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财书籍正文

书籍演变史(书籍的演变过程及年代)

admin 理财书籍 2023-01-15 08:21:21 0

书的发展史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

书籍演变发展简史:①甲骨文: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②竹简/木简:2000多年前的战国/秦汉时代;③帛书:春秋末期;④手抄纸书:东汉;⑤雕版书:唐朝;⑥活字印刷书:宋朝庆历年间;⑦形形色色的书: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静电印等(近代);⑧电视唱片书/立体书/缩微图书;⑨电子书。

简策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

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帛(bo)书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卷轴

隋唐以前,写本书都是以卷轴形式存在的,称为卷子本。相对于简册书,卷子本读起来方便了许多,但仍然与实用性书籍无法相比。卷子本每阅读完一卷就要将之重新卷好,实际上也是相当麻烦的;倘若只想阅读一卷当中的某一段就更不方便了。纸卷的形制初期是沿袭帛书卷轴,古代文献的记载和敦煌卷子等实物都证明了这一点。

册页书

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页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立体书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书籍的发展史

1、概述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2、简策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3、帛书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4、卷轴

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5、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活字印刷术,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公元14世纪,中国发明套版彩印。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籍的生产进程,为欧洲国家所普遍采用。15~16世纪,制造了一种经济、美观、便于携带的书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印制了袖珍本的书籍。

从15~18世纪初,中国编纂、缮写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性质和丛书性质的出版物──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6、平版印刷

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

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从书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了解,书籍逐渐的发展到轻便、历久,易于记载、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材料上,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流传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书本的演变过程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纸的发明与改进,促进了书籍的社会生产。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九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系列重大发明,不但使书籍的社会生产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中国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 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在文字未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靠语言相互沟通。但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古人便采用结绳、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等方法来帮助记忆。

但是,只有文字才能超越时空,准确记录语言和表达思想。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前十世纪),人们将占卜卜辞、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这些属于档案性质的文献资料,我们称之为初期书籍。 书籍系指那些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传主张为目的,经过编制或创作,用文字写、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为标准,正规书籍大致出现于春秋末期。相传孔子删述《六经》,“韦编三绝”,可见这时已出现了竹木简的书,此外还有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书”或“素书”、“缣书”。《墨子》说:“书于竹帛,镂于金石”,这是对纸书出现以前书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况。

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进、推广。东晋时,政府正是下令用纸写书。纸的产生,导致了书籍制作材料的伟大变革,在中国的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北宋庆藩年间(1041-1048)布衣毕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这一发明,为快速印制书籍创造了条件,是印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毕升比德国谷腾堡使用相同原理印制的书籍早近四百年。

元代大德(1297-1307)年间,王桢又发明了木活字,明代还有铜活字出现。 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为西夏文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明弘治(1488-1505)年间的华燧会通馆,用铜活字印了《宋诸臣奏议》、《锦绣万花谷》、《容斋随 笔》等很多书籍。

清代由于政府的提倡,活字印刷有了更大的发展。雍正朝排印了《古今图书 集成》,共铸铜字二十多万个。乾隆时制定了《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并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活字印刷发展、普及的一个标志。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运用,标志着中国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从纸张发明到隋唐时代(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纸书的制作主要靠手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方式员不能适应客观的需求。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末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唐咸通九年(868)印制所《 金刚经》为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印刷品。

宋代为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其雕印的书籍,校、写、刻、印、纸、墨皆精,反映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元代刻书承宋人之风,字体流行赵孟頫刚劲秀逸之体,对明初刻书影响较大。

明代刻书更为发达。其末期出现的拱花及豆版套印技术,将雕版印刷术推向新的高峰,成为中国印刷史上最光辉的篇章。

随着书籍生产材料的不断变化,书籍的装帧形式业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纸书出现后,大致流行过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形式。

书的演变历史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

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扩展资料

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手工精制的纸特别适合中国书画之用,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们中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图书在迭次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

大体来说,史历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做为媒介。其后,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

书籍演变史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