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财书籍正文

自然科学书籍笔记(自然科学书籍笔记图片)

admin 理财书籍 2023-02-18 09:23:14 0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认识宇宙万物的书,大到宇宙天体的形成,中到细胞、微生物、人类和其它地球动植物,小到夸克、中微子、粒子、量子、原子,囊括众多。宇宙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气候学、地质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在这里交融、穿插和切换。所谓的学科,在本质上不过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人为划分而已。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的科学史。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多领域的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前仆后继,凭借他们的天才和热情,最终将一些谜团一点点解开,比如经典力学、电磁学,比如对遗传物质的认知,地球年龄的测定等等,很多问题都是近一两个世纪甚至近几十年才弄清楚。一些谜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基因编辑、宇宙恐龙灭绝原因等。更多的谜团至今我们无法解开,比如生命的起源细节、气候的演变史、冰期间冰期的划分、宇宙组成等等,因为距离我们的时空太远,也因为缺少化石和证据,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确凿的结论。在这部科学史中,众多的科学家在作者生动的笔墨中一个个活生生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或高尚或自私,或狂傲或朴实,或盛气凌人或谨小慎微,或追求名利或淡漠纯真,他们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怪癖和小心眼,但他们都对自然界的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有着解决问题的执着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推动着西方自然科学在近几百年来的快速发展。 

本质上,这是一本宏大的科普书。我们不但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宇宙的奇点、大爆炸理论、天体运行规律、黑洞、暗物质;了解到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二者无法统一模式的矛盾;了解到超级对撞机、大陆漂移、陨石撞击地球、海洋的作用、冰期间冰期、微生物的作用、化石的形成、生物的灭绝,还能了解到细胞的形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演变,等等。作者用了极为直观的比喻,生动的描述,让这些看似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而且文笔极其幽默,让人不时会心一笑。比如,在解释爱因斯坦著名等式E=mc2时,作者写道:“如果你是个普通个子的成人,你那不起眼的躯体里包含这不少于7*108焦耳的潜能——爆炸的威力足足抵得上30颗氢弹,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而且确实愿意这么做的话”。比如对碳原子性质的描述,作者是这样写的:“碳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知羞耻地与别的元素都混得来,紧紧搂住不放,结成了称心如意而又极为牢固的分子康茄舞伴——大自然创建蛋白质和DNA的奥秘就在这里”。再比如,本书对人类出现的时间做了极为精彩的描述:如果把地球45亿年的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那么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上午4点钟,之后的16个小时里没有多大进展。直到晚上8点30分,一天已经过去六分之五的时候,出现了微生物,之后出现了第一批海生植物、第一批水木以及埃迪亚卡拉动物群。晚上9点4分,三叶虫登场,接着出场的是布尔吉斯页岩中的那些形状美观的动物。快到10点的时候,植物开始出现在大地上。在这一天还剩下不到两小时的时候。第一批陆生动物出现了。由于10分钟左右的好天气,到10点24分,地球上已经覆盖这大森林(它们的残留物变成了我们的煤)。第一批有翼的昆虫出现了。晚上11点刚过,恐龙迈着缓慢的脚步登上了舞台,支配世界三刻钟左右。午夜前20分钟,它们消失了,哺乳动物的时代开始了。人类在午夜前1分17秒出现。

阅读本书,除了获得一些科普知识外,还促进了我的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人类对科学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为佛学理论提供了证据。(1)原子理论为“空相”“无我”提供了科学解释。本书在序言中提到:“几万亿个游离原子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以复杂而又奇特的方式创造了你”“组成你的原子其实对你并不在乎——实际上甚至不知道你在哪里。它们实际上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它们毕竟是没有头脑的粒子,连自己也没有生命。要是你拿起一把镊子,把原子一个一个从你的身上夹下来,你就会变成一大堆细微的原子尘土,其中哪个原子也从未有过生命,而它们又都曾是你的组成部分。在你的生存期,他们都担负着同一个任务:使你成为你。”就是说,万物是什么呢?如果你拿一把超级放大镜看的话,就是一个个的原子而已,每个原子都是由小得不能再小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形成的,每个原子放大了都是空空如也。这其实就是所谓“色即是空”最好的解释。就像将电视屏幕上的图像不断放大,你将看到的不是图像,而是由像素组成的马赛克。(2)遗传物质理论为大乘佛教提供了科学的注解。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结合产生,而如果没有父母的父母,也不会有我们。以此类推,我们的出生需要父母的父母的父母。按照本书的统计,仅上溯到8代以前,我们有赖出生的人已超过250个,到20代以前,祖先数目增加到1048567个,到30代以前,影响我们出生的祖先数就已超过10亿,到64代之前,也就是古罗马时期,决定我们存在的祖先数将达到10亿亿,这个数目是曾经在地球生存过的人的总数的几千倍。照此计算的话,我们真的都是一家人,这正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重要区别。(3)关于“轮回转世”。本书提到,“原子还不可思议地长寿。”“你身上的每个原子肯定已经穿越几个恒星,曾是上百万种生物的组成部分,然后才成为了你。”“我们每个人身上多达10亿个原子——原先很可能是莎士比亚身上的原子,释迦摩尼、成吉思汗、贝多芬以及其它你点得出的历史任务又每人贡献10亿个原子。”书中也指出,“我们都是别人转世化身来的”“我们死了以后,我们的原子就会天各一方,去别处寻找新的用武之地——成为一片叶子或别的人体或一滴露水的组成部分”。(4)本书提到的光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量子纠缠等理论为佛学中的“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原子中的电子的运动轨迹不是象行星那样的轨道,而是像电扇叶片,好像同时在每个地方,想要填满轨道的每一个空间。在粒子世界里,“一个粒子可以在几万亿公里以外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这其实就是“量子纠缠”的概念。书中还明确提到,“即便是意念也会对基因的工作方式产生影响”。量子的这些特性对“意识”的解释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我们人类一直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当前,我们的 首要 危机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也是马斯克开启火星之旅的原始动因。书中对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毁灭性场景后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样的灾难随时都会降临地球,而我们无法提前预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假装不知道这回事。 其次, 病毒与细菌给我们带来的危机我们正在经历。在20亿年的时间里,细菌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从遗传物质的角度说,细菌已经成为一种超级生物——又小,又分散,但又不可战胜。” 科学家可以使西伯利亚冻土里冻结了300万年的细菌恢复生机。“这是它们(细菌)的行星,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它们允许我们在这里。”尽管“没有它们,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但许多细菌会让我们致命。同时,病毒造成的致命流行病让我们无法控制又猝不及防。当前的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状况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还有, 火山和地震带给我们的危机随时可能发生。黄石公园就是一座超级大活火山,正处于活跃期,它什么时候大规模喷发谁也无法预料。而一旦喷发,给地球带来的后果将不仅仅限于美国和北美,持续影响地球的时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此外, 历史上的多次动物灭绝,到现在我们都不清楚真正原因。我们了解的是,地球上的海洋和森林,通过水、碳等循环,成功地挽救了地球自我毁灭的命运。而我们的人类行为,正在朝着毁灭地球的方向加速前进。尤其是对海洋,我们知之甚少,比想象的还要少得多,但早在我们开始认识它之前就已经被我们破坏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未经处理的垃圾、大量灭绝的海洋生物,对海洋造成的大范围和长时间的负面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无法消除和弥补!

第三,生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太阳当前的燃烧旺度比太阳系形成之初增强了25%,而地球并没有被烧毁,就是因为地球上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小小的海洋生物,它们在碳循环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随着雨水降落的时候,无数万亿个小小的海洋生物就将这些温室气体固化,并随着它们的死亡掉入海底形成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积累,最终可以形成像英国多佛尔的白垩海岸这样神奇的景观。了解了这些,就知道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

第四,人类的出现是极其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产生是进化的必然结果,生命的演化必然是由低级向高级。事实上,我们人类的出现何其偶然,何其幸运!换句话说,如果地球上的生命再重新演化一次的话,未必会有人类产生。如果我们从微观的层面看,就能很好地理解这种偶然性。生命的出现首先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不断聚合,形成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最后形成有机体。无机物可以在原始自然条件下通过闪电、陨石等因素合成氨基酸,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按照书中的数据,一个比较短的由14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血红蛋白,其排列方式就有10190种可能性,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要形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可能性只有1/10190,更何况人体有几十万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分子需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并且还要形成遗传物质DNA将这些传下去,最后还要将这些众多功能的分子用膜包起来形成细胞,这样的可能性又有多小呢?这些功能不同的有机物在细胞内是怎样组建一座巨大的工厂,怎么繁忙而有条不紊地产生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生物能,其中的奥妙至今无人知晓。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如果在以上蛋白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好遇到冰期,遇到太阳耀斑,遇到火山地震,遇到各种各样毁灭性的情况,那人类应该也是产生不了的了。

本书尽管出版于16年前,但依旧是科普的经典之作。作者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显然极为广泛而深刻,写起来才能如此游刃有余、深入浅出。16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在脑科学、基因生物工程、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射电望远镜等技术的发展,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多。

目前,各个领域出版的简史很多。有关宇宙部分的描述可以参考《宇宙简史》《时间简史》等,对宇宙起源、大爆炸、相对论、暗物质等给出了更详细的阐述。《哲学简史》从世界本源的角度对自然科学进行梳理,可作为本书自然科学发展部分的补充。《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钢铁、枪炮和细菌》等书可以补充本书在人类进化与演变、生物灭绝、基因遗传等方面的内容。《生命3.0》《人类的未来》等书对脑机接口、宇宙开发和移民等最新技术发展进行了描述,让人产生科技无所不能的幻觉。同时,本书作者最近也出版了新书《人体简史》,值得期待。

(2021年2月)

用自然笔记记录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认识自然笔记

常常有人问“自然笔记”是什么?

其实,自然笔记就是用简单的图画或文字等来记录下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故事,记录与大自然相遇时所引起的绝妙化学反应。

自然笔记作为一种观察、记录自然的方式,并不必拘泥于形式,并非只要图画或文字,摄影、声音、录像、诗歌亦或是散文,又何尝不可,只要记录下大自然给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真正的将自己沉浸其中,感受与自然同步的脉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佛陀,自然给你的美丽,是否唤醒了内心最深处的悸动,生命是否随之更加丰富。

台湾是我国最早引入“自然笔记”概念活动的地区,而香港也在近几年陆续开展了类似的实践活动。并且在观察记录的同时还延伸出素描速写自然、彩色手绘和艺术自然描绘、石头彩绘等“拓展笔记”。

语言学博士、野生环保志愿者芮东莉,在世界知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克莱尔与查尔斯合著的《笔记大自然》一书的影响下,开始自己的自然笔记体验之旅,经过三四年的积累,出版了国内目前最受欢迎的自然笔记类读物 《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记录申城四季变化、植物的枯荣、虫子的隐蔽游戏、种子的故事等等。

摘自《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自然笔记不需要记录人拥有什么绘画功底,对写下来的文字也要求不髙,像芮东莉这种没学过画画,也非生物学专业的人,仅凭对自然的热爱,就创作出了近百张精彩的自然笔记作品。难能可贵的是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年近七旬的婆婆--秀英奶奶,也开始了自己的自然笔记之旅。

含辛茹苦将子女养育成人、 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后的秀英奶奶,本应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来到城市的她,生活越来越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精神世界暗淡无光。只上过一年半小学的秀英奶奶,在儿媳的支持下,重新学字画画。一笔一画记录自然中的点滴,记录六十多年记忆中的点点细节,最后,汇成书稿 《胡麻的天空》 ,里面满含着一个农村老人的生活智慧,充满沧桑与赤诚的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张力。

任何人都可以做自然笔记,只需一支笔、一页纸、一颗热爱自然的心、 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自然笔记。

不崇尚技巧,不追求唯美,用书画、文字的方式,记录自然,倾听自然。从与一草一木的交流中,感悟生命的伟大、生活的智慧,学会与万物平等、友善相处,懂得爱物知恩、节用惜福。

首先,走出去,走到大自然中,走入生活中。怀揣探索大自然的心态,细心记录观察生活中的点滴, 像一颗种子萌发,长出幼苗,长成成苗,结出果实;像雨天多起来的蚂蚁,树上藏着的灰喜鹊,停留在花朵上的蜜蜂,窗边结网的蜘蛛。甚至发现的不知名的生物时,都可以记录下来。

其次,你可能需要一些简单的装备。纸、笔、一个硬皮的白纸本,就可以开始自己的笔记旅程。 铅笔、中性水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让自然笔记的色彩丰富起来,可以准备一盒彩色铅笔或者水粉颜料。一把直尺、一个放大镜、一个相机也可以列入装备清单。

在户外进行观察, 用直尺帮助你准确测量各种小生物的大小 ,比如一片叶子的长与宽、一只蝴蝶的翅展大小等等。而在观察一些微小的东西时,放大镜可以帮助你看清更多的细节,比如花朵雄蕊的构形、昆虫 单眼的形状等等。 用相机快速地记录野外丰富的色彩和一些小生物的形态 ,尤其是那些快速移动不容易用画笔捕捉的小生物,等回到家后,再照着照片把它们画下来,最后整理完成自然笔记。

当然渐渐你会对你笔下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小动物、小植物产生更深刻的好奇心,这时一些具有实用性质的生物图鉴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许多生物。 像《野外识别手册》系列丛书就是一套较有实用价值的图鉴类书 ,另外,很多生物图鉴有南北地域的差别,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地域挑选合适的图书。

只有当我们拿起笔来描绘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我们才能够真正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种生命形式,认真思考各种生命之间的关联。做一篇自然笔记,便是与自然一次深度对话,一次快乐之旅,当你更加了解大自然,探索的快乐便更加深刻而清晰。哪怕衣襟上沾满了泥污,哪怕帽子上挂满了尘埃,笑容都纯真而无邪。

自然笔记是对自然的敬意和对日常的记录,既是对生活的一份交代,又何尝不是对周围世界的探索?生活不只走向远方才精彩,简单平淡中亦能感受美的存在。或许,在慢慢积累中,生命会因此而显得更加厚重、更有质感。这也正是值得每个人去尝试的原因所在。

将艺术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

在不断讲述、聆听、记录的大自然故事的时候,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生物的细节部分,包括形态、习性等,并扩大到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并以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孩子们感受其中的乐趣,启发创作灵感。

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遇见植物时,可以从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角度描绘,关注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在观察和记录 动物时会从它的外部形态、生活特征等方面开始,并且注意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例如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此外,在仔细观察后再动笔记录,笔记上要有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借助图像将观察到生物的生存环境描绘出来;笔记不等同于写生,不需要深厚的绘画技巧,重要的是真是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摘自《笔记大自然》

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一笔一笔的描绘,使孩子们学会观察并乐于观察,在观察、记录、交流、讨论、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力、领悟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身边自然世界的兴趣,培养一种自然情怀、审美品位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形成宽容博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胸襟气度。

自然科学史选修课学习笔记

我推荐几个题材,你看看哪里感兴趣,就写点心得即可。

1、古希腊诸贤对科学萌芽所起的作用,比如泰勒斯对“水”是万物之源的阐述,使得人类开始从物质本身而不是神灵世界中寻求解释。

2、近代科学革命。从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直到牛顿,对人类自然观的影响,甚至再写到爱氏的相对论。

3、科学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建议你搜索一些高级科普书的书评,就知道如何下笔了。祝好

自然科学书籍笔记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