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原研哉书籍设计(原研哉 书籍)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2-01 08:31:19 0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是什么?

1、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

HOUSE VISION是一个将“家”作为产业交叉点构想未来的项目。本书籍不仅有1500㎡会场中扩展开来的展示风景,还有企业和建筑家及创作者合作的13栋展示建筑的解说,并载有各建筑物背景中关于社会的考察等。整本书的构成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感受到展览会的内涵。

2、Ex-formation

这是原研哉先生在担任主任教授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专业经过实践的十年教育记录。

Ex-formation的意旨不是“知道(make things known)”而是“未知化(make things unknown)”。这是一种基于“意识到如何不知道”这一全新理念的沟通、设计手法。

3、HOUSE VISION 2018 BEIJING EXHIBITION

将“家”作为产业的交叉点,探索未来的项目–HOUSE VISION。以北京“鸟巢”会场所呈现的展示景象为首,本书籍还囊括了企业、建筑师与创作者对十栋“家”的解说,以及蕴含在各栋“家”的背景中对社会及城市的考察、建筑师的三人对谈等,其构成可使人从更多的角度感受展览会。

4、上田义彦写真集《旅情》

这是摄影师上田义彦先生的写真集的书籍设计。收录的是他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2011年摄影旅行去过的中国各地的160张快照。写真集采取的是追溯摄影师在旅途中邂逅的人物和情景的柔和灯光设计形式。

5、素手时然

无印良品诞生35周年,以继承其理念继续前进为目的的书籍《素手时然》诞生了。

原研哉先生和小池一子女士共同担任责任编辑。他们从古今中外、森罗万象中收集了传播更好的“生”和“生活”想法的约150篇文章、约100张插图。通过一本书,将无印良品作为目标的世界观宣传给全世界。

有没有和《设计中的设计》(日)原研哉 著 差不多的设计书籍 在平面设计领域很有影响力的书籍~谢谢`

建议:奥格威:《奥格威谈广告》《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乔治路易斯:《蔚蓝诡计》《广告的艺术》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为什么设计》《设计的觉醒》

原田进:《设计品牌》

魏来:《设计密码》

这些书,我全都看完了,有些看了几遍,他们对于提升设计师的思想,思维的开阔有很大的帮助,没有创意灵感的时候,看看蔚蓝诡计,很多大师级的人物的启蒙书,如果是痴迷广告行业,强烈建议LZ买来看看,一定会有收获,我也很喜欢看书,有机会多交流 QQ258634680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的设计观

再设计是具有一种批判性意味,是一种对既有事物的存在形态产生质疑,并寻找更佳形态的过程。

原研哉认为,艺术与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即艺术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的自我意志表达,其立足点在于作为个体的个人;而设计则是侧重于社会,解决大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也就是说,设计传递的,不仅是设计师的价值观,更多的是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好的设计往往能抓住人的心里本能,引导人做出正确的事情。人类有很多下意识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做出,就比如很多人走在路上,总是不经意间遵循着地面上油漆刷出的直线行走。另外一本书《设计心理学》专门介绍了这种心理现象,能否做出好的设计,往往取决于设计师能不能抓住人类的潜意识行为规律,一旦能遵循这种规律,其设计的产物也是人性化的,充满了人文关怀气息。

很多时候,设计探讨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寻找交互过程中无限的可能性,才是设计师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再设计的过程,则是将原本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陌生化,从而拓展其中交互的维度,也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惊喜。

文学艺术中有一个 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法——通感,所谓通感,就是将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以感觉写感觉。

设计中也有类似的理念,原研哉称之为“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通常说,人有“五感”:视、听、触、嗅、味,分别对应人的五官。这五种感觉并非界限分明,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记忆,因此在某一时刻的某一种感觉,依然能够唤起人对过去的记忆,从而在不同的感官上产生共鸣,设计的通感也就随之发挥作用了。原研哉从事平面设计这么多年,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在设计松屋银座的时候,他就将视觉上的触感表现地淋漓尽致,并且用“白”的包容性很好地处理了视觉上的矛盾。

设计的载体多种多样,纸张可谓是平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其本身的可塑性,也可以使其承载视觉之外的信息。一九九八年长野冬季奥运会上节目册的设计,就将纸张的可塑性与设计的通感联系起来,经过特殊改造的压印出凹槽的纸,人在抚摸的同时,就能体验到在雪地上行走的感觉,这种美妙的感受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人脑的自发联想产生的。 设计的过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干预组合印象产生的过程。

纸张特有的白色,几乎可以与任何色彩很好地相容,而纸的集合体书籍,也是信息雕刻的载体,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书籍逐渐没落,但书籍总会有屏幕无法取代的地方,我们在阅读电子信息的时候,能得到的只有视听方面的刺激,而读书时,却能获得额外的触感,以及油墨带来的嗅觉体验。屏幕与纸张相比,在信息传递维度上,有着天生的劣势。

准确地说,是商业设计的使命,原研哉将之形容为“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一件商品从制造之初,便要经历精确的市场调研,调查目标用户的消费导向,而商品发布之后,其本身也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如果一件商品的目标用户本来就拥有较高的审美水平,那么这件商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其本身必须要有足够高德设计水平;反之,用户审美较低时,高水准的商品也会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而且会对消费产生正面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Mix。

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设计良好的商品无疑会带来更高的销量和利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也有可能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而做出粗制滥造的商品,与之相对的例子就是OV大厂的手机。这种行为对整个市场都无甚好处,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就应当担负起振兴行业的重任,唯利是图无异于自寻死路。

设计担当起的,是对用户审美品味的引导,其本身是积极向上的。好的设计,可以让人感到美的力量。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有哪些?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有: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Ex-formation、HOUSE VISION 2018 BEIJING EXHIBITION、上田义彦写真集《旅情》、素手时然。

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是一个将“家”作为产业交叉点构想未来的项目。本书籍不仅有1500㎡会场中扩展开来的展示风景,还有企业和建筑家及创作者合作的13栋展示建筑的解说,并载有各建筑物背景中关于社会的考察等。

Ex-formation:这是原研哉先生在担任主任教授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专业经过实践的十年教育记录。Ex-formation的意旨不是“知道(make things known)”而是“未知化(make things unknown)”。这是一种基于“意识到如何不知道”这一全新理念的沟通、设计手法。

原研哉

原研哉(Kenya Hara),1958年06月11日出生于日本,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工作室业务范围包括有海报、包装、推广项目与活动计划等整体设计工作。伊势丹、味之素、竹尾花纸、米其林车胎、华高莱内衣与历家威士忌酒等。

设计中的设计的图书简介

读原研哉的这本《设计中的设计》,我自认是从门外汉的角度闲看。据说此书2003年在日本出版后,先后加印十七次,可见其在设计业内的受欢迎程度。作者撰写的初衷是“想写本一般人也能阅读的书”,对于一个平面设计师而言,用一本书的篇幅把“设计”这个词语表达明白,实属不易。这个语词在我们的直觉里,总是被等同于

设计师“主体创作性”的同义,似乎是设计师灵感的延伸,但是原研哉先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一开场就来些设计法则与技巧,他更关注设计师的内层观念在工业时代的体现,工业时代的生产线是各式的模型与容器,设计师的观念、思想则是不同的“流质”,通过设计师对“信息”形态的“认知”,使“信息的美”最终得以 “传达”。

这种“信息构筑”的设计也是广义上的“信息设计”:“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这句话或可代表作者的“设计观”,设计是我们观察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原研哉对设计的认知中心,一切都是以“建筑”为核心而生发出去的,作者曾说过:“建筑是综合一切的最高水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只不过被看成被建筑统一前的低水平的、被切割成片的小房间而已”。正是这种设计观直接决定了作者对“设计” 内部的理解,如果说在杉浦康平这里,设计之所以成为设计是最重要的,在“作品”里找到“造型”的源头,在天地人的“形式”里找到共鸣的造物方式;原研哉更关注的是“信息”的形态,他的“设计”是一个信息流动的“黑箱”,即设计学是一种潜在的“交流学”。

这种信息不是无机质数据的堆积,而是“人体五官感觉所能提供的丰富情趣知觉对象物的情感体验”。这点在原研哉所倡导的 “REDESIGN——二十一世纪日常用品的再设计”中,最能鲜明体现作者设计日常的“交流学”。佐滕雅彦所设计的“出入境章”,出境的是一个向左飞的班机,入境的是向右飞的飞机,飞行的意象以及向左向右的“区分对待”已经包含着一种“关注的体贴”,用原研哉的话,即“感动的萌芽”。在这里,设计品是内在的人际交流,在“日常的惊喜”中完成一种内在“关怀”。设计师面出熏把掉落的小树枝做成火柴的样子,其“篝火”意象的联想早已远离工业的机械,而具有理想燃烧的味道。原研哉自身的设计也是把目光放在如何传达更有效的信息上,在作者和阅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流。

原研哉对“设计意识”的重组和重新反思,是在信息时代的媒介特性的基础之上,看到书籍中“纸早已不是传播媒介的主角,我们要做的是将它从担当的实际任务中解放出来,回复到它‘物质’向度充满魅力的本来面目”。作者对书籍的功能性反思中,试图扩大“媒介”自身的信息表达方式,从以往的 “无意识平面”,转化为媒介‘物质特性’也是信息表达的方式。“在长野冬奥会上,原研哉建议使用一种特种纸,能够在字的凹陷处有冰一般半透明的效果,这种由”材料特性“生发的”联想空间“进一步扩大了”媒介“信息交流的范围和方式。本书的卓越之处在于建立一个用“信息学”与“交流学”反思设计学的空间。从以往来看,设计被牢牢捆绑在艺术法则的空间内,如今似乎在原研哉的视角中,都成了“信息”的不同形态。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端口,设计师似乎是站在这个端口的守望者。在“设计中的设计”,或者是作者的一个开放性的黑箱,它暗示着你,你不要挖空心思去思考黑箱内部的结构,是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感、艺术规律,这些设计元素通通都在黑箱里面,设计品只是在完成一种信息的交流,设计自身也是“信息之美”绽开的花朵。

原研哉书籍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