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书籍正文

鲁迅书籍封面设计(鲁迅书籍封面设计绘画)

admin 儿童书籍 2023-03-07 02:23:50 0

原来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鲁迅先生还设计过什么?

鲁迅除了是非常出名的作家和革命者之外,还是一位设计师,对艺术非常热爱。

他除了北大校徽这个设计作品之外,还有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参与民国国徽设计、猫头鹰图、众多书籍报刊的封面、插画等等。

鲁迅对于北大校徽的设计近日大火,让更多人关注到校徽背后的意义,以及鲁迅的设计。

在北大校徽中,图样取用的是“北大”两字的篆体,形似三个人环绕,其中两人背对而立,下方的人用肩膀撑起上方的人。

同时这还象征着脊梁,寓意着三人成众,寄寓了设计者和学校对北大学子的希望,希望他们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鲁迅的设计中饱含深意,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并不发达的当时,他把文字的展示设计出了许多新的花样。

一、鲁迅的经典标志性设计——猫头鹰图

猫头鹰图是鲁迅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这幅图基本上每次都可以在鲁迅相关的艺术展览中看到。

图画的本身非常简洁,可谓是一气呵成,猫头鹰的形象非常灵动,而猫头鹰的眼睛部分更是别具一格,是由男女头像构成。

二、鲁迅参与设计的民国国徽

很多人可能也不了解,民国初期的国徽,也是鲁迅参与设计,与另外两位同事共同设计而成。

国徽的图案较为复杂,融入了吉祥物,在当时还广泛应用于政府的旗帜、钱币、勋章等物之上。

三、鲁迅设计的众多书籍书刊的封面

除此之外,鲁迅还为许多杂志和书刊等等绘制和设计了封面图、插画等。

经由他设计的知名杂志封面有《呐喊》、《奔流》、《域外小说集》、《艺术论》等等,除此之外共计约设计过 60 多个书籍的封面。

鲁迅的才华有目共睹,在中国史上和文学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

朝花夕拾封面设计和设计意图?

如下图:

设计意图:可以根据《朝花夕拾》的主旨进行设计,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可以将封面设计为梅花图,自古以来梅花都被誉为坚贞不屈、凌寒傲骨的品质,这种桀骜不驯的精神和作者创作《朝花夕拾》的意图如出一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鲁迅设计的作品还有哪些?

只有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走好未来的路。在这些年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相信语文书籍当中出现很多作家的作品,小编相信各位小伙伴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印象应该是很深的,因为在他所写的课文后面都会写着全文背诵的字样,这些都足以证明了鲁迅在我国的文学界是有相当高的一个地位的。而且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提出了一些比较具有批判性的思想,他对于现实当中的一些现象都会有自己的的见解。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觉得鲁迅先生他是一个比较愤进的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后面我们读了他的作品,长大后才发现他所写的东西都是每个人的生活。

一、弃医从文,从此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花在文学界上。

鲁迅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它不仅仅是在文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一个文学作者,而且还是一个设计家。如果各位小伙伴了解到北大校徽的话应该会知道这是鲁迅先生受到蔡元培的邀请来设计的,除此之外,鲁迅先生的作品的封面都是他自己设计的,他还参与了许多平面设计。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比较全面发展的人才呢?

二、聚精会神去做一件事,就会取得一定的成就。

了解鲁迅先生的经历的人很多,但是进行深入了解的人应该没有多少。但家对于鲁迅先生的一个印象就是他弃医从文,从此,他在文学界当中发奋图强,写出了非常多好的作品。他的这些经历都告诉我们只要全神贯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就能做出一番成就。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当然要花费自己大量的精力去钻研,去努力。后面取得的成就也就不在话下了。

鲁迅的设计天赋很高,你见过他设计的哪些作品?

鲁迅的设计天赋很高,他设计的作品有北京大学的校徽、中华民国国徽、还有一些书籍的封面等。鲁迅的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家等。他曾经受到蔡元培校长的邀请,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北大是1898年创立的,那时候叫京师大学堂,后来经过多次改名,最终叫北京大学。北大校徽的中间是北大两个字,这两个字看起来像是三个人,上面一个北字像是两个人背靠背,下面一个大字像是一个人托着上面两个人,整体上有三人成众的意思。

我们知道,鲁迅还是有名的文学家,在学生时代,我们学习过他的很多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藤野先生、拿来主义等,这些都是考试爱考的文章,每次语文老师讲解鲁迅的文章总是很仔细、认真,生怕漏掉了一个知识点。那时候只是觉得他的文章苦涩难懂,现在看来,也许是自己当初太年幼无知了。鲁迅还有一些有名的代表作,比如呐喊、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打小应该就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还记得学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鲁迅上学迟到了,然后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也许正是因为有这种自律的习惯,才决定他后来一定会成功。鲁迅还是一名伟大的革命家,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鲁迅的一生都在追求民主,对封建旧文化不满,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极高。

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优秀的设计师,你知道哪些设计出自鲁迅之手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定知道北大,但是你不一定知道北大LOGO的设计者就是鲁迅。熟为人知的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其实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他设计的北京大学LOGO至今仍在使用,也曾为自己的著作绘制了很多精美的封面和扉页,并且引领和帮助了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对近代中国的书籍设计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鲁迅(1881-1936)如同神一样受人膜拜。他被人们奉为导师、旗手、领袖,饱经风雨而不倒。因为有毛泽东的追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大多数解放前的作家作品都被打入冷宫时,他的著作仍能畅行于世,成为中国人在文化禁制时期仅有的精神读物。他是作家中最早关注书刊设计的人,他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书刊设计的论述,他本人在早期更亲自对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进行设计。因此,在解放后所出版的现代书刊装帧史论中,他一直被摆在先行者的行列,而“鲁迅与书刊设计”更成为史家必治的课题。

鲁迅的书刊设计带有典型的文人特点。第一是朴素,他很多书都是“素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于无声处听惊雷”;其次是古雅,他爱引用汉代石刻图案作封面装饰,甚至用线装古籍形式包装外国画集,以旧瓶装新酒;三是喜用毛边装,他自称为“毛边党”,爱保留书边不切,觉得“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四在版式上喜欢留出很宽的天地头,让读者可以写上评注或心得,以尝读书之乐;最后是对细节斤斤计较,举凡字体大小、行距、标点、留白、用色等等,他无不细加考究,直至理想为止。

1936年1月20日,《海燕》第一期面世,封面上红色的鲁迅手迹“海燕”特别显眼。《海燕》第一期初版两千册,当日即告售罄。其受读者青睐程度可见一斑。鲁迅在日记中专门记载此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民国第一设计师鲁迅的设计作品你知道几个?

如果说起设计师你会想起谁呢?如果我说大文学家鲁迅是设计师你是否会有一丝惊讶呢?

我们在回顾鲁迅的一生时,可以发现鲁迅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等等。这为他奠定了十分厚实的艺术理论基础。

他在设计方面的作品那必然绕不开鲁迅给北大设计的校徽。这个校徽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无论从造型设计上来看,还是在立意上都十分精妙。

除了鲁迅给北大校徽的设计,鲁迅还有不少设计,例如鲁迅和钱韬孙共同设计我们国家的第一枚国徽,十二章是古代礼服的常见章纹。据《尚书·虞书·益稷》记载,十二章始于有虞氏之时,它将传说中舜帝时代的图形加以引用和发展,最终形成十二种特殊的章纹。于1913年2月发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钱币、旗帜上都使用了这一图案。据钱稻孙的回忆说,当时图案的设计虽不甚美善,但周树人的一手古文则为教育部诸人所赞叹。

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所出的书里装帧设计风格十分出色,即使放在今天的书籍装帧设计可以说也是丝毫不落下风。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个个典雅蕴藉,同时又极有时代感。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中国版画的奠基人。 他的书法实力也丝毫不差。鲁迅先生,真是一位天才!

鲁迅书籍封面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