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台湾黄成义中医书籍(台湾中医黄成义水平)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1-23 12:31:00 0

想学中医,谁为我设计一下路线,及书本,我在西医院校,但对中医感兴趣

0.心灵导师类:名老中医之路(1-3,尤其是前两本,除这三本以外的其他续编都是垃圾),步入中医之门1(学医前和学医时都要多读,避免走歧途,但是基础打好,路子走对之后就可以无视了。)

1.背诵类:内经知要、本草便读、汤头歌诀白话解,药性赋白话解,四诊心法要诀、濒湖脉学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简而言之,就是歌赋版本的本草、方剂和诊断内容,一定要打好这个基础。如果实在没时间,一定要读熟再读熟。没有本草、方剂和诊断知识,光读理论(经典、名著)没有一点用。

2.知识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教材。要求,至少都读熟,但不要唯书本论。中药学和方剂学尤其重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最好在这个过程读熟。读教材主要是为了最短时间把握框架,但是要时刻注意不要被机械化的分型或者各种套话迷惑。其中西化内容直接无视就行了。教材可以用第五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或者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不要用第六版和人卫版。另外针灸、内经、伤寒论、金匮都可以用第二版教参来代替课本(人卫社)。

3.经典类: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灵枢经校释、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温病内容可看有兴趣涉猎否,先看看温病纵横,然后看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经典其实就是以伤寒为主,内经、金匮为辅,温病再次之,这个阶段,最好先耐着性子一条条自己读伤寒、金匮的原文,自己根据之前的所学得出结果,再和古代各家以及现代教辅的解释进行比较,最后相互琢磨,自有所得。内经可以直接看校释,因为精力要优先花在张仲景身上而不是医经上。温病则是要掌握其诊断和用药,相比容易掌握。

4.经验类:陈明主编的伤寒/金匮名医验案精选、精选明清医案助读、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绕不过去的叶天士医案大全(从种福堂公选医案读起,另网上有叶天士诊治大全之类的PDF下载)。刚开始最好从简易的医话类读起,比如清代名医医话精华,以及学苑出版社的快意读医案系列;同等难度的还有伤寒/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以及方剂学(案例版)中附带的医案,分别适合在学习伤寒、金匮和方剂学的时候学习和揣摩。然后是精选的有代表性的医案,如精选明清医案助读,证型很经典,适合学习。其他的读得多了,自然会主动去找适合自己的名家医案。

5.名著类:包括一到两本大部头,主要是综合类的比如张氏医通、景岳全书、杂病广要、杂病源流犀烛等,这些里面选一本作为主攻对象,不过不用太早读。然后篇幅较短的类证治裁、医学心悟、医宗必读、医门法律、金匮翼等、证治汇补、症因脉治等,也可以选一本稍作涉猎。然后是明以前诸家著作在基础打好、经典研究比较深之后广加浏览,如重要的有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本事方、济生方、和剂局方、四大家及其老师、学生著作等,明清一些专门的著作如慎柔五书、痰火点雪、血证论、医林改错等等,都可以稍加留心。另外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可以在学医的一开始就当做课外书阅读,有了基础之后仍然可以深入研读。

另外有我的豆列,在参考资料里,你可以看看。

学中医应该看这两个那种书啊 诊所三个人让我看红色书 说绿色皮是考试的 另外一个学中医的 跟医院医生?

这两本书都是,中医学的教材,只不过版本不同,绿盆的属于老教材,属于第四版,第五版的,内容比较简洁,很多东西用的都是古文,红色的书是最新版本的,另外,中医的内容也随着现代药理研究而发展,红色字梳理加入了很多现代的药理研究的内容

“黑话”中医自学-------当代经方家杂谈(九)

       如果确实对温病派有研究,那还是去看黄成义和马光亚的东西,他们在温病派中确实是佼佼者,也有很多值得参考的临床经验和用药之后出现的情况,只是我作为个人自己并不怎么喜欢他们的思路。至于现在市场主流的Jt叔叔,确实是贵妇之友。他的读书能力确实厉害,倪海厦是靠悟性读书,那么徐杰中就有很强的整合书籍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提取出有用信息,(台湾的文化或许如此,我们听蒋勋讲红楼梦就是感悟人生,听欧丽娟的就是中西考据理性思维,所以中医有这样的文化也是必然),如果不想了解更深或者更重症危证的临床实战能力,那么徐杰中讲的东西确实比徐文兵的更实用,他算是经方里面的温和派,可以这么说介于倪海厦和张步桃之间,他对本草的很多认知确实是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他的资料整合能力也确实厉害,这是很多读书人都不具备的。只是个人感觉伤寒论从难到易,就好像刀劈竹子,只要砍刀进去了就顺利成长,可能徐杰中会让你从易到难,到了一定层次时候容易在原地打转,但是如果用心,那么谭杰中讲课推荐的书籍或者说引用案例的书籍去找来看看,视野也确实不一样。至于被倪海厦说成半个经方家的张步桃,如果你自己系统研习过伤寒论,那么张步桃的书就是小品文,是你闲暇时间可以好好放松的书籍,他把很多内经派和温病派的经验拿过来配合伤寒论,觉得是可以在一般病症上好好玩味学习的,这种学习可以让你逻辑紧密的思维种放松神经,然后会有这样的感觉,原来经方可以这么玩玩。如果读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是不断和大师严谨对话,那么张步桃的《开药方》就是玩玩的感觉,然后很轻松的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组合,有种感觉就是那些坐堂大夫几十年的小秘密被他偷偷的给拿出当八卦讲给大家听,这种感觉应该比去听罗大伦的东西享受。

        作为能结合伤寒和陈士铎体系来开药的几位,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台湾的皮莎士和萧圣扬都是这方面积极探索的人,但是他们和倪海厦正好相反,保持佛道之人的传统,不怎么公开露面,保有着自己私下的小圈子,流出来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不过从他们流出来的笔记也看到确实是有实际东西的。我希望我们大陆也会慢慢形成这样的小中医圈,小众但是精英化,不会让参与的人浪费自己时间和生命。大陆的李可在用药思路上也是经方加上陈士铎的思路,你会看到他在经方中用到大量的补药,这不是温病的的体系,而是傅青主陈士铎的思路。所以看李可的东西还是要去看看陈士铎的东西,同样李可的东西还是要变相的看,因为现在重症病人不会找中医看,还有就是李可的很多用药有自己的方式,要学习思路,但是实际之中不一定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毕竟李可好多东西受当时环境和条件限制,所以有些用药还有有点偏门有点猛,很多用药的配伍并没有延续民国的探索。

台湾黄成义中医书籍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