“革新家”

英国优秀和丰富的书籍艺术传统对欧洲书籍艺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早在公元八世纪前后,英国学者阿尔库英·冯·约克受查理一世的委托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产生了“卡罗林小写体”。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和最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方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的19世纪初期,英国最早由广告图案家文孙特·菲金斯创写了无字脚体(黑体),由罗伯特·宋恩创写了加强字脚体(埃及体),然后遍及于欧美各国。也是在英国,托马斯·贝威克首创了木口木刻的版面(一种在木头断面进行雕刻的版面)。19世纪中期又是在当时工业最发达的英国首先出现了书籍艺术的低潮,然而也是由于英国人威廉·莫里斯的努力,推动了英国的书籍艺术向前发展,并激发了欧美许多国家革新书籍艺术的运动。

美国:设计“艺术师”

美洲大陆第一本印刷的书籍是胡安·帕布洛斯于1539年在墨西哥印制的。其后,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陆续出版了用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当地土著文字印刷的各种书籍。直到1683年才在现在的美国马萨诸塞洲印制了北美洲的第一本书籍。美国独立运动以后,印刷工业开始有了发展。1730年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受到当时英国著名书籍艺术家巴斯克维尔的很大影响,独自建立了美国的第一家出版社。后来出任美国驻法公使时,又向法国著名书籍艺术家迪多学习过,对美国早期的书籍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直到19世纪末叶,美国的书籍艺术一直依赖于英国而不能摆脱其影响,威廉.H.布雷德利于1895年在马萨诸塞州建立的韦宣德印刷所就是英国著名的凯姆斯科特印刷工场的翻版,当时有一批杰出的书籍艺术家为建立美国自己的书籍艺术做出了巨大努力。丹尼尔、B.厄普代克于1893年在波士顿建立了梅里蒙特印刷所。厄普代克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书籍设计家,他还是一个专业理论著作家,主要的著作有《印刷活字,它的历史、形式和任务》和《现代设计》。布鲁斯·罗杰斯是一个卓越的版面设计家,他在字体设计方面也有不少优秀的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为《世纪》杂志设计的世纪型字体,这是一种新颖的字体,具有刚强有力的风格。他在印刷和铸字机械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特别是他发明的字模雕刻机是世界闻名的。凡是访问过他的人,他都送一个活字作为纪念。那是一个相当于十二点的活字,字面上雕刻了圣经里的基督祝福文271个字母,每个字母只有0.5点即0.175毫米大小,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F.W.古第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字体的创作,他和英国的莫里斯一样研究了古朴美观的詹森字体,并在相当程度上受莫里斯的影响。古弟在1926年建立了维莱盖印刷所,以便亲自把他设计的字体铸成活字。他所设计和制作的活字达一百多种,有着一系列极好的字体,主要的字体有古弟老体,古弟目录和古弟行书体等。在版面设计方面古弟也有着许多很好的创作。

从根本上说,这四个人,布雷德利、厄普代克、罗杰斯和古弟打下了美国自己的书籍艺术的坚实基础,使美国有可能在今天取得十分杰出的成就。

法国:插图“试水者”

法国的书籍是美丽的书籍。它的书籍艺术有强烈的民族特征,与英国的正统书籍艺术是大不相同的。

早在巴洛克艺术风格时期,法国的书籍封面由于很高的艺术水平就得到了欧洲的领导地位。19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以后形成的以迪多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艺术思想,是一种朴素、明朗、思想性很强的风格,曾经遍及欧洲大陆,在今天的法国仍然有着最明显的影响。

19世纪欧洲的书籍艺术走向衰落以后,法国的一些出版社竞相攫取最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给书籍画插图,形成了法国书籍艺术的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于是“绘画的书籍”这样的概念就在法国产生了,应该说明的是,这里并不是绘画复制品的美术画册,而是著名画家给古典作家和现代作家的作品配的插图。第一个是印象派画家和版画家吐鲁兹·劳特累克,1899年出版商弗卢里聘请他给朱雷斯·雷纳尔德的《自然史》画了插图。随后有斯坦朗、维埃日和勒格朗德等人。现代书籍插图的主要时期要从1918年算起,这以后的重要的艺术家有斯坦朗、杜飞、洛朗珊、波纳德、路阿、勃拉克、马赫香、拉布勒和沃克斯等人。这样,从画家和版画家中产生了大量的新的插图家。插图形式以木刻版画为主,石版画和铜版画很多。雕塑家兼版画家阿里斯蒂德·马洛尔给韦尔吉尔的《牧童诗》画的插图是一件非常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出生于俄国后来移居法国的画家马克·夏迦尔的插图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神秘的、象征性的独特风格。出生于西班牙的毕加索给许多书籍画了石版画插图。而马蒂斯也有不少的书籍插图。还有比利时出生的麦绥莱尔,他的许多表现主义的木刻连环画《一人的受难》、《没有字的故事》、《画中的小说》以及大量的黑——白风格的书籍插图是尽人皆知的,他的作品犀利地揭露了城市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鲜明地站在工人运动一边,有着广泛的人民性。

瑞士:版面“改革派”

瑞士的字体创作和版面设计有着严谨朴素和风格清新的特点。17世纪就已设计许多优秀的字体,最出色的有苏黎世人瓦尔特·迪特黑尔姆设计的迪特黑尔姆字体,还有赫尔曼·艾登本茨设计的克拉伦东字体是深受喜爱的印刷字体。优秀的版面设计家有首都伯尔尼的马克斯·卡夫利施,他的作品达到了十分高尚的意境,代表作有马克·斯霍夫著的长诗《埃及国王埃希纳通》。还有德国著名书籍艺术家施奈德勒的学生伊姆雷·赖纳和他的夫人黑德维希·赖纳,他们的许多作品和关于字体设计以及版面设计的专业著作在许多国家中颇有影响。德国人约翰·契肖德应瑞士出版界的邀请来到了巴塞尔城,对于瑞士的版面设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推动瑞士版面设计的发展,他改变了瑞士古典主义版面设计的方向,从而使瑞士登上了现代书籍艺术的顶峰。瑞士的版面设计分裂成为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是文学书籍和科学书籍继承了古典主义版面设计的传统,另一方面是专业书籍和艺术书籍的大部分采用了新客观主义的版面设计。这两种不同的倾向展开了剧烈的竞争,从而推动了非常有益的艺术实验。例如利奥·戴维斯霍夫和瓦尔特·策尔贝为他们共同的专业著作《版面的艺术与设计》作的版面设计,构思新颖大方,很有时代感。它以粗黑的圆点表示文章的段落,使分散的版面得到了完整与安定,小标题像边注那样放在左面,非常醒目,像这种有许多小标题和段落的专业书籍,它的版面设计一般是很难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日本:字体“整修家”

日本的活字印刷术是在1593年首次从中国经朝鲜传入的。到了19世纪末期,日本采用了欧洲的印刷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活字技术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印刷界收集了当时流行的汉文字活字,加以整修,刻成一种新的字体,叫做明朝体,明朝体原来有两种:一是现代已经不再使用的东京筑地活字制造所刻制的筑地体,二是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的前身秀英舍刻制的目前流行的秀英体。两者的区别只是秀英体比筑地体在竖划上稍为细一点,这两种字体都很出色。明朝体横细竖粗,有一定的规范,整齐匀称,十分醒目,所以流传至今仍然很受欢迎。与明朝体差不多同时产生了一种模仿手写体的楷书字体,就是所谓的清朝体。后来又有了横竖笔划粗细一致的黑体和细黑体,它很可能是受到了拉丁字母中粗细一致的无字脚体的启发,还有用于少数特殊用途方面的装饰字体圆黑体。1931年名古屋的津田三省堂在中国的仿宋体的基础上设计了长仿宋体,在当时是新颖的字体,很受欢迎。在广告印刷品、杂志和一些书籍上还流行一种宋体或者黑体的扁平体,字身高度只及宽度一半的叫做二分文字,俗称胖体,字身高度是宽度四分之三的叫做怪体,这两种字体不仅美观,而且阅读起来比较省力。此外,大阪青山堂刻制的南海堂字体,有行、草、隶三种。

余秉楠简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licograda)大使,国际平面设计协会(AGI)会员。

推荐几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网站

最新的书籍装帧设计书籍:

《visual print》本书收录了世界范围内优秀的书籍装帧、宣传册以及印刷物料设计案例,从材质、工艺、形式、结构上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展示了极具创意和个性气质的杰出作品,是全球视觉设计师不断创新的结晶。 网址:,该网站还有很多好的书籍装帧类书

国外创意书籍装帧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