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书籍正文

书籍的变化阅读答案(书籍是空气阅读答案)

admin 哲学书籍 2023-02-17 01:09:28 0

书籍的危机阅读答案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超过8个字) 。(2分)

d:纸张已严重老化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2分)

d:书籍面临着危机的原因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用简明的话回答)(4分)

d:①电子存储技术 ②"抗酸化"流程作用: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4.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4分)

d:举例子 列数据

5.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补回在( )处之前.

d:第四句之前

6.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作用: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书籍的变迁阅读练营本文写了 的传承和 的变迁

书籍的变迁

人类的进步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懈攀爬的过程。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维系着文明传承的源动力,成就了文人不同时代而同样的傲骨。

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成为汉字的最早起源。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从而形成了金文。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竹书和帛书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文字。

但竹简的容量毕竟很小。试想当竹山竹墙般的《史记》堆在你的面前时,即使只是阅读的勇气,也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吧。由此便造就了隶书独特的扁胖构造和古文一字千金的精悍。

有人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能力绝大部分应归功于汉字———这一形象文字,几千年奇迹般的传承;而这又得归功于令其他各民族都望尘莫及的高超的术。

作者读的书的类型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1、在4月23日世界图书日来临之际,经济日报与京东共同推出阅读数据报告。从少儿读物的发展趋势到年轻人的书单选择,再到人们阅读习惯的变迁,一系列阅读数据深度展示了国人对书籍需求的变化。

2、数据显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阅读的书籍类型发生了极大变化,寻找答案、温暖的现实主义、自我疗伤等类型的书籍变得更受欢迎。

3、除了文字的鼓舞,法律类、童书教辅、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长,而且集中度更高。

4、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过对同一批人群(2017年至2020年都有过购书记录)消费行为的分析可见,其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4年间,该人群的手机、电脑、家电等大件消费金额保持增长,但消费占比却在降低。而宠物、生鲜美食、健康养生、美妆等消费的占比大幅增长,消费结构日益丰富、多元化。

5、此外,该人群对高端进口的家电、奶粉、护肤品,以及珠宝、汽车等消费需求都有相当幅度的增长,说明这一人群日益重视生活品质的提升。

书籍面临的危机阅读答案 急

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超过8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用简明的话回答.

4、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5、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6、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补回在何处?

答案:1、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

2、主要说明造成书籍危机的原因

3、①电子存储技术 ②“抗酸化”流程

4、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6、③句与④句之间.

书籍的演变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书籍的演变》这是一篇 说明文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书籍的演变》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书籍的演变》阅读原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 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 文章 ,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书籍的演变》阅读题目

1.阅读选文,具体 说说 "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 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句子 "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的演变》 阅读答案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猜你喜欢:

1. 书籍的演变阅读参考答案

2. 读书重在选择阅读题答案

3. 读网更要读书阅读题答案

4. 致文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5. 书籍是记录文字的载体阅读题答案

书是怎样演变的

1、甲骨的书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2、石头的书

由于刻石的兴起,出现了拓印技术。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正面凹入,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贴在刻石的表面;以软刷将纸刷匀,再轻轻捶打,将纸嵌入铭文的笔画之内,待纸干后,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将纸剥下来,便得到相同的复本。这一操作过程叫“拓”,用墨汁者称墨拓,用红颜料者谓朱拓,单张叫拓片,装连起来叫拓本。

3、简牍的书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4、缣帛的书

竹简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这种笨重的书籍携带不便,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简牍的编连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使阅读带来困难。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收藏容易,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

5、古代写本书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

6、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

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叶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但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书籍的变化阅读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