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书籍正文

书籍的变迁阅读答案(书籍的变迁阅读题答案)

admin 文学书籍 2023-03-14 19:49:20 0

60年记忆里有一页叫小人书 阅读答案

阅读题目是什么?

1.本文标题“60年记忆里有一页叫小人书”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我”对小人书的深厚感情.

3.文章说小人书伴随着“我”的童年,又影响了“我”的一生,其具体表现在哪里?(提取原文回答)

4.第④段画线部分的描写生动细腻,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5.下面的资料是对小人书的介绍,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加一段结束语,把这份资料补充完整.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1929年受有声电影的影响,连环画在画面上“开口”讲话.1932年以后,连环画才红火起来,出现了朱润斋、周云舫等名家.1949年后连环画发展进入高潮期.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文革”以后到80年代,小人书发展进入鼎盛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去现代题材以外,还有不少外国名著和中国名著小人书受到欢迎.

从90年代开始,小人书的收藏逐渐升温.

现在,由于电影、电视以及动漫等的发展,小人书渐渐退出了市场.

6.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作者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作者从小人书里有那么多收获,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体验,结合你读过的书来说说你收获了什么.

参考答案:1.表达了“我”对小人书的深厚感情以及小人书在“我”人生中的重要作用.2.总领全文;小人书伴随了“我”的童年;小人书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小人书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 3.①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的信息非常闭塞匮乏,幸好还有小人书这个好伙伴陪伴着我,让我童年的心灵很早就接触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②一本本小人书,蕴含着博大的哲理,为我现在对古代历史感兴趣打下了一定的阅读基础.4.示例:这段描写了拥有小人书的孩子在同伴们中间的自豪之情.“望着你半天”写出了孩子们对小人书拥有者的深深羡慕,“屁颠屁颠地跟前撵后”写出了孩子们对小人书拥有者的追捧和紧随,“每当我拿出小人书……左右总会有几个小脑袋”写出了孩子们对小人书深深的痴迷和喜爱.画线句子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童年与小人书共度美好时光的深深追忆.5.随着时代的变迁,小人书虽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年代.它陪伴几代人走过美好的童年,已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6.结合所读书的内容谈出收获,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读过《西游记》,它讲述了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齐心协力,坚持不懈,一定可以战胜它的道理.

书是怎样演变的

1、甲骨的书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2、石头的书

由于刻石的兴起,出现了拓印技术。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正面凹入,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贴在刻石的表面;以软刷将纸刷匀,再轻轻捶打,将纸嵌入铭文的笔画之内,待纸干后,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将纸剥下来,便得到相同的复本。这一操作过程叫“拓”,用墨汁者称墨拓,用红颜料者谓朱拓,单张叫拓片,装连起来叫拓本。

3、简牍的书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4、缣帛的书

竹简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这种笨重的书籍携带不便,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简牍的编连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使阅读带来困难。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收藏容易,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

5、古代写本书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

6、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

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叶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但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书籍的变迁阅读练营本文写了 的传承和 的变迁

书籍的变迁

人类的进步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懈攀爬的过程。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维系着文明传承的源动力,成就了文人不同时代而同样的傲骨。

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成为汉字的最早起源。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从而形成了金文。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竹书和帛书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文字。

但竹简的容量毕竟很小。试想当竹山竹墙般的《史记》堆在你的面前时,即使只是阅读的勇气,也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吧。由此便造就了隶书独特的扁胖构造和古文一字千金的精悍。

有人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能力绝大部分应归功于汉字———这一形象文字,几千年奇迹般的传承;而这又得归功于令其他各民族都望尘莫及的高超的术。

书籍的变迁过程。 甲骨文献——()——()——()——()——()——()——()——电子读物。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一个叫王懿荣的学者,在一味叫“龙骨”的药物上发现的,于是,他就研究起了甲骨学。

书籍的演变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书籍的演变》这是一篇  说明文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书籍的演变》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书籍的演变》阅读原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  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  文章  ,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书籍的演变》阅读题目

1.阅读选文,具体  说说  "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  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句子  "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的演变》  阅读答案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猜你喜欢:

1. 书籍的演变阅读参考答案

2. 读书重在选择阅读题答案

3. 读网更要读书阅读题答案

4. 致文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5. 书籍是记录文字的载体阅读题答案

书籍的变迁阅读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