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财书籍正文

冥想书籍推荐豆瓣(冥想书籍推荐豆瓣评分)

admin 理财书籍 2023-01-01 14:20:51 0

冥想——开启你的觉悟人生

冥想......最早是来源于佛教与印度教的精神训练,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人开始练习冥想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超觉静坐”的形式在美国流行。冥想中的“冥”就是泯灭,“想”就是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你重新把心灵和身体结合起来,进入一种感知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的大脑从五万年前开始到现在就没有过太大的进化了。我们大脑每天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巨量的信息,所以它不得不对信息进行筛选,选择性接受。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认识层次不同,这些不同的认知构建了他们的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很多人也以为自己的圈子,就是全世界,所以如果不能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智者或者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还是不要太相信你的大脑了。

李笑来老师说过:“你的大脑并不是你自己”就是说大脑只是你的思考工具而已。你还有一个另外的意识,这个意识在成功学中叫“心智”。在冥想里我们叫“觉知力”,觉知力就是排除了你的本能之外的意识,而很多人真正的意识都在沉睡着。举个例子,很多人一下班就想着直接往沙发上一躺,以葛优瘫的姿势玩手机或者做点啥,但每当这时,内心又会有一个声音在督促你,阻止你这样颓废。这就是大脑本能和你觉知力的对抗。如果你一味地服从于你的本能,那你的觉知力可能永远也不会开启。

其实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开启心智,他们常常看不到生命的无常,要么执着于事物的表相而痛苦不堪,要么沉迷于短暂的享乐而难以自拔。身处迷雾自然也看不见生命的真相,在佛学里讲人的六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分别对应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然而我们普通人的六识其实都是散乱的。很难做到长时间专注,口在吃饭,意识却在手机上,或是其他地方;人在走路,眼睛却无视了眼前早就熟悉的道路;这就使我们的六识认知再次下降,我们只能看到大脑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简化后的信息。而只有当你静下心来冥想时,才能渐渐拨开迷雾,破除幻象,获得真正的快乐。

冥想有短期坚持效果和长期坚持的效果。有人在冥想中获得更多的灵感,有的人缓解了压力,专注力提高,工作更有效率了,甚至有的人,悟出了慈悲心,证得智慧的果实,也就是佛家讲的“开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缘,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有回报,而且有时你的回报会超出你的想象。

而我的收获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能自觉筛选信息,自动屏蔽网络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新闻,诱人的广告标题,朋友圈各类垃圾信息以及各种负能量的人的各种抱怨,统统看不见了。被动地接受各种垃圾信息,只会消耗你的时间精力。而当我的世界维度增加了,我能从更多的角度观察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只有懂得这个世界的多种颜色,才能掌控自己世界的颜色。

第二点是对自己情绪的掌控力。我们的情绪很多时候其实只有一瞬间而已,当我们愤怒时,只是因为放不下那件让你愤怒的事,让它在你脑中不断重复而已,于是你就越想越生气。当你开心时,你希望这种感觉一直保留,于是就去做更多能让你开心的事,希望能留住这种快乐。结果快乐还是像手中的沙子,你的心也被快乐流逝后的空虚占满。冥想能让你及时发现“我执”,放下它你会轻松太多太多。以前的我一直被情绪所掌控,甚至一度被负面情绪占满,而现在当情绪升起时我就能立刻觉察,我知道了情绪只是一瞬间的事,只要我放下执着,它很快就会走。于是愤怒了我就深呼吸,放空自己;开心感觉很好,但我也能接受过后的平静。当我情绪稳定,我的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

第三点最不可思议,我能第一时间觉知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别人不开心时我能感受到周围一冷,有一次,我在几个陌生人面前有些不安,这时心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你不自然的小动作太多了!于是我才发现我刚才鼻梁一直在冒汗,而我总是一次次的在扶眼镜,显得多么局促不安!

那么既然冥想有这么多神奇的作用,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很多朋友都是初步接触冥想,所以接下来我会详细的介绍我长期坚持而找到的冥想方法:

1.冥想前的准备工作:你需要一个亮度适中,安静的环境。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光线太亮刺激太强,难以安定。光线太暗则容易陷入昏沉。此外你需要一个不超过一指厚的坐垫(如果没有,可以折一床被子,控制厚度),一张薄毛毯。

2.冥想的坐姿:请将你的臀部坐在你的坐垫或类似的垫子上,双腿在垫子下面自然盘腿,初学者可以试试单盘腿,但不必太强求双盘腿,(双盘腿能让身体保持最稳定的状态,但是一般人做起来很有难度)腰背挺直,想象你的脊柱是一棵树的树干,而背部肌肉是晾在树上的衣服,处于放松状态。双手你可以结印,也可以自然放在膝盖上,如果天气比较寒冷或者在有风的环境,请在膝盖上盖上薄毛毯防寒。

3.冥想的方法:现在,轻轻闭上你的双眼,

眼球保持向前,将你的注意力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让它们逐一放松,分别从你的额头,眉毛,脸部肌肉,下巴,手臂,背部肌肉,到大腿,除了脊椎,其他全部放松,此时,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鼻孔或者人中穴的位置,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空气吸进去时是冷的空气,呼出来的是热的空气,就这样保持观察,时间越长越好。这里最好用腹式呼吸,就是当你吸气时,肚子是鼓起来的,其实当我们熟睡时都是用腹式呼吸,它能让你身体放松下来。

4.再分享几个我在冥想中曾遇到的几个各种问题:

(1)一直观察呼吸那不会很无聊吗?

不会,因为观呼吸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会发现你的大脑停不下来,妄念很多,没关系的,普通人都会这样,当你发现你走神了,再回到呼吸上来就好了,随着坚持冥想的次数越来越多,你不受妄念打扰的时间会不断延长。

(2)冥想老是会不自觉的睡着,怎么办?

尽量不要在睡觉之前冥想,因为白天我们上班身体已经很疲劳,如果等你昨晚一切准备休息时,身体已经很难保持专注了。可以在晚上饭后一个小时或者早上做完热身运动后冥想。另外背部一定要挺直,否则很容易陷入昏沉。

(3)我冥想到一半背很痛,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啊?

背部痛是很常见的情况,如果你没有暗疾,那就是你背部肌肉力量不够,冥想从来不是独立的,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支持才能走的远,可以每天坚持练两分钟的平板支撑,直到能坚持9分钟为止。

(4)我周围的环境很吵,没办法冥想,怎么搞?

建议可以带上耳机,听一段不太长的纯音乐,网上有很多十几分钟的冥想音乐,放音乐播放完,相信你也已经进入状态了,继续静静的感受自己的呼吸吧。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冥想追求的是身心合一,放松心神,不要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冥想,比如刻意追求心无杂念,比如刻意追求双盘腿,比如想开悟,修得神通力,这些功利心越强,越会让你与好的结果背道而驰,甚至走火入魔!

推荐两本权威的冥想书籍:《观呼吸》和《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大家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到冥想的知识。只要你循序渐进,持续坚持,你的收获肯定出乎你所料。感谢你的阅读。

现代人的内功修炼-冥想-乔布斯也在做

对于冥想,大家最先可能并不是考虑它有没有用,而是:

因为潜意识里面,提到冥想,最先浮现的可能是:

所以:

但是,冥想并不完全是这么一回事。

它既不需要盘腿或把身子扭作一团,更不需要百年修行。

只要你选一个舒适的姿势,一天三四次,一次几分钟就可以很快享受到这个现代内功的好处。

当我提不起精神或脑袋放胀的时候,我会选择冥想几分钟,很可能几分钟后,我的专注度就回来了。目前冥想是我最好的专注工具。

但放在之前,我可能会硬撑着继续手头的任务,或者干脆放弃玩手机和看电影。不管哪种情况,结果往往几个小时就被浪费了。

在接触冥想的这段时间,我发现它对精力管理也很有帮助。(当然咯,专注度跟精力是高度相关的。)现在我在尝试着用它取代午休和部分睡眠,效果还不错。

关于冥想的书籍有很多,文末给大家推荐一本。我不多说,就列举几点我所认为的关键:

视听嗅触味是我们主要的五大感觉,而现代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对视觉的关注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你刻意地去专注于其它感觉时,你会有发现新天地的感受。但其实不是新天地,而是你没有留意。

对于刚开始尝试冥想的你,推荐从专注于你的呼吸开始。(你无时不刻不在呼吸,可是你留意到它的时候有多少?)

保持你的呼吸频率,从吸入空气开始,感受它从你的鼻腔,通过你的脖子,之后顶起你的胸腔,顶不动了,又从原路退回,撞击着你的鼻翼逸出,感受呼出空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然后继续下一个呼吸的过程。

有时候只是深呼吸几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要就此停住,想要真正享受冥想的好处门槛是5分钟。(当你体会到它的好处后,你会想冥想更久)

在5分钟里,只是关注你的呼吸,关注每一次呼吸以及它带给你身体的变化。

当然有时候会有一些其它的想法冒出来,轻轻地推开它们,现在我的心里只有呼吸。

判断你进入专注状态的一个信号是,你感觉身体有种下沉的感觉,让它继续下沉。

(当然,前提是坐好或躺好,别摔了。)

上面那条,设置一个5分钟倒计时,不然你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我的经验是,当我在冥想时,时间好像扭曲了,感觉原本的5分钟被远远拉长了。)

当倒计时想起时,好了,好好感受你身体的轻松愉悦~

(没有!?那可能...)

只是五分钟就想一天精力充沛时刻专注,不要想太多了。

但是好消息是,只要几次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你在一天保持高效。

而且在你领会到第一条的时候,你会发现随时随地你都可以进入这种状态:

所以,设置适合你自己的习惯,让冥想成为你好用的工具。

1 其实还有很多东西跟冥想可以搭上边:

2 推荐的书叫《Meditation for Fidgety Skeptics》 by Dan Harris, Jeff Warren.

3 二氧化碳那句是我调皮了

求关于冥想的书籍

推荐几本书供参考:

《冥想的力量》:冥想,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主题。所有传统的灵性探索者,为了宁静、和平和幸福都以某种方式实践冥想。因古老而受敬仰的冥想教导,就像体现在瑜伽和吠檀多中的那样,充当了全世界灵性探索者的灵感之源。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冥想其实极为简单易学,最初级的冥想,只需几分钟时间,就能放松大脑和心情,解除焦虑、疲惫,回到精神饱满、思维清晰的状态,就像从熟睡中自然醒来一样充满活力。

《冥想的艺术》:作者是克丽丝蒂·麦克奈丽 夏理扬。冥想 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尝试获得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

《超然冥想》:作者是诺曼,压力就像一个放大镜,将生活中的不顺心无限放大,让人暴躁、惆怅,甚至抑郁。当感叹祸不单行之时,“世外桃源”愈加显得遥不可及。虽然现实中的“世外桃源”难觅。

《冥想减压书》:作者是李桁。冥想的功效系统、综合、安全,是传承自远古的自然疗法的核心技术。其最显而易见的功效,恰好就是纾解压力。纾解不仅是缓解,还包括了对压力的控制和转化。

我冥想的30天

说起冥想,你是否也有像我一样的失败经历呢?

冥想、正念这些词汇日益频繁出现,从乔布斯到硅谷,从临床到生活,它神奇的『功效』无处不在。大概十三年前,因喜爱瑜伽而尝试冥想。瑜伽的体式『有形』、而冥想『无为』,于是我与冥想之间暧昧不清的关系开始了。

高中时,励志课后冥想,但每每练完瑜伽洗完澡吃完饭已经踩点晚自习了;大学了,社团活动专业学习五彩斑斓目不暇接,瑜伽、冥想都忘在脑后了;上班啦,试图利用不同时段练习冥想,比如早起,但时不时加班到深夜就瞬间打回原形。比如睡前,回到家洗澡吃饭刷手机,转眼就到睡觉时间,这时再恋恋不舍抓起本书,好吧,明晚再冥想。再比如地铁上,但依旧舍不得手机里的花花世界……

每天都很忙,好不容易闲下来,想做的事争先恐后,我心里始终有一个位置留给冥想,只可惜就是轮不到翻她的牌。

十多年过去了,不禁要问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不够爱她——她的『无所学』,始终无法激发我投入仅限的精力在她身上;又因为她的『神秘』,我始终挂念着她。这段关系断断续续,直到最近读到这样的观点,大致意思如下:

我恍然醒悟,如果说“有所学”是学习外在的世界、环境、知识,那么冥想便是学习内在世界的一种方式。“Know yourself!”岂能冠以『无所学』呢?从这个角度重识冥想,多了一点“功利”,却多了很多“动力”。这下可以好好“谈一场恋爱”了!

但“忙碌”的我,又是如何挤出时间冥想的呢?—— 早起 ,对我来说只有清晨的时光是唯一可控的。那么,从没早起成功的我又是如何成功早起的呢?事实证明,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败给了自己的心理暗示 。

辗转多年,该来的缘分始终会来。上个月我读了《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这本书, 书里提到的Paradigm Shift,可以理解为认知转变,是指态度与行为来源于我们的基本认知,转变认知才能彻底改变态度与行为。举个例子,将认知比为地图,当你拿着伦敦地图去到东京,想找到地图上某间转角的咖啡店,踏破铁鞋也寻不着。对本书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Paradigm shift -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

那这与我成功早起又有何关系?曾经我对早起的认知是: 早起毁一天 ——睡眠不足影响健康、脸色皮肤会变差,开放式的小小家,早起很难不吵到另一半……所有认知模式都指向——我无法早起。而从这本书中的paradigm shift,我转变了对早起的认知: 早起不过是重整时间 ——早起也早睡,睡眠时间是一样的,谈不上影响健康,甚至早睡还对身体好呢;观察白天的状态,采取循序渐进式早起;早起影响另一半可以沟通协调通过多种方式解决。

现在,我每天6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至11点睡觉,早上一个钟的瑜伽再冥想10到20分钟。这几天正在实验以3分钟为单位逐步提早起床时间,探索睡眠时间的极限。

对冥想屡试屡败的经历让我错以为自己很了解它,直到最近每天练习和阅读相关书籍,才发现我几乎对它一无所知。不过这样的事不也总在生活中上演吗?网络世界流量为王,每天刷到的网红词汇、观念、故事耳熟能详,但认真想想,自己真的了解ta们吗?那么问题来了——

不妨与我一起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

刚开始冥想时,心灵就像这条路,充斥着各种声音和想法,即便放松地坐下来、闭上眼,仍有伴随着未知与不安的噪声萦绕耳边。

冥想一段时间后,你开始看清脑海中充斥着各种想法,发现自己总会被它们带跑,跟着它们不停地思考。忙碌的生活让你没有时间与空间去发现这些纷乱的想法,本想通过冥想寻份安静却落得愈加嘈杂。怎么回事呢?是冥想让我变成这样吗?是我不适合冥想吗?

好了,你需要明白关于冥想的第一件事是——冥想并不是思考。它所做的不过是将一道明亮的光照耀在你的心灵上,让你更清楚地看到一切。这道明亮的光就是觉醒。

此时此刻,心灵的混乱状态展露无遗,你也难免惊慌失措。你或许想借助外力阻止这些想法;或尝试忽略它们去想别的事;又或者觉得这些想法很有趣而努力助长它们。无论哪种想法都是一种逃避的方式。

这种感觉是否很熟悉呢?在我们看见之后,试图控制一切。而越是无法控制,则越是加倍努力。但你很快会发现,这样的努力似乎并无法给你带来宁静的感觉,总有一件事超出你的控制。

当你退后一步,与这些想法保持距离时,你会有种豁朗感。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过程会变得更加容易。你不会再频繁地跑到路上,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安心地坐在路边,观察着想法来了又去。

这就是冥想的过程,冥想是一种实践。 再多关于冥想的知识,都不如冥想十分钟来的真实。

所以,你若问我冥想是什么,我认为它是将我们从努力掌控一切的惯性中松绑出来。放弃控制,学会以被动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同时将心灵安放在它自有的、自然的觉醒中。我一直认为我要做到“没有想法”或“创造空间”,但其实,无念的宁静时刻不是从做中产生的,而是当自己对内心的想法不介入不插手,容许心灵以自己的节奏与方式展开时,自然而来的。

下面这段视频是上周末清晨瑜伽时拍的,倒有几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这不也是冥想的体验吗?

冥想30天会发生什么?

无论是瑜伽的冥想、佛教的打坐、道家的坐忘……自古以来都被视为通往最高灵性的修行方法。随着科技发展,冥想的普及,它的好处越来越多的被发现被宣传,比如缓解压力、稳定情绪、治愈慢性疾病、减缓大脑退化,又比如乔布斯的冥想带来了苹果的灵感、马云的冥想诞生了淘宝……

如此神奇与传奇吗?冥想30天后的我似乎并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仍会感到压力、情绪也会失控、肩颈疼痛还在困扰、更没有什么设计的灵光乍现。

等等!但好像的确有什么东西在改变:

我看见压力来了。觉察到在什么情况下它会出现,内心冒出的声音与惯性动作会马上来回应它。但当我看见它的瞬间,我似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被它带走;

我看见情绪来了。觉察到自己反复想通过否定自己否定别人来对它作出反应。但当我看见它的瞬间,我好像也没有被情绪吞噬,虽然它依旧消极地站在那里;

我看见了身体紧张了。觉察到工作忙碌时腹部的紧收、呼吸的短浅;坐在电脑前用耸起的肩膀;久坐时右大腿屈肌的紧张、颞下颌关节的收紧……这些身体的信号与意向越来越清晰。但当我看见它的瞬间,呼吸和放松也随之到来;

我看见苦求灵感的自己。我觉察到自己的惯性思维,没有好想法时的挫败感。但当我看见它的瞬间,我从窄小的思绪中退出了一步,头脑的空间多了,禁锢的感觉少了。

冥想并不能帮我解决任何问题,该来的还是会来。 冥想是允许我『看见』。

30天里,我每天都记录身体、想法、心境与呼吸的感受,惊讶于它们每天竟每天都不一样。似乎没有一个规律,昨天的全然舒适、今天可以紧张烦乱。当我真正意识到『 每一天都是新的』 ,那种此刻的失意、失败、焦虑、害怕、期待都变得不那么要紧了。

30天里,想法、情绪、片段、成见、投射、幻想,它们总是来了又走。来了,又走;而我对它们抗拒、厌恶、喜爱、痴迷、索取、期待,相爱相杀。

当我看见它们的那一刻,我已然与之分离。

在这段旅程中,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们只是在这个看得见的世界进进出出罢了。出生是一种到达,死亡是一种离开。你在这里只是一个过客。

冥想能帮你理解这个现实。

过去一个月看了三本冥想的书,为了记录冥想的第一个30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这篇文章有30天来实践的体验,也有对书本内容的总结与思考。关于冥想是什么,删了写、写了删,有太多想写、想分享,慢慢来,慢慢感受,慢慢写。这三本书分别是:

斯瓦米.拉玛的《冥想》:书很薄,内容精简却到位,是我反复翻看最多的一本,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悟。它告诉你何为冥想,冥想前的准备,如何开始冥想——从冥想姿势、到感受身体、呼吸、觉知和意念,层层递进引领你到更深的冥想体验。算是一本全面的冥想入门的小书。

安迪.普迪科姆的《十分钟冥想》:一开始看见这个书名感觉像是快速功利的冥想入门书,没想到里面的诸多小故事形象生动地为我解答了很多冥想的疑惑,诸冥想是个怎样的过程?冥想时思绪混乱怎么办?我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吗?特别是第一章——如何接触冥想,文章中道路的小故事就是从中提取而来。这本书比较厚,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推荐阅读第一章。

托宾.布莱克的《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这本是呼吸主题阅读时错以为是讲呼吸而加入书架的。里面用100天不同的冥想练习,与你一起探讨什么样的冥想方式适合自己,有呼吸、经文、意象等不同的方法。我先是速浏览了一遍,现在正在每天尝试一种方式,探索自己对不同冥想方法的觉知与感受。

最近的心里问题很严重,总是胡思乱想,有点多疑,谁能推荐些心理书籍

《遇见未知的自己》很流行很有名,作家张德芬的书,通过小说的形式让你走进自己,遇见真我的存在。

《水知道答案》大师之作,讲述了自我暗示,教你摆脱困境,得到内心安宁

《冥想五分钟》关于身心灵的书,冥想的力量是伟大而神秘的,冥想五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人性的弱点》风靡全球大师卡耐基的书,讲了社交技巧,剖析人性等,让你了解自己的弱点,并使自己加强,在懂社交技巧这些之后,能帮助你更快实现梦想,得到幸福,

《几米》系列漫画,不要小瞧这些文字和图片,累了之后翻两下,那唯美的画面,巧妙的语言,能瞬间把你紧绷的心融化,做个心灵spa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讲的关于神心灵,能让你抛却困惑苦恼,一心专注于当下的事情,可能有点看不懂但每次读都会有新感悟

纯手打,给最佳吧

             

冥想书籍推荐豆瓣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