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财书籍正文

ppp书籍(关于ppp项目的书籍)

admin 理财书籍 2023-01-25 14:46:45 0

项目管理 -书籍推荐

《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关键》

《看四大名著学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前沿系列:重大项目舆情管理》

《做项目,不得不这么干 — 从硬功夫到软实力》

《八堂极简项目管理课》

《政企合作(PPP):王守清核心观点》《创新项目管理》

《项目治理:实现可控的创新(第2版)》《卓尔不群:成为王牌项目经理的28项软技能》

《世说新语:刘世坚解读中国 PPP》

《工业项目建设与投运》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实践指南》《太极逻辑:项目治理中的中国智慧》《项目管理实践三法(3 册)》

《不懂心理学怎么管项目》

《视线变远见 — 系统思考直击项目管理痛点》

《谁说菜鸟不能成为项目经理——腾讯高级项目经理成长记》

《白话国际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方法论》

《创业项目管理》

《跨国项目管理 —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项目管理:创造源来的价值》

《娓娓道来:高效项目管理100法》

《双赢:提升项目管理者的职业高度与情商》

《张成功项目管理记(第3版)》

《PPP与资产证券化》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PPP与资产证券化》(林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38se  

书名:PPP与资产证券化

作者:林华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6-27

页数:508页

内容简介:

《PPP与资产证券化》当前金融市场最热话题。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已上升为党的执政纲领和国家战略,PPP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本书结合我国最新政策和市场动态,对PPP与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务做了系统性地介绍。作者团队均为PPP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券化领域极具理论及实操经验的专家。书中案例为PPP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从业人员提供具体操作指南。

高坚、贾康作序推荐,邢早忠、姚余栋、魏革军、黄世忠、唐斌、曹德云联袂推荐。

本中国本土化PPP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落地操作手册。

本从资产证券化参与机构的角度对业务操作的完整流程进行详细叙述的专著。

一本书系统了解PPP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券化全过程。

一本书指导PPP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券化全程操作。

PPP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从业人员、监管机构人员及理论研究人员人手一册的工具书。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必备的操作指导。

大众读者快速、全面了解PPP的专业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主编:林华

特许金融分析师、美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风险管理师。

现任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董事长,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兴业银行独立董事,南开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客座教授,财富50人论坛固定收益首席。在美期间任职于毕马威结构金融部,先后为GE资本、摩根大通银行、世界银行及汇丰银行设计ABS, CLO, MBS, CMBS等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型,并负责此类产品的定价和会计处理。归国后曾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资本运营部投资总监,厦门市创业投资公司、金圆资本管理(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被深圳市政府认定为深圳市领军人才。

著有《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资产证券化手册》,译有《全球REITs投资手册》。

副主编:罗桂连

现任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挂职)。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2000年以来一直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及PPP领域从事实务、理论和政策制订工作。近年来在中国保监会资金部投资处工作,致力于推进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副主编:张志军

现任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资信评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证券业协会科研课题评审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硕士,在证券资信评级行业有十余年从业经验,曾在《中国证券》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编写了《资产证券化——原理、风险与评级》等多部专著。

作者:

黄长清,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专家顾问,现任嘉兴天风兰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供职于中信证券、一创摩根和恒泰证券,首次在合资券商中牵头建立了资产证券化和私募结构化融资的双重业务流程,负责完成了国内多个首单创新型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和类REITs项目,已完成或正在执行的各类资产证券化项目超过50单。拥有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和南开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

许余洁,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副主编。2013年7月供职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2015年改称中证金融研究院),暨证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2014年从事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书中文版的翻译校稿。两年多以来,在《人民日报》、《金融法苑》、《中国金融》、《工业技术经济》、《中国经济报告》、《中国证券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并以笔名“余吉力”在财新博客上坚持撰写100篇读书心得,广为转载。

米涛, CFA,美国注册会计师(CPA)加州大学欧文分校MBA,现任职于某大型海外直接投资公司,负责基础设施类资产投资。对发达国家PPP/PFI类型资产有超过10年咨询和直接投资经验。通过直投、跟投和基金投资等方式,主持和参与完成了近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投资标的包含欧洲机场、高速铁路、港口、美国天然气管线等。通过投前尽职调查、投后管理以及同各类型监管机构(如英国CAA, Ofwat, 美国的FERC)沟通和谈判,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监管类基础设施资产投资和投后管理经验

李耀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中国注册会计师(CPA)。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某中美合资证券公司,担任结构融资总监,负责境内资产证券化与REITs等结构化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发行,并参与跨境证券化产品与REITs的研究与执行,成功完成或执行资产类型覆盖商业及工业地产、应收账款、银行信贷、消费金融、公共事业收费权等。在此之前,曾就职于某行业领先的内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四大国有银行总行,长期从事理财与资金池投资管理、资管产品设计及结构化投融资相关工作。合著有《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5》等书籍。

洪浩,现任职于中泰证券债券与结构金融部,负责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曾任职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在信托公司建立了全流程的服务体系。负责或参与十余单公募、私募资产证券化项目。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刘洪光,男,上海大学法学硕士,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主要业务方向为IPO、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等资本市场法律事务。资产证券化领域,主要案例有中航租赁资产证券化、唐山路桥收费收益权资产证券化、河北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中国飞机租赁资产证券化(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金坤小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蚂蚁微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某城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奥克斯融资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北京文科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某国家AAAAA自然旅游景区资产证券化、先锋国际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数十个资产证券化项目。

张武,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机构服务部的合伙人,专注于金融企业的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以及企业结构化融资(如资产证券化、优先股等)会计服务,主要客户包括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和投资公司等。他负责过诸多资产证券化会计服务项目,在结构设计、会计处理、服务商运营和内部控制设计和评价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

陈诣辉,清华大学博士,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从事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衍生品、资产证券化评级的研究与实务工作,曾在《金融研究》、《改革》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

高瑞东,现为财政部财科所博士后、任职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管理学硕士,曾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部顾问,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在《Accounting Finance》、《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有影响力的经济金融论文20余篇。

考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书籍?

基础知识:深刻理解网络基本概念,例如ISO/OSI、TCP/IP、VLAN、各种LAN、WAN协议、各种路由协议、NAT等等

Cisco:熟悉Cisco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熟悉Cisco一些主要的技术例如VOIP、Qos、ACL等;

Nortel:熟悉Nortel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Huawei-3com:熟悉Huawei-3com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Foundry:熟悉Foudry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熟悉服务器的基本知识,例如各种RAID、各种外设、SCSI卡等等

Sun Solaris:熟悉Sun小型机产品线,掌握各个版本的Solaris使用

IBM AIX:熟悉IBM小型机产品线,掌握各个版本的AIX使用

HP HP-UX:掌握HP-UX的基础知识

Linux:熟悉主流版本的Linux的安装、使用、配置

MS Windows:熟练掌握Windows NT、2000、2003的安装、使用、配置、排错

深刻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会使用简单的SQL语句,了解数据库复制、数据仓库等高级概念

Sybase ASE:熟悉Sybas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排错、复制

Oracle DB:熟悉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排错、复制

MS SQL Server:熟悉MS 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

IBM DB2:了解IBM DB2

MySQL:了解MySQL数据库在Windows和linux下的安装和维护

Sybase EAserver:熟悉Sybase EAServer在各个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Oracle AS:了解Oracle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IBM WebSphere:熟悉IBM Websphere各个版本在各个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Tomcat:了解Tomcat在Windows和linux下的安装和维护

真正的网络工程师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让学员了解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如何工作

深入学习网络中最核心的路由技术和交换技术

全面掌握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知识

全面学习一个网络应用的建设过程

配置和管理你的计算机系统

使学员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IT系统

对技术有不一样的追求,有理想,有目标。

全国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大纲---网络工程师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4)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5)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

(6)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

(7)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8)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

(9)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

(10)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

(11)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

(12)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3)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熟悉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15)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7)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18)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3.本级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I/O部件)

·指令系统(指令、寻址方式、CISC、RISC)

·多处理器(紧耦合系统、松耦合系统、阵列处理机、双机系统、同步)

·处理器性能

1.1.2 存储器

·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光存储器)

·存储系统

·主存与辅存

·主存类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验、交叉存取、多级主存、主存保护系统)

·高速缓存

·辅存设备的性能和容量计算

1.1.3 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

·I/O接口(中断、DMA、通道、SCSI、并行接口、通用接口总线、RS232、USB、IEEE1394、红外线接口、输入输出控制系统、通道)

·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征

1.1.4 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

1.2 操作系统知识

1.2.1 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定义、特征、功能及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分布式)

·多道程序

·内核和中断控制

·进程和线程

1.2.2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分时轮转、优先级、抢占)

·死锁

·存储管理方案(分段与分页、虚存、页面置换算法)

·设备管理的有关技术(Spooling、缓冲、DMA、总线、即插即用技术)

·文件管理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与安全性、恢复处理、环保机制)

·作业的状态及转换

·作业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

1.3 系统配置方法

1.3.1 系统配置技术

·系统构架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

·系统配置方法(双机、双工、热备份、容错、紧耦合多处理器、松耦合多处理器)

·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系统、WEB计算、移动计算)

1.3.2 系统性能

·性能设计(系统调整、响应特性)

·性能指标、性能评估(测试基准、系统监视器)

1.3.3 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计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可靠性设计(失效安全、软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统可靠性的分配及估计)

·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2.1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2.1.1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

·需求分析

·结构化分析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

·模块设计、I/O设计、人工界面设计

2.1.2 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CASE)

·集成开发环境

2.1.3 测试评审方法

·测试方法

·评审方法

·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统测试)

2.1.4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制定项目计划

·质量计划、管理和评估

·过程管理(PERT图、甘特图、工作分解结构、进度控制、关键路径)

·配置管理

·人员计划和管理

·文档管理(文档规范、变更手续)

·开发组织和作用(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

·成本组织和风险管理

2.1.5 系统可审计性

·审计方法、审计跟踪

·在系统中纳入可审计性

2.2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2.2.1 系统运行

·系统能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网络)

·系统成本管理

·系统运行(作业调度、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

·用户管理(ID注册和管理)

·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空调设备、设备管理、设施安全管理)

·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控、恢复过程、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

·性能管理

·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控工具、诊断工具)

·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

·系统运行服务标准

2.2.2 系统维护

·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维护的实施(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维护合同

3. 网络技术

3.1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

·OSI/RM

·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络层协议IP(IP地址、子网掩码)

·数据链路层协议(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

3.2 编码和传输

3.2.1调制和编码

·AM、FM、PM、QAM

·PCM、抽样

3.2.2 传输技术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2线/4线)

·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帧同步)

·多路复用(FDM、TDM、WDM)

·压缩和解压缩方法(JPEG、MPEG、MH、MR、MMR、游程长度)

3.2.3 传输控制

·竞争系统

·轮询/选择系统

·基本规程、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

·HDLC

3.2.4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储存转发、分组交换、ATM交换、帧中继)

3.2.5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

3.3 网络

3.3.1 网络分类

·按地域范围分类(LAN、MAN、WAN)

·按服务分类(因特网、企业内部网)

·按传输媒体分类(电话、数据、视像)

·按电信网分类(驻地、接入、骨干)

3.3.2 LAN

·LAN拓扑(总线型、星型、令牌总线)

·访问控制系统(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

·LAN间的连接、LAN-WAN连接、对等连接、点对点连接

·高速LAN技术(千兆以太网)

·无线LAN

3.3.3 MAN常用结构

3.3.4 WAN与远程传输服务

·租用线路服务、线路交换服务、分组交换服务

·ISDN、VPN、帧中继、ATM、IP连接服务

·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国际通信服务

3.3.5 因特网

·因特网概念(网际互连设备、TCP/IP、IP路由、DNS、代理服务器)

·电子邮件(协议、邮件列表)

·Web(HTTP、浏览器、URL、HTML、XML)

·文件传输(FTP)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录搜索、智能搜索)

·QoS、CGI、VoIP

3.3.6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3.3.7 网络性质

·有关线路性能的计算(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设计)

·性能评估

·排队论的应用

3.4 网络通信设备

3.4.1 传输介质和通信电缆

·有线/无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光、红外线)

·分配线架(IDF)、主配线架(MDF)

3.4.2 各类通信设备

·线路终端设备、多路设备、交换设备、转接设备

·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NCU、TA、CCU、PBX)

3.5 网络连接设备

·网际连接设备(网卡、网桥、生成树网桥、源路由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

3.6 网络软件系统

3.6.1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ODI、NDIS)

·网络通信的系统功能调用(套接字API)

·RPC

·TP Monitor

·分布式文件系统

·网络设备共享

3.6.2 网络管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管理协议(CMIS/CMIP、SNMP、RMON、MIB-II)

·网络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网络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Manager)

·分布式网络管理

3.6.3 网络应用与服务

·WWW

·FTP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

·Telnet

·信息检索

·视频点播

·网络会议

·远程教育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CSCW和群

4.网络安全

4.1 安全计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DES、IDES、RSA)

·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完整性(SHA、MDS)

·访问控制(存取权限、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护

·防火墙

·入侵检测

·VPN、VLAN

·安全协议(IPSec、SSL、ETS、PGP、S-HTTP、TLS)

·硬件安全性

·计算机病毒保护

4.1.3 可用性

·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4.1.4 安全保护

·个人信息控制

·匿名

| ·不可跟踪性

4.1.5 LAN安全

·网络设备可靠性

·应付自然灾害

·环境安全性

·UPS

4.2 风险管理

4.2.1 风险分析和评估

4.2.2 应付风险对策

·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基金、计算机保险)

·意外事故预案(意外事故类别、应付意外事故的行动预案)

4.2.3 内部控制

·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标准化知识

5.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

5.1.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过程

5.1.2 环境和安全性评估标准化

5.2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

5.2.1 标准

·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

·国家标准(GB)

·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5.2.2 开放系统(X/Open,OSF,POSIX)

5.2.3 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SETP、XML)

5.2.4 安全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计算机防病毒标准

·计算机防非法访问标准

·CC标准

·BS7799标准

5.3 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TF、IEEE、IAB、W3C)

·美国标准化组织

·欧洲标准化组织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6.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意识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7.计算机专业英语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

1.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1.1.1 应用需求分析

·应用需求的调研(应用系统性能、信息产业和接收点、数据量和频度、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

·网络应用的分析

1.1.2 现有网络系统分

·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客户机的数量和位置、同时访问的数量、每天的用户数。每次使用的时间、每次数据传输的数据量、网络拥塞的时间段、采用的协议、通信模式)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1.1.3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待实现的功能)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可靠性需求(希望的可靠性)

·安全需求(安全性标准)

·维护和运行需求(运行和维护费用)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网络系统的设计

1.2.1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

·收集信息

·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

·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

1.2.2 网络系统的设计

·确定协议

·确定拓扑结构

·确定连接(链路的通信性能)

·确定结点(结点的处理能力)

·确定网络的性能(性能模拟)

·确定可靠性措施

·确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调研,实现安全措施的技术和设备的评估)

·网络设备的选择,制定选择标准(成本、性能、容量、处理量、延迟),性能指标的一致性,高级测试的必要性,互连性的确认。

1.2.3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1.2.4 设计评审

1.3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1.3.1 安装工作

·事先准备

·过程监督

1.3.2 测试和评估

·连接测试

·安全性测试

·性能测试

1.3.3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2.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评价

2.1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1.1 用户措施

·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用户协商

2.1.2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

·确定策略

·设备的编制

·审查的时间

·升级的时间

2.1.3 维护和升级的实施

·外部合同要点

·内部执行要点

2.1.4 备份与数据恢复

·数据的存储于处置

·备份

·数据恢复

2.1.5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

·设备管理

·软件管理

·网络配置图

2.2 网络系统的管理

2.2.1 网络系统的监视

·网络管理协议(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LAN控制器)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

·性能监视的检查点

·安全监视的家查点

2.2.2 故障恢复分析

·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点

·故障报告撰写要点

2.2.3 系统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要点

2.2.4危害安全的对策

·危害安全情况分析(调查损失情况,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入侵检测要点

·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查杀病毒措施)

2.3 网络系统的评价

2.3.1 系统评价

·系统能力的限制

·潜在的问题分析

·系统评价要点

2.3.2 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生命周期

·系统经济效益

·系统的可扩充性

·建议改进系统的要点

3.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3.1 网络协议

·商用网络协议(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务协议(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务(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设计

·硬件高可靠性技术

·软件高可靠性技术

·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

·容错技术

·通信质量

3.3 网络设施

3.3.1 xDSL调制解调器

3.3.2 ISDN路由器

·接口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帧装配/拆除)、CLAD(信元装配/拆装)

·接口

·功能

3.3.4 远程访问服务器

·功能和机制

3.3.5 办公室个人手持系统(PHS)

·数字无绳电话的功能特性

3.3.6 中继式HUB

·倍速集线器(功能和机制)

3.3.7 L2、L3、L4及多层交换机功能和机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虚拟网(功能与机制)

3.3.10 与其他协议的共存(多协议路由器、IP隧道)

3.4 网络应用服务

3.4.1 地址服务

·机制、DHCP、IPv6(机制和传输技术)

3.4.2 DNS(功能、机制)

·域名、FQDN

3.4.3 电子邮件(功能、机制)

·SMPT、POP、MIME、IMAP4、LDAP

·邮件列表

·Web Mail

3.4.4 电子新闻(功能和机制、NNTP)

3.4.5 Web服务(功能和机制、HTTP)

3.4.6 负载分布(Web交换)

3.4.7 电子身份验证(功能、机制、认证授权、电子证书)

3.4.8 服务机制

·服务供应商、供应商漫游服务、拨号IP连接、CATV连接、IPD电话、因特网广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移动通信、EZweb、主机服务提供者、EDI(规则、表单、Web EDI)、B2B、B2C、ASP、数据中心

4.网络新技术

4.1 光纤网

·ATM-PDS、STM-PDS

·无源光网PON(APON、EPON)

4.2 无线网

·移动电话系统(WLL、WCDMA、CMDA2000、TD-SCDMA)

·高速固定无线接入(FWA)

·802.11a、802.11b、802.11g

·微波接入(MMDS LMDS)

·卫星接入

·蓝牙接入

4.3 主干网

·IPoverSONET/SDH

·IPoverOptical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务

·全天候IP连接服务(租用线路IP)

·本地IP网(NAPT)

·IPv6

4.5 网络管理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

4.6 网格计算

金融学考研需要什么专业书籍

1.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部分

①《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分册)》+《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分册)》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编写,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五版(绿皮书),书中大题可以酌情练习,但每章开头的内容概括很经典。

经济学的参考书籍,“高鸿业的教材+尹伯成的习题”是基本配置。建议大家以一本比较全面的参考书为核心(高鸿业的比较常见),再挑选一些有特色的书作辅助,有些书借阅即可,比如《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袁志刚,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王秋石),如果偏好国外的教科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该算标准的中级宏观,可以读读。

2.货币银行学部分

③《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④《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部分最基本的配置是“胡庆康先生的教材+习题指南”,此外还有些书可供参阅,如《货币银行学》,易纲、昊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货币金融学》,黄宪,武汉大学出版社;《金融学》,曹龙骐,高等教育出版社;《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货币银行学》夏德仁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国际金融学部分

⑤《国际金融学》新版,姜波克,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者《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⑥《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⑦《国际金融》马君潞、陈平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此外,推荐较多的参考书还有《国际金融》,钱荣堃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易纲、张磊,上海人民出版社。

4.投资学部分

⑧《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⑨《投资学》,刘红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一部分大纲没有要求)

另外《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证券投资学》(第二版)霍文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可供参考。实际上投资学内容零散,没有一本能够完全吻合大纲内容的教材。

关于TCP/IP学习的书籍

TCP/IP协议详解---最好最权威的TCPIP协议书籍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TCP/IP基础

第1章 开放式通信模型简介 1

1.1 开放式网络的发展 1

1.1.1 通信处理层次化 2

1.1.2 OSI参考模型 3

1.1.3 模型的使用 5

1.2 TCP/IP参考模型 7

1.3 小结 7

第2章 TCP/IP和Internet 8

2.1 一段历史 8

2.1.1 ARPANET 8

2.1.2 TCP/IP 9

2.1.3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9

2.1.4 当今的Internet 12

2.2 RFC和标准化过程 12

2.2.1 获得RFC 13

2.2.2 RFC索引 13

2.2.3 有关RFC的幽默 13

2.3 Internet服务简介 13

2.3.1 Whois和Finger 14

2.3.2 文件传输协议 14

2.3.3 Telnet 14

2.3.4 Email 14

2.3.5 WWW 14

2.3.6 USENET News 15

2.4 Intranet和Extranet概览 15

2.4.1 Intranet 15

2.4.2 将Intranet对外开放 16

2.5 Internet的明天 16

2.5.1 下一代Internet(NGI) 16

2.5.2 超速骨干网服务 16

2.5.3 Internet2(I2) 17

2.6 Internet管理组织 17

2.6.1 Internet协会 17

2.6.2 Internet体系结构组 17

2.6.3 Internet工程任务组 17

2.6.4 Internet工程指导组 17

2.6.5 Internet编号管理局 18

2.6.6 Internet名字和编号分配组织

(ICANN) 18

2.6.7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和其他注

册组织 18

2.6.8 RFC编辑 18

2.6.9 Internet服务提供商 18

2.7 小结 19

第3章 TCP/IP概述 20

3.1 TCP/IP的优点 20

3.2 TCP/IP的层和协议 21

3.2.1 体系结构 21

3.2.2 传输控制协议 21

3.2.3 IP协议 23

3.2.4 应用层 25

3.2.5 传输层 25

3.2.6 网络层 25

3.2.7 链路层 25

3.3 远程登录(Telnet) 25

3.4 文件传输协议(FTP) 25

3.5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 26

3.6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6

3.7 网络文件系统(NFS) 26

3.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7

3.9 TCP/IP和系统结合 27

3.10 内部网概述 28

3.11 小结 28

第二部分 命名和寻址

第4章 IP网络中的名字和地址 29

4.1 IP寻址 29

4.1.1 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30

4.1.2 IPv4地址格式 30

4.2 子网的出现 34

4.2.1 分子网 35

4.2.2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37

4.3 无类域前路由(CIDR) 38

4.3.1 无类地址 38

4.3.2 强化路由汇聚 39

4.3.3 超网化 39

4.3.4 CIDR怎样工作 39

4.3.5 公共地址空间 40

4.3.6 RFC 1597和1918 40

4.4 小结 40

第5章 ARP和RARP 41

5.1 使用地址 41

5.1.1 子网寻址 41

5.1.2 IP地址 43

5.2 使用地址解析协议 44

5.2.1 ARP cache 45

5.2.2 代理ARP 47

5.2.3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47

5.3 使用ARP命令 47

5.4 小结 47

第6章 DNS:名字服务器 48

6.1 域名系统概述 48

6.2 授权局 50

6.3 DNS分布数据库 50

6.4 域和区 50

6.5 Internet顶级域 51

6.6 选择一个域名服务器 52

6.7 名字服务解析过程 52

6.7.1 递归查询 52

6.7.2 叠代查询 52

6.8 高速缓存 52

6.9 反向解析(Pointer)查询 52

6.10 DNS安全 52

6.11 资源记录 53

6.12 小结 54

第7章 WINS 55

7.1 NetBIOS 55

7.2 NetBIOS名字解析 57

7.3 动态NetBIOS名字解析 58

7.3.1 使用WINS的优点 58

7.3.2 WINS如何工作 59

7.3.3 配置WINS客户机 60

7.3.4 为代理配置WINS 60

7.3.5 配置NT 4.0系统 61

7.3.6 配置Windows 95或Windows 98

系统 61

7.4 安装WINS服务器 61

7.5 WINS管理和维护 62

7.5.1 加入静态表项 62

7.5.2 维护WINS数据库 63

7.5.3 备份WINS数据库 65

7.5.4 备份WINS注册项 65

7.5.5 恢复WINS数据库 65

7.5.6 压缩WINS数据库 66

7.5.7 WINS复制参与者 66

7.5.8 WINS实现建议 67

7.6 集成WINS和DNS名字解析服务 67

7.7 DHCP服务WINS选项 67

7.8 通过LMHOSTS进行NetBIOS名字

解析 68

7.9 小结 69

第8章 地址发现协议(BOOTP和DHCP) 71

8.1 “引导”协议(BOOTP) 71

8.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72

8.2.1 DHCP如何工作 72

8.2.2 理解租用地址 73

8.3 管理地址池 74

8.4 DHCP能处理的其他分配 75

8.4.1 注意重载 75

8.4.2 其他分配 75

8.5 小结 76

第三部分 IP和相关协议

第9章 IP协议家族 77

9.1 TCP/IP模型 77

9.1.1 解剖TCP/IP模型 78

9.1.2 协议组件 78

9.2 理解网际协议(IP) 79

9.2.1 IPv4结构 79

9.2.2 IP做什么 80

9.3 理解传输控制协议(TCP) 81

9.3.1 TCP头结构 81

9.3.2 TCP做什么 83

9.4 理解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85

9.4.1 UDP头结构 85

9.4.2 UDP能做什么 85

9.4.3 TCP和UDP 86

9.5 小结 86

第10章 IPv6 87

10.1 IPv6数据报 87

10.1.1 优先级分类 88

10.1.2 流标识 89

10.1.3 128位IP地址 89

10.1.4 IP扩展头 90

10.2 多IP地址主机 91

10.3 单播、组播和任一播头 91

10.4 从IPv4到IPv6的过渡 93

10.5 小结 94

第四部分 IP互联

第11章 IP网络中的路由 95

11.1 路由基本知识 95

11.1.1 静态路由 96

11.1.2 距离-向量路由 99

11.1.3 链路-状态路由 100

11.2 IP网络中的收敛 102

11.2.1 适应拓扑变化 102

11.2.2 收敛时间 106

11.3 计算IP网络中的路由 106

11.3.1 存储多条路由 107

11.3.2 初始化更新 107

11.3.3 路由度量标准 107

11.4 小结 108

第12章 路由信息协议(RIP) 109

12.1 理解RFC1058 109

12.1.1 RIP报文格式 109

12.1.2 RIP路由表 111

12.2 操作机制 112

12.2.1 计算距离向量 113

12.2.2 更新路由表 116

12.2.3 寻址问题 118

12.3 拓扑变化 120

12.3.1 收敛 120

12.3.2 计值到无穷 122

12.4 RIP的限制 127

12.4.1 跳数限制 128

12.4.2 固定度量 128

12.4.3 对路由表更新反应强烈 128

12.4.4 收敛慢 128

12.4.5 缺乏负载均衡 128

12.5 小结 129

第13章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130

13.1 OSPF起源 130

13.2 理解RFC 2328 OSPF,版本2 130

13.2.1 OSPF区 131

13.2.2 路由更新 134

13.3 研究OSPF数据结构 136

13.3.1 HELLO报文 137

13.3.2 数据库描述报文 137

13.3.3 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138

13.3.4 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138

13.3.5 链路-状态应答报文 140

13.4 计算路由 140

13.4.1 使用自动计算 140

13.4.2 使用缺省路由耗费 141

13.4.3 最短路径树 142

13.5 小结 144

第14章 网关协议 145

14.1 网关、桥和路由器 145

14.1.1 网关 145

14.1.2 网桥 146

14.1.3 路由器 146

14.1.4 自治系统 146

14.2 网关协议:基础知识 146

14.3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147

14.3.1 网关-网关协议(GGP) 147

14.3.2 外部网关协议(EGP) 147

14.3.3 内部网关协议(IGP) 148

14.4 小结 148

第五部分 网络服务

第15章 互联网打印协议 149

15.1 IPP历史 149

15.2 IPP和端用户 150

15.3 使用HP的IPP实现 151

15.4 小结 152

第16章 LDAP:目录服务 153

16.1 为什么使用目录服务 153

16.2 目录服务的功能 153

16.3 IP上的目录服务 154

16.4 OSI X.500目录模型 156

16.4.1 早期的X.500 157

16.4.2 今天的X.500 157

16.5 LDAP结构 157

16.5.1 LDAP层次结构 157

16.5.2 名字结构 158

16.6 目录系统代理和访问协议 158

16.7 轻型目录访问协议 158

16.7.1 查询信息 159

16.7.2 存储信息 160

16.7.3 访问权限和安全 160

16.8 LDAP服务器-服务器通信 161

16.8.1 LDAP数据互换格式(LDIF) 161

16.8.2 LDAP复制 162

16.9 设计LDAP服务 162

16.9.1 定义需求 162

16.9.2 设计策略 163

16.9.3 性能 164

16.9.4 网络功能 165

16.9.5 安全 166

16.10 LDAP配置 169

16.11 产品环境 169

16.11.1 创建计划 170

16.11.2 有价值的建议 171

16.12 选择LDAP软件 171

16.13 小结 174

第17章 远程访问协议 175

17.1 远程互联 175

17.1.1 ISDN 176

17.1.2 电缆调制解调器 176

17.1.3 数字用户环(DSL) 176

17.1.4 无线网络 177

17.2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RADIUS) 177

17.2.1 RADIUS认证 178

17.2.2 记账信息 179

17.3 用SLIP、CSLIP和PPP传输IP数

据报文 179

17.3.1 串行线路接口协议(SLIP) 179

17.3.2 压缩的SLIP(CSLIP) 180

17.3.3 点到点协议(PPP) 180

17.4 隧道远程访问 184

17.4.1 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 185

17.4.2 两层隧道协议(L2TP) 188

17.4.3 IPSec 192

17.5 小结 194

第18章 防火墙 195

18.1 使网络安全 195

18.2 使用防火墙 196

18.2.1 代理服务器 197

18.2.2 报文过滤器 198

18.3 使服务安全 198

18.3.1 电子邮件(SMTP) 198

18.3.2 HTTP:万维网 199

18.3.3 FTP 199

18.3.4 Telnet 199

18.3.5 Usenet:NNTP 199

18.3.6 DNS 200

18.4 建造用户自己的防火墙 200

18.5 使用商业防火墙软件 200

18.6 小结 202

第19章 IP安全 203

19.1 使用加密 203

19.1.1 公共-私钥加密 204

19.1.2 对称私钥加密 205

19.1.3 DES、IDEA及其他 205

19.2 数字签名认证 206

19.3 破译加密的数据 207

19.4 保护网络 207

19.4.1 登录名和口令 208

19.4.2 文件的目录允许权限 208

19.4.3 信任关系 209

19.4.4 UNIX和Linux系统上的UUCP 209

19.5 应付最坏情况 210

19.6 小结 210

第六部分 实现TCP/IP

第20章 一般配置问题 211

20.1 安装网卡 211

20.1.1 网卡 211

20.1.2 资源配置 212

20.1.3 安装适配器软件 213

20.1.4 重定向器和API 214

20.1.5 服务 214

20.1.6 NIC接口 215

20.2 网络和传输层协议 215

20.2.1 IP配置要求 215

20.2.2 配置缺省网关地址 216

20.2.3 配置名字服务器地址 217

20.2.4 配置邮件服务器地址 217

20.2.5 注册域名 218

20.3 IP配置 218

20.4 配置路由表 218

20.5 异种协议的IP封装 219

20.6 小结 220

第21章 Windows 98 221

21.1 Windows 98网络体系结构 221

21.1.1 安装网卡 222

21.1.2 更改网卡配置 224

21.1.3 当Windows 98引导失败 224

21.2 配置Windows 98的TCP/IP 225

21.2.1 写在开始之前 225

21.2.2 安装TCP/IP 225

21.2.3 配置微软的TCP/IP 225

21.2.4 DNS配置 227

21.2.5 静态配置文件 228

21.2.6 注册表配置 229

21.2.7 测试TCP/IP 231

21.3 小结 232

第22章 Windows 98拨号网络 233

22.1 配置拨号网络适配器 233

22.2 安装拨号网络 234

22.3 服务器类型 235

22.4 编写脚本 238

22.5 多重链接 238

22.6 PPTP 239

22.6.1 安装及配置PPTP 240

22.6.2 建立PPTP连接 240

22.7 Windows 98拨号服务器 241

22.8 解决拨号网络连接中的问题 242

22.8.1 确认DUN配置 242

22.8.2 PPP日志 243

22.9 小结 243

第23章 Windows NT 4.0 244

23.1 Windows NT版本 244

23.2 体系结构 244

23.3 安装Windows NT 4.0 244

23.4 配置TCP/IP 246

23.4.1 IP地址 246

23.4.2 DNS 248

23.4.3 WINS地址 248

23.4.4 DHCP中继 249

23.4.5 路由 250

23.5 简单TCP/IP服务 250

23.6 远程访问服务(RAS) 250

23.7 DHCP服务器 252

23.7.1 安装DHCP服务器服务 252

23.7.2 控制DHCP服务器服务 253

23.7.3 压缩DHCP数据库 253

23.7.4 管理DHCP 254

23.8 使用Microsoft DNS 256

23.8.1 安装DNS 256

23.8.2 创建区 257

23.8.3 配置逆向域名解功能 258

23.8.4 配置DNS与WINS服务器的连

接 259

23.8.5 增加辅助名字服务器 259

23.9 FTP和HTTP服务 259

23.10 TCP/IP打印服务 259

23.10.1 安装TCP/IP打印服务 259

23.10.2 安装LPR服务 260

23.11 Windows 2000新特性 260

23.12 小结 261

第24章 在Novell NetWare中支持IP 262

24.1 Novell与TCP/IP 262

24.1.1 IP与NetWare 4 262

24.1.2 NetWare 5与Pure IP初始化 262

24.2 传统解决方案:NetWare 3.x到

NetWare 4.x的IP支持 263

24.2.1 IP隧道 264

24.2.2 IP中继 264

24.2.3 LAN WorkPlace 264

24.2.4 IPX-IP网关 265

24.2.5 NetWare/IP 265

24.3 NetWare 5—Novell对IP的

完全支持 266

24.3.1 纯IP 266

24.3.2 多协议 266

24.4 安装选项 266

24.4.1 NetWare 5的IP-Only安装 267

24.4.2 IPX-Only安装 267

24.4.3 混合TCP/IP安装 268

24.5 IP迁移辅助工具 268

24.5.1 NDS 268

24.5.2 DNS 269

24.5.3 DHCP 269

24.5.4 DDNS 269

24.5.5 SLP 269

24.5.6 兼容模式 269

24.5.7 迁移代理 270

24.6 迁移策略 270

24.6.1 使用测试平台 270

24.6.2 迁移建议 270

24.7 小结 271

第七部分 使用TCP/IP应用

第25章 Whois和Finger 273

25.1 理解Whois协议 273

25.1.1 互联网注册 273

25.1.2 Whois数据库 274

25.1.3 基于Web的Whois 275

25.1.4 命令行方式的Whois 276

25.1.5 示例 276

25.1.6 基于Telnet的Whois 278

25.2 扩充Whois 279

25.2.1 提示Whois(RWhois) 279

25.2.2 WHOIS++ 280

25.3 使用Finger 280

25.3.1 Finger命令 280

25.3.2 Finger 守护进程 282

25.3.3 非UNIX环境下的Finger 283

25.3.4 Finger的应用 283

25.4 相关RFC文档 285

25.5 小结 285

第26章 文件传输协议 286

26.1 FTP和TFTP在网络世界中的作用 286

26.2 使用FTP传输文件 286

26.2.1 FTP连接 287

26.2.2 使用FTP客户端建立连接 288

26.2.3 FTP安全 296

26.2.4 FTP服务器及守护进程 299

26.2.5 匿名FTP访问 299

26.3 使用TFTP 300

26.3.1 FTP与TFTP的区别 301

26.3.2 TFTP命令 301

26.4 小结 301

第27章 使用Telnet 302

27.1 理解Telnet协议 302

27.2 Telnet守护进程 303

27.3 使用Telnet 304

27.3.1 UNIX telnet命令 304

27.3.2 Telnet GUI应用 305

27.3.3 Telnet命令 305

27.3.4 示例 308

27.4 高级主题 309

27.4.1 安全 309

27.4.2 Telnet应用 309

27.4.3 使用Telnet访问其他TCP/IP

服务 310

27.5 相关RFC文档 312

27.6 小结 313

第28章 使用r系列实用工具 314

28.1 理解r系列命令 314

28.1.1 安全问题 314

28.1.2 禁止使用r系列命令 315

28.1.3 增强r系列命令的安全性 316

28.2 使用r系列命令的替代方法 317

28.3 r系列命令详解 317

28.3.2 相关文件 320

28.4 在非UNIX环境下实现r系

列命令的功能 321

28.5 小结 322

第29章 使用网络文件系统(NFS) 323

29.1 什么是NFS 323

29.1.1 NFS的历史 323

29.1.2 为何使用NFS 323

29.2 实现—NFS工作过程 324

29.2.1 远程过程调用(RPC)

和外部数据表示(XDR) 324

29.2.2 加载类型 324

29.3 NFS使用的文件及命令 325

29.3.1 NFS守护进程 325

29.3.2 与NFS相关的文件 327

29.3.3 NFS服务器命令 329

29.3.4 NFS客户命令 331

29.4 示例:共享及加载NFS文件系统 333

29.5 NFS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334

29.5.1 不能加载 334

29.5.2 不能卸载 334

29.5.3 硬加载与软加载 334

29.6 相关协议及产品 334

29.6.1 WebNFS 335

29.6.2 基于PC的NFS及其他客户端

软件 335

29.6.3 SMB和CIFS 335

29.6.4 其他产品 336

29.7 小结 336

第八部分 使用基于IP的应用

第30章 在应用中集成TCP/IP 337

30.1 使用浏览器作为表示层 338

30.2 不断增加的Internet应用 338

30.3 在已有应用中集成TCP/IP 339

30.4 在其他网络中使用TCP/IP 339

30.4.1 NetBIOS与TCP/IP 339

30.4.2 IPX与UDP 340

30.4.3 ARCNET与TCP/IP 340

30.5 小结 340

第31章 Internet Email协议 341

31.1 电子邮件 341

31.1.1 电子邮件的历史 341

31.1.2 标准及制定标准的组织 341

31.2 X.400 341

31.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343

31.3.1 MIME和SMTP 343

31.3.2 其他编码标准 344

31.3.3 SMTP命令 344

31.3.4 SMTP状态码 345

31.3.5 扩展SMTP 345

31.3.6 检查SMTP的头 346

31.3.7 SMTP的优势与不足 347

31.4 使用POP和IMAP取回客户邮件 347

31.4.1 邮局协议(POP) 347

31.4.2 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IMAP) 348

31.4.3 POP3与IMAP4的比较 348

31.5 高级主题 349

31.6 相关RFC文档及其他参考信息 351

31.7 小结 352

第32章 HTTP: World Wide Web 353

32.1 万维网(WWW) 353

32.1.1 Web简史 353

32.1.2 Web的发展 354

32.2 统一资源定位器 354

32.3 Web服务器与浏览器 355

32.4 理解HTTP 356

32.4.1 HTTP/1.1 356

32.4.2 MIME与Web 358

32.4.3 HTTP通信示例 358

32.5 高级主题 359

32.5.1 服务器方功能 359

32.5.2 SSL和S-HTTP 359

32.6 Web语言 359

32.6.1 HTML 360

32.6.2 XML 360

32.6.3 CGI 361

32.6.4 Java 361

32.6.5 JavaScript 362

32.6.6 动态服务器页面 362

32.7 Web的未来 363

32.7.1 HTTP-ng 363

32.7.2 IIOP 363

32.7.3 IPv6 363

32.7.4 IPP 363

32.8 小结 364

第33章 NNTP:互联网新闻组 365

33.1 互联网新闻组 365

33.2 新闻组和层次 366

33.3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367

33.3.1 获取新闻组 367

33.3.2 获取消息 369

33.3.3 发布消息 370

33.4 大量广告(Spamming)和新闻黑洞

(Blackholing) 371

33.5 小结 371

第34章 Web服务 373

34.1 Web服务工作概览 373

34.2 主流Web服务器 375

34.3 运行Apache HTTP Web服务 376

34.3.1 下载、安装和配置Apache 376

34.3.2 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Apache 381

34.4 浏览其他Web服务器 383

34.5 小结 383

第九部分 使用与管理TCP/IP网络

第35章 协议配置与调整 385

35.1 系统的初始化问题 385

35.2 配置文件 390

35.2.1 在/etc/protocols文件中定义网

络协议 390

35.2.2 在/etc/hosts文件中标识主机 391

35.2.3 TCP/IP与/etc/services文件 392

35.2.4 inetd守护进程与/etc/inetd.conf

文件 394

35.2.5 在/etc/networks文件中设置网络 397

35.2.6 DNS客户与/etc/resolv.conf 397

35.3 小结 398

第36章 配置DNS 399

36.1 域名服务器 399

36.2 资源记录 400

36.3 域名解析 401

36.4 配置UNIX或Linux域名服务器

(DNS) 401

36.4.1 添加资源记录 402

36.4.2 完成DNS文件 402

36.4.3 启动DNS守护进程 405

36.4.4 配置客户端 405

36.5 Windows和域名服务器 405

36.6 小结 406

第37章 网络管理 407

37.1 制定网络监控方案 407

37.2 网络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08

37.3 网络管理工具 408

37.3.1 使用协议分析器 409

37.3.2 专家系统 410

37.3.3 基于PC的分析器 410

37.3.4 网络管理协议支持 411

37.3.5 集成网络仿真/模型工具 411

37.4 配置SNMP 412

37.4.1 配置Windows SNMP 413

37.4.2 配置UNIX SNMP 414

37.4.3 SNMP安全属性 414

37.4.4 SNMP代理与管理 415

37.5 SNMP工具及命令 416

37.6 RMON及相关的MIB模型 417

37.7 建立网管需求 417

37.8 小结 419

第38章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20

38.1 什么是SNMP 420

38.2 管理信息基(MIB) 421

38.3 使用SNMP 421

38.4 UNIX与SNMP 422

38.4.1 在UNIX和Linux上安装SNMP 423

38.4.2 SNMP命令 424

38.5 Windows与SNMP 424

38.5.1 Windows NT 425

38.5.2 Windows 95、Windows 98和

Windows 3.x 425

38.6 小结 427

第39章 加强TCP/IP传输安全 428

39.1 定义所需的网络安全 428

39.1.1 什么是网络安全 428

39.1.2 为什么网络安全非常重要 429

39.1.3 安全级别 429

39.1.4 口令与口令文件 430

39.1.5 控制对口令的访问 430

39.2 加强网络安全 431

39.2.1 攻击种类 431

39.2.2 加强网络安全 432

39.3 应用配置 434

39.3.1 Internet守护进程与

/etc/inetd.conf 434

39.3.2 网络加密软件 436

39.3.3 TCP Wrapper 436

39.4 使用端口及可信端口 437

39.4.1 防火墙 437

39.4.2 包过滤 437

39.4.3 应用层网关 438

39.4.4 其他应用的过滤 438

39.5 一般安全事务 438

39.5.1 用户帐号维护 438

39.5.2 审计 438

39.5.3 正确的系统配置 438

39.6 小结 438

第40章 问题解决工具及要点 440

40.1 监视网络行为 440

40.2 标准应用程序 440

40.2.1 测试基本连接 441

40.2.2 ping命令 442

40.2.3 解决网络访问故障 443

40.3 解决网络接口层问题 449

40.4 解决网络层问题 449

40.4.1 TCP/IP配置参数 449

40.4.2 IP地址配置问题 450

40.5 解决TCP和UDP问题 453

40.6 解决应用层问题 455

40.7 小结 455

第十部分 附 录

附录A RFC及标准化 457

附录B Linux 469

附录C 简写与缩略语 480

做项目投资测算是什么行业?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有哪些书籍可供参考

二、投资项目分析师 (CPDA)职业群体国内现状

投资项目分析师”是专业从事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高级决策人,是未来10年极具发展潜力的职业。“投资项目分析师”通过掌握权威的行业数据以及专业的计算工具,使投资项目的风险减少到可控制的范围。我国专业分析人员奇缺,从事项目投资决策数据分析的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收入和地位。

投资项目分析质量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投资领域的发达程度。全球目前有20万名注册投资项目分析师,分布在16个国家。我国自1991年以来,相继开展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资格认证考试,但从2008年起才开展投资项目分析师专业技术资格考核。

为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结束我国专业技术资格序列中缺少“投资项目分析师”的现状,国家信息产业部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长期投资项目数据分析方法、与国际接轨的总体精神,制定出我国投资项目分析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

有数据表明,在今后的五年内,我国将需要6万名持有CPDA证书的投资项目分析专业人才,预计需求高峰将出现在2、3年后。政府经济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以及企业对投资项目分析师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

由于投资项目分析师是在我国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经济时期出现的新的职业群体,投资项目分析师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还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国大专院校尚没有开设这个专业,相关的专业书籍也只在特定的行业内传播,因此,我国考生在目前阶段还很难象律师、注册会计师、房地产估价师等资格考试那样,仅靠自学指定教材,就可以通过考试。无论是从事过投资项目数据分析的人还是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都必须首先参加系统培训,才有希望通过专业资格考试。

三、投资项目分析师 (CPDA)培训对象

1、负责投资项目审核审批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政府机构领导及相关人员。

2、企业从事项目评估、投资决策工作的相关人员。

3、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和投资管理人员。

4、从事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的专业人员。

5、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顾问公司专业人员。

6、大中专财务、投资、金融和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在校学生。

7、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相关专业人员。

8、希望在投资、金融和企业管理领域发展的各界人士。

四、投资项目分析师(CPDA)报名条件

投资项目分析师(原则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专业工作两年以上,经本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2)具有本科学历,连续从事专业工作一年以上,经本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3)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本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高级投资项目分析师(原则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后,连续从事专业工作一年以上,经本高级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2)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连续从事专业工作两年以上,经本高级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3)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本高级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五、投资项目分析师 (CPDA)课程设置、师资和教学方式

基础课程--着重培训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投资项目评估

市场调研和数据收集

市场分析和项目(企业)投资战略

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

项目投资决策数据分析软件

专业课程--着重培训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项目分析

商业计划书编写

世界银行投资项目分析优度指标

报名参加授权培训中心的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员可取得报考资格。

根据《投资项目分析师资质认证管理办法》,投资项目分析师资质认证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每年四次,分别安排在每个季度末。考生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考试,有一次补考机会

培训期限

具有投资项目分析师培训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根据其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原则上不少于48标准学时,中级原则上不少于64标准学时,高级原则上不少于80标准学时。

培训教师

大学教师、资深社会培训师、投资项目分析机构高管及优秀投资项目分析专业人士等,经中国商业联合会审核批准并颁发《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教师资格证书》后,方可担任各级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

考试机构

高等院校或其它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有办学资质的社会机构,经中国商业联合会审核授权后,方可在授权城市范围以内开展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工作。

权 重

投资项目分析师

职业道德10%、专业知识50%、工作技能40%。

高级投资项目分析师

职业道德10%、专业知识40%、工作技能50%

六、投资项目分析师(CPDA)认证

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实行统一申报资格、统一教材教纲。

统一理论考试、统一考评管理、统一认证标准的办法。

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监制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结业证》,证书印“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现代管理领域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印章,并加盖“中国商业联合会”印章,两证书三方承认,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是持证者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凭证,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考核的证明,也是用人单位考核持证者执业资格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该证书采取登记在册管理制度,按照认证等级,分为投资项目分析师(中级)、高级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证书。颁发的相关等级的《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证书》是我国投融资业界唯一经国家权威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认证的权威证书。

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的个人信息,将录入投资项目

分析师官方网站数据库,可以供用人单位随时查询,以确定其职业资格身份。

七、培训认证特点

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根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修订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其中的子课题《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参数测算方法研究》中的各行业基准收益率,研制开发了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软件登记号2003SR2884),并经过四川省电子学会认证服务委员会评审的“项目投资决策数据分析软件系统”、“投资项目报告智能生成系统”和“商业计划书智能生成系统”,作为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手段的一整套实用性工具,提供给参培学员,可迅速提高学员项目评估分析的专业技能素质。

执行标准的统一性

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布的《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认定规范》将作为我国投融资领域的行业标准,规范投资项目分析评估行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服务质量。

八、职业资格管理

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采取注册登记管理方式,登记有效期为两年。注册有效期满时,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根据投资项目分析师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活动情况重新评定,评定结果符合标准的为其办理续期登记(登记有效期为两年),评定结果不符合标

准要求的,则取消注册登记资格,并予以公告。

对投资项目分析师实行继续教育制度,统筹安排投资项目分析师自学自训、集中培训计划。

对在册投资项目分析师的专业活动实行跟踪管理并提供服务(包括组织投资项目分析师俱乐部活动、为在册投资项目分析师提供人才交流服务、制作并向投资项目分析师发行相关刊物等)。

对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由于自身原因直接导致经营管理不善进而造成企业严重亏损或重大损失的投资项目分析师,经中国商业联合会综合评审通过后取消其投资项目分析师职业资格并予以公告。

保过的班好像没有。这个认证是一种对能力的认证。相信对投资有一些基础知识的人 再参见系统培训后,取得证书都是没有问题的。另外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

全国的费用大概在6500元左右。当然会结合各地的消费情况有所浮动。比如北京地区的培训费用是6800元。

ppp书籍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