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关于小说中的修辞手法的研究书籍有哪些(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书籍)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1-04 06:31:38 0

西游记有关的研究书籍和其作者

《西游记》和《罗摩延书》 吴晓铃 文学研究 1958.l 期

悟空姓车不姓孙 布谷 新民晚报1958.6.2

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吴承恩年谱》、《交游考》、《论著杂事考》) 刘修业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8.5

玄奘法师二三事 上官红 天津日报 1968.11.16

中国小说史料(《西游记》部分) 孔另境 中华书局 1969.6

漫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 李希凡 人民文学 1959.7期

《西游记》中的金光寺 陈鸣钟 光明日报 1959.12.13

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 李希凡 新港1959.12

孙悟空并非光棍汉 山鹰 新民晚报 1960.2.19

猪八戒的世界观 吴方 辽宁日报1960.3.17

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神话剧——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东海 1960.16期

谈《西游记》浪漫精神的时代特色 李希凡 光明日报 1961.1.1

校订《西游记•胖姑》折书后 俞平伯 戏剧报1961.1-2期

孙悟空的神通 林放 新民晚报 1961•2•5

论《西游记》的浪漫主义 南开大学中文系《西游记》研究小组 光明日报 1961.2.5、12

漫谈孙悟空和《西游记》的时代特色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1961.1期

人参果的幻想和现实 劲草 北京晚报 1961•6•14

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术动态) 必胜等 羊城晚报1961.6.20

谈《西游记评话》残文 赵景深 文汇报 1961•7•8

伟大的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玄奘 中国青年报 1961.7• 30

唐三藏取经 向达 北京日报 1961. 8•24

唐三藏在尼泊尔 兰雯 新民晚报 196l.10•3

吴承恩咏杨柳青诗 王树村 天津晚报 1961•11•5

《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苏兴 江海学刊 1961.11期

奇妙的神话世界——谈动画片《大闹天宫》 马克 人民日报1962.5.31

吴承恩 紫荆 雨花1962. 5期

关于《西游记》的几个问题 苏兴 文学遗产增刊10辑

玄奘取经 张习孔 工人日报 1962.7•13

取得“真经”首在一个“诚”字 戈弩 北京日报1962•8•9

改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体会 王顾明 光明日报 1962.10.16。

《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钟凤 天津晚报1963•3.17

吴承恩和《西游记》 兆明 中华书局 1963.3( 1981.3第二版)

从“过火焰山”看吴承恩对情节的处理 陈毓罴 光明日报 1963.5.12、19

孙悟空为什么用金箍棒 毛瓜 天津晚报1963.6.16

关于《西游记》中难的性质的分析 李国生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63.1期

吴承恩《禹鼎志》的下落 陈留 新民晚报1963.12.11

《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宗教迷信、神仙鬼怪思想的批判 刘大、张碧波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4.2期

齐天大圣的“家谱” 杨柳岸 羊城晚报1964.7.5

省图书馆发现一部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 河南日报 1964.12.8

《西游记》小议 陈推之 光明日报1965.12.19

关于孙悟空反抗的性质和目的 殷光熹 光明日报 1966.4.17

读《西游记》随笔 何惠云 图书评论1972.8期

《西游记》评介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试刊)1973.1期。

《三打白骨精》分析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1973.1期

论《西游记》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论西游记》写作小组《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7

瓷枕与《西游记》 郁博文 光明日报1973.10.8

吴承恩和《西游记》 王俊年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1

白骨精“斋憎”小议 侯定乾 开封师院学报1975.2期

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准安出土 南波 文物 1975.10期

今日欢呼孙大圣——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周启成 语文战线1976.1期

关于“火眼金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笔记 章启迪 语文战线 1976.3期

花果山游记 来俊华 连云港文艺 1977.1期(江苏文艺 1978.1期)

论孙悟空 朱彤 安徽师大学报1978.1期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季羡林 世界文学1978.2期

孙悟空是“新兴市民”的典型形象吗?——与朱彤同志商榷 赵明政 安徽师大学报1978.3期

孙悟空形象剖析 邢治平 开封师院学报1978.3期

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 李洪甫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8.3期(群众论丛1980.1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赵星景 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开封师院)1978.3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析 霍旭东 甘肃师大学报 1978.3期

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 简茂森 安徽师大学报1978. 4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埝任 四川师院学报 1978.4期

孙悟空形象谈略 郝世峰 南开大学学报1978. 4-5期

孙悟空与印度史诗 顾子欣 人民日报1978.11.13

试论《西游记》的思想政治倾向 朱式平 山东师院学报 1978.6期

论孙悟空 刘烈茂 中山大学学报1978.6期

浙江发现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人民日报1979.2.6

十年沉碑重放光彩——长兴县展出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黄福根、谢文柏 光明日报1979.3.21

吴承恩书写的扇面 章里 文物1979.3期。

从孙悟空看《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苗壮 辽宁师院学报 1979.1期

孙悟空形象与《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殷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文学) 1集 1979. 1

追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行考察报告 苏兴吉林师大学报1979.1期

采拓吴承恩书写的碑文散记 高子 书法 1979.4期

评《西游记》 徐应佩、周溶泉 书评 1979.4期

无支祈传说考 叶德均 戏曲小说丛考 中华书局 1979.5

西游记研究的资料 同上

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罗东升 华南师院学报 197 9.2期

孙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严云受 安徽师大学报 1979.2期

浅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陈宏遂 教学与进修(南京师院镇江分院) 1979.2期

长兴县所藏赵孟、吴承恩书写的碑刻 黄福根、谢文柏 文物1979.5期

论吴承恩的思想 朱彤 学习与探索1979.2期

悟空可能不姓孙 蒋星煜 随笔1979.1集

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 刘毓忱、杨志杰 南开大学学报 1979.4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王志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1979.8期

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西游记》部分) 袁珂 文艺论丛 1979. 7辑

《罗摩衍那》浅论 季羡林 外国文学评论1辑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

追访吴承恩的踪迹 苏兴 随笔 1979.3集

《西游记》里的花果山 李洪甫 新华日报1979.12.5

吴承恩及所写碑文 夏星南 新华日报1979.12.5

吴承恩《西游记》典型人物论 苏兴 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吉林师大社会科学丛书2辑) 吉林师大学报编辑部 1979.12

《西游记》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胡光舟 江汉论坛 1980.1期

也谈《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罗东升同志商榷 朱继琢 华南师院学报 1980.1期

谈谈《西游记》注释中的问题 娄书武、于蕴生 淮阴师专学报1980.1期

“大闹天宫”新探 罗宪敏 郴州师专学报1980.1期

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 陈澉 求是学刊1980.2期

吴承恩在长兴县书写的两块碑文 夏星 南吉林师大学报 1980. 2期

从唐玄奘和孙悟空的籍贯问题看淮海民间传说对《西游记》的影响 张传藻、颜景常 淮阴师专学报 1980• 2期

孙悟空的故乡 夏振亚 文汇报1980•6.28

试论《西游记》前七回的思想倾向 陈澉 北方论丛 1980.3期

国内发现明刊李卓吾评《西游记》 蓼南 文学遗产 1980.2期

《西游记》琐谈 苏兴 文学遗产 1980•3期

《西游记》外文译本概述 王丽娜 文献1980.4辑

从儿童喜欢模仿孙悟空想起的 任大星 东海1980.6期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吴承恩《西游记》部分) 聂石樵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6

漫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手法 蒋松源 语文教学通讯 1981. 1期

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简介 古丁 今昔谈1981.2期

孙悟空是进口货吗? 孙红芮 广州日报1981•2.22谈

《西游记》中的一种对偶句 张成材 青海师院学报 1981.1期

孙悟空的血统 蔡国梁 学林漫录2集 中华书局1981.3

美的历程(第十章第二节“浪漫洪流”) 李泽厚 文物出版社 1981.3

孙悟空与印度猴王的亲缘关系 朱采荻 文文化娱乐 1981.4期

吴承恩的一篇佚文——《准安路医学教授古逸先生潘公讳思诚传》 蒋文野、丁乃迟 群众论丛1981.2期

儿童文学园地开新花——介绍改写本《西游记》 徐宗才 人民日报 1981.5.26

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 [澳大利亚]柳存仁 中华文史论丛 1981.2辑

中国古典小说讲话(《西游记》部分)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写组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2

鲁迅与胡适关于《西游记》的通信及争论 顾农 晋阳学刊 1981. 3期

谈谈《西游记》的一些问题 严敦易 文献1981.8辑

孙悟空不是印度侨民——与朱采荻同志商榷 向明 文化娱乐1981.8期

《西游记》里的神魔问题 高明阁 文学遗产1981.2期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问题 苏兴 北方论丛1981•4期

关于孙悟空“国籍”问题的争论和辨析 刘毓忱 作品与争鸣1981.8期

浅谈《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佘德余 绍兴师专学报 1981.4期

吴承恩 江山 湖南日报1981.9.6

论《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 陈澉 文史哲 1981.5期

《西游记》的历史背景 刘蕙孙 古典文学论丛2辑 齐鲁书社1981.9

《西游记》作者之谜的揭晓 柳和城 书林1981.5期

人物安排与故事情节——从“调芭蕉扇”谈故事情节的构成 罗宪敏 名作欣赏1981.5期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季羡林 文学遗产 1981.3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探源 谭家健 文学遗产 1981.3期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主旨 储大泓 读《中国小说史略》札记(第五章)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0

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 赵国华 社会科学战线 1981. 4期

中国文学古籍选介(《西游记》部分) 魏凯、阴通三、石林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2

说苑珍闻(《西游记》部分) 陈汝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2

评《真假美猴王》 冯立三 光明日报1981.12.10

喜笑悲歌气傲然——访吴承恩“射阳簃”遗址 秦九凤 文学报1981.1

2.31

吴承恩和《西游记》的创作 刘泽球等 江苏教育(中学版) 1981.12期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故事 姜威等 民间文学1982.2期

谈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蓼南 今昔谈1982.2期

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刘远达 思想战线1982.1期

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刘怀玉 东北师大学报1982.1期

读《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苏兴 同上

为什么说《西游记》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曹础基、陈新璋、罗东升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答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1

人民群众为什么喜爱孙悟空 同上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举要(《西游记》部分) 黎宏基编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

《罗摩衍那》在藏族地区的流行和发展 洛珠加措作 曲将才让译 青海日报1982.2.14

线索错综 对比鲜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5

跋吴承恩书《甲午中秋宿金山寺》诗 徐沁君 扬州师院学报 1982.1期

吴承恩与淮安 陈民牛 新华日报1982.3.28

猪八戒与孙悟空——谈小说中“灵与肉”的对偶形象 扬江柱 芳草1982.4期

阶级分析与道德分析——关于评价古典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标准问题(《西游记》部分) 张春树 社会科学辑刊 1982.2期

论《西游记》的神奇性 裴树海 雷州师专学报1982.l期

《大唐西域记》的民间文学价值 刘守华 民间文艺集刊2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4

一个并不虔诚的佛教徒——谈孙悟空的形象并和刘远达同志商榷 何思玉 想战线1982.3期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 李遵义、刘明 历史知识 1982.3期

鲁迅论《西游记》 王永生 天津社会科学1982.3期

《西游记》研究 袁珂神话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

吴承恩与水帘洞 李洪甫 文汇报1982. 7.26

《西游记》不是“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云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会讨论综述 曾明 思想战线1982.4期

三段法——《西游记》的重要表现手法 潘寿全 学术论坛 1982.4期

略谈吴承恩的文艺思想 钟扬 安徽师大学报1982.3期

“酌奇而不失其真”——从《西游记》谈到《格列佛游记》 王季深 新民晚报1982.9.13

论《西游记》的宗教批判 朱彤 北方论丛1982.5期

无支祁哈努曼孙悟空通考 肖兵 文学评论 1982.5期

从神魔关系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丁黎 学术月刊 1982.9期

也谈《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关系——兼答陈澉同志 赵明政文史哲 1982.5期

我对《西游记》的一些看法 傅继俊 文史哲1982.5期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李时人、蔡镜浩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3期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作时代蠡测 刘坚 中国语文 1982.5期

也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兼评研究《西游记》的方法刘士昀 思想战线1982.5期

关于《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刘远达同志商榷 彭荣生 思想战线1982.5期

闲话猪八戒 旷源 山茶 1982. 5期

印度文学在中国 季羡林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5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同上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城记》前言 同上

中国小说史(第三编第七章“《西游记》”)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1

中国小说史简编(第六章“《西游记》”) 南开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

罗摩衍那初探 季羡林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

吴承恩和西游记 胡光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梵语文学史(第二编第四章“‘最初的诗’《罗摩衍那》”) 金克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

吴承恩年谱 苏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2

吴承恩小传 苏兴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8

(刘耿大编)

《西游记》人物分析 李辰冬 畅流 6卷10期 1953台北

《西游记》与明代社会 李辰冬 畅流6卷11期1953

评《西游记》 高小阳、顾阳 文学月刊3卷8期1955台北

评《西游记》 高小阳 文学月刊3卷9、10. 11期 1955

《西游记》图谱 广智书局1956香港

《西游记》本事考 罗锦堂 学粹2卷3期1960台北

谈《西游》寓意 谢云飞 文海 3期 1963台北

说《西游》 赵聪 文学世界43期1964香港

中国四大小说之研究 赵聪 友联书店 1964香港

《西游记》的明刻本——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之一 柳存仁 新亚学报5-2 1963香港

《西游记》祖本考的再商榷 杜德桥 新亚学报6-2 1964

陆西星之参同契测疏 清华学报 新7卷1期1968台北

中国的水神传说和《西游记》 陈炳良 国语日报 1971.12.25

明清小说研究论文集续编 香港 中国语文学社 1970

《西游记》研究 夏志清、夏志安 现代文学 4 5期 1971.12

我国俗文学与印度文学之关系 卢元骏 书目季刊7卷 2期1972 台北

英雄诗——《西游记》的另一个观察 余国藩 中国时报 1973.12. 13、14 台北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萨孟武 三民书局1974台北

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 台静农 东方文化12卷1期 1976香港

中国古典小说论集 林以亮等 幼狮文化公司1975台北

《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傅述先 竹轩时语 水芙蓉出版公司 1976 台北

印度的两大史诗 糜文开 香港商务印书馆 1961

《罗摩衍那史诗》与我国小说《西游记》 糜文开 印度文化十八篇 台北东大 1977

《西游记》的象征世界 黄庆萱 幼狮月刊46卷3期 1977 台北

陆西星传 和风堂读书记 香港龙门书店 1977

论沙僧 张静仁 中外文学 9卷 1期 1980 台北

《西游记》韵文部分的修辞手法 苏其康 新亚学术集刊 1期 1978 台北

笑谈《西游记》 姚永萼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1980

《西游记》中若干情节本源的探讨——读慈恩传记 曹仕邦 中国学人 1期 1970(幼狮月刊 41卷 3期1975)

罗摩衍那在中国(Rāmāyana in Chna) 罗怙•毗罗(Dr.Rashu Vira)、山本(Dr.Chikyo yam amoto) 1938、1955

同源的传说(The KaPPa Legend)石田英一郎 民间文学研究(Fo1klore Studies) No.9 1950

真实的三藏及其它(The Real Tripitaka and other Pieces) 阿瑟•韦理( Arthur Waley)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 伦敦艾伦与昂温出版社 1952

远东猿猴传奇(Far Eastern Monkey Lore)卡萨尔(U.A.Casal)日本纪念文集(Monumenta Nipponica) No. 12 1956

评路易•艾维诺尔的法译本《西游记》德米耶维勒(P.Demi..ville)通报(Toung Pao)XIV13-5荷兰

中国小说(The chinese Novd)福伊尔沃克尔(Fener-Werker,yi-tse Met)东方古典文学探研( Approaches to the Oriental Classics)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9

中国神话(CBinese Mythology)吴益泰(Du-I-Tai)拉鲁斯神学百科全书 纽约普罗米修斯出版社 伦敦巴奇沃思出版社 1959

中国文学的历史导论(Chinese Aiterature: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陈绶颐(Chen Shou-yi)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61

佛教道教影响中国小说考(Buddhist nd Taoist Influences on Chinese Novels)柳存仁(Liu Ts’un--yan)威斯巴登奥托•哈拉索维茨(Wiesbaden,Otto Harrassouwitz)出版社1962

西游记的原型(The Prototypes of Monkey)柳存仁(Liu Ts’un-yan)通报(Toung Pao) 51:1 1964荷兰

关干猴与奥德赛的比较解说(Notes for a Comparison of the Odyssey and Monkey) 哈里特•戴伊(Harriet Dye)东西万文学(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8:1 1964

吴承恩评传(Wu Ch’eng-en:His Life and Career)柳存仁 莱顿E.J.布里尔出版社 1967

两部明代小说的新透视:西游记和西游补(New Perspecfi-ves on two Ming Novels:Hsi-yu Chi and Hsi-yu Pn) 温玲(Wenlin)中国仁道之研究美国麦迪逊出版社 密尔沃基出版社 英国伦敦出版社 1968

中国古典小说评介(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A Critical Introduction) 夏志清(Hsia Chih-is’iug) 纽约、伦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68

中国小说研究论著目录(Chinese Fiction:A Bibliography of Books and Artic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李田意(Li Tien-yi) 纽黑文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 1968(126-132页有评介《西游记》的内容)

《西游记》: 16世纪中国小说前史之研究(The Hsi-yu Chi A Study of Antecendent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Chinese NoveL) 杜德桥(Glen Dubridge) 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70 1979

对此书的评介文章,有以下各篇:

①夏志清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XXX,4

②王安布罗西奥《Wang Ambrosio》西班牙东方学会会报(Boletin de la Asociacion Espano la de OdeientaliSt8S)Vll

③安德烈•莱维(Andr在Levy)通报(Toung Pao,Leiden)LVll 5

④多尔比(W.Dolby) 亚洲要闻(Asia Major) 伦敦

⑤肯尼思•佩(Kenneth Pai) 美国东方学会会志(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sl Society)XCll 2巴尔的摩

⑥杨•温斯顿(Yang Winston L.Y.杨联升) 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安阿伯

⑦赫罗纳莫瓦--诺沃特纳(z.Heronamova-Novotna)东方学会录(Archiv Orienta1ni)XLI 4 布拉格

罗摩衍那——印度与亚洲历史联系和文化传播的媒介(Romayana-An Instrument of Historical Cantact and Cultural India and Asia)德塞•N•桑托西(Santosh N. Desai)亚洲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0:1 1970

评阿瑟•韦理(Arthur Waley)译《猴》(Monkey) 利昂内罗•兰西奥蒂(Lione11o Lanciotti)东西方杂志(East & West)XXlll 3-4

吴承恩:生平与经历(Wu Ch’eng-en:His Life and Career)和风堂读书记(Selected Papers ft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香港龙门书店 1977

《西游记》成书的新研究(A New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Hsi-yu Chi)东方文化学院学报(Acta Asia: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astern Culture )32 1977 东京

评波兰塔杜什•兹比科斯基《西游记》译本《猴子造反》拉勃卡——科切罗瓦东方学评论( Przeglad Orienta-listyczny)4

《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寓言(Allegory in Hsi-yu Chi and Hung-Lon Meng) 蒲安迪(A.H.Plaks) 中国叙事体文学评论集(Chinese Narrative: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977

有关“探索”的神话和喜剧——从唐•吉诃德和哈克贝里•费恩看《西游记》( Mythic and Comic Aspects of the Quest:Hsi-yu Chi as seen through Don Quixote and Huckleberry Finn) 新加坡大学出版社1977

于国藩英译本《西游记》书评:

①波拉德(D.E.Pollard)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ontal and African StndinS,LOndon)XLI,3 1978 伦敦

③王靖宇(Wang,John C.Y.) 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nn Arbor)XXXVⅡ,4 1978

中国《譬喻经》中的罗摩故事( La Legende de Rama dans sun Auvdana Chinois)西特莱•勒维(Sytlain Lervui)

中国小说的改编技巧——谈《西游记》第九章 阿尔萨斯•严 中国文学一卷2期 1979

大家一起来来来:既然是要研究,就要尽可能地多一点。

求聊斋志异和鲁迅的阿Q正传两本书中的各3个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请加上原文例子说明是什么修辞手法

《聊斋志异》

写法技巧

一是,用唐传奇的写法,对人物事件作深入细致的描写,即《史略》所谓的“描写委曲,叙次井然”、“详尽”。六朝志怪小说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用虚幻代替现实,内容多荒诞无稽,情节简略、单调,艺术粗糙平板。《聊斋志异》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却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以往的志怪与传奇,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就。如对于地狱阴司的不同认识。

二是,能很好地把握虚和实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的“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及“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这是说,蒲松龄并不因为这是鬼故事而天马行空,把故事人物写得离奇古怪,脱离现实;也不会为了反映社会现实,寄托自己的“孤愤”而专写现实生活,失去鬼故事的特点。它总能在人鬼之间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度结合”。如《史略》所举的《狐谐》一篇,狐妖神出鬼没,从不出来见人,却表示“见我何为哉?我亦犹人耳。”“闻其声,呖呖在目前,四顾,即又不见”。其它的言谈应对,和常人无异。总之,作者主要把握住狐妖可以闻其声,但不见其人的奇异特点,把她和常人区别开来。这样就有既能反映真实的人间生活,又能有诡异的神怪色彩。

三是,采用起承转合的写法,承袭八股文的写作技巧。

修辞方法:

1、反讽。如《沂水秀才》一篇,叙述沂水秀才夜坐时由两位美人走入书斋。其中一美人以白绫巾展放在几上,巾上书有书法作品,秀才置之不顾;另一美人置白金一锭,秀才掇纳袖中。就人物身份而言,秀才作为文士,应该是好文艺而轻才色的,而沂水秀才不看文雅的书法,反而只爱钱财。秀才的举动与其身份的社会较色特征产生了差异,构成了反讽。

2、对比。比如《考弊司》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考弊司”顾名思义应该是考察弊端的政府部门,理应是个公正严明的地方。而事实上,考弊司主度鬼王及其属官和随从不但相貌狰狞,还明目张胆干着所受贿赂的罪恶勾当。这样考弊司的只能名称与它实际的本质特性之间的巨大落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痛快淋漓地讽刺了有其名无其实的社会统治现状,更强化了对封建社会贪官酷吏的嘲讽意味。

3、重复叙述。《黄英》篇中自我重复处很多,既丰富又富有变化,主要有三处:一处是作品开头与结尾部分马子才两次邀请陶三郎一块居住的事件重复,第二处是作品中间马子才与黄英两次合居的事件重复,第三处是结尾部分陶三郎三次 化菊的事件重复。作品通过陶三郎化菊的反复叙述,刻画其名士形象,拓宽联想与丰富意蕴,菊之纯洁之性、傲霜之气、高尚之节、君子之风。

带有修辞手法的书有什么

所有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电影剧本等文学的书,全部都有修辞的运用。你要说一个具体书名,那可以说《唐诗三百首》《宋词选》。

关于小说中的修辞手法的研究书籍有哪些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