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书籍正文

儿科医学书籍疾病(儿科常见病书籍)

admin 儿童书籍 2023-03-07 11:33:31 0

如果我想学中医儿科,主要看什么书?

北宋钱乙,字仲阳,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被誉为“儿科之圣”。钱乙的主要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编集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该书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钱乙从儿科特点出发,在四诊应用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等,都有较详明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捉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等,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力法。他制订儿科治则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注意柔润清养,补运兼施,攻不伤正。他善于化裁古方,根据儿科特点创制新方,制剂以成约为主,切合临床应用。

儿童常见病书籍有推荐的吗?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护理》是由刘金美、王维东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本书参考了各类儿科学教材,加入了近年来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组织的各种会议上修订的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侧重于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上篇为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下篇为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儿科著名中医书籍是什么

《小儿药证直诀》,中医儿科的奠基之作。又名《小儿药证真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3卷。宋代钱乙撰,由钱氏门人阎孝忠编集而成。书成于公元1119年。本书是中国早期内容比较完整,并载有病案的儿科重要专著。

中医儿科学的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概论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的范围与任务

一、中医儿科学的学科范围

二、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现状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学说概要

一、《素问》、《灵枢》

二、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

三、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四、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疹方论》

五、曾世荣《活幼心书》、《活幼口议》

六、薛铠、薛己《保婴撮要》

七、万全《幼科发挥》等

八、陈复正《幼幼集成》

九、吴瑭《温病条辨》

十、徐小圃《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

第二章 生理病理与喂养保健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二、婴儿期

三、幼儿期

四、学龄前期

五、学龄期

六、青春期

第二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一、生长发育

二、生理特点

三、体质特点

第三节 发病原因与病理特点

一、病因特点

二、病理特点

第四节 乳食喂养与儿童保健

一、乳食喂养

二、儿童保健

第三章 儿科辨证论治概要

第一节 儿科诊法概要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儿科辨证概要

一、八纲辨证

二、六淫、疫疠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

四、脏腑辨证

五、气血痰食辨证

第三节 儿科治法概要

一、内治疗法

二、外治疗法

三、针灸疗法

四、推拿疗法

第四节 儿科护理概要

一、一般护理

二、饮食护理

三、用药护理

四、心理护理

五、急症、重症等特殊护理

第四章 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

第一节 中医儿科的科研方法

一、中医儿科传统研究方法

二、现代医学科研基本方法

三、中医儿科现代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医儿科的科研内容

一、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

二、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初生儿病证

第一节 胎怯

第二节 胎黄

第三节 脐风

第四节 新生儿肺炎

第五节 新生儿败血症

第六节 新生儿硬肿症

第七节 赤游丹

第八节 脐湿、脐疮

第九节 脐血

第十节 脐突

第十一节 斜颈

第六章 时行疾病

第一节 麻疹

第二节 奶麻

第三节 风痧

第四节 水痘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第六节 痄腮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八节 病毒性脑炎

第九节 脊髓灰质炎

第十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十二节 病毒性肝炎

第十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四节 艾滋病

第十五节 丹痧

第十六节 顿咳

第十七节 白喉

第十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十九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二十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章 常见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第二节 蛲虫病

第三节 钩虫病

第四节 绦虫病

第五节 姜片虫病

第六节 血吸虫病

第七节 疟疾

第八节 阿米巴病

第八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鼻渊

第三节 鼻衄

第四节 乳蛾

第五节 喉痹

第六节 咳嗽

第七节 哮喘

第八节 肺炎喘嗽

第九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九章 脾系病证

第一节 鹅口疮

第二节 口疮

第三节 滞颐

第四节 呕吐

第五节 腹胀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胃痛

第八节 厌食

第九节 积滞

第十节 泄泻

第十一节 便血

第十二节 便秘

第十三节 脱肛

第十四节 疳病

第十五节 肥胖症

第十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夜啼

第三节 汗证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五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七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八节 缺铁性贫血

第九节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第十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十一节 白血病

第十二节 智力低下

第十一章 肝系病证

第一节 惊风

第二节 癫痫

第三节 多发性抽动症

第四节 痿病

第五节 痹病

第六节 胁痛

第七节 肝痈

第八节 急性胆囊炎

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

第十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十二章 肾系疾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第三节 癃闭

第四节 尿血

第五节 尿频

第六节 遗尿

第七节 消渴

第八节 热淋

第九节 石淋

第十节 解颅

第十一节 五迟

第十二节 五软

第十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十四节 性早熟

第十三章 其他病证

第一节 夏季热

第二节 疰夏

第三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四节 奶癣

第五节 荨麻疹

第六节 毒蛇、毒虫咬伤

附篇

一、方剂汇编

二、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医学书籍疾病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