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书籍正文

儿童书籍封面设计理念(儿童书籍封面设计欣赏)

admin 中医书籍 2023-02-01 04:50:56 0

请分析一下书籍设计的情感表现?

1.书籍版式的情感表达

作为书籍与读者之间重要的信息中转站,版式设计凭借着文字、色彩与插图等基本造型语言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以美观的形态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情感需求。这一点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在书籍设计的发展史上,版式设计一直被广泛重视,成为设计者进行情感表现的重要方式。曾经的线装书在版式设计上就一直在贯彻“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在文字的排列和空白的配合上相得益彰,还与文人雅士的着装特点相符合,传达着一种优雅从容、悠闲自得的情感特质。及至当前,自由版式的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型版式设计形式,凭借自身自由、随性的特点以及文字与图画一体的风格,较之传统的版式设计更具优势,因此在书籍设计的情感表现方面应用颇广。

2.书籍材质的情感表达

材质的情感表达也是值得肯定的。从书籍设计对材质的选择看,不同的材质所具备的不同特征成为书籍内容的有效载体,具备一定的情感传达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说那些正确选用材质的书籍总是能够赋予书籍更强的生命力。

3.书籍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一直是书籍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元素,其与各种元素一起共同构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书籍形式,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美化书籍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读者的色彩爱好和习惯,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众多借助色彩进行情感表达的书籍设计中,儿童书籍设计最具代表性,其对色彩的恰当选用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艺术欣赏,更引发了更高层面的精神体验,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

一方面,设计者要从市场实际出发,了解同类图书的设计特点,结合这一现实进行更加具备针对性的设计定位,选择更符合儿童特点,更能够引发其情感波动的理想色彩。比如,针对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者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读者群体进行区分,大胆选择色彩明快的艺术设计风格,让书籍的情感指引更加鲜明和确切。

另一方面,儿童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还应在封面设计中进行艺术化创新,让整体提升书籍的文化意境,让儿童从书籍的外观便沉浸其中,然后更好地进入书籍的内部世界,促成情感的指引与升华。比如,设计者可以将色彩感进行轻重倒置,将明度较高的颜色作为底色,并在其中插入其他色彩,营造跳跃的动感,达到可爱的效果;放大三原色对比色,挣脱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与束缚,让整个书籍设计的色彩更加鲜明、绚丽。

幼儿教科书应该怎样设计版式才会好?

留白,进行排版设计不一定非要排布得满满当当的,留一些空白,才不会显得拥挤;首先是注意字体的选择,其次是注意字体不要过多。对于杂志排版设计,一定要注意英文字体与中文字体的搭配。中英文字体一定要高调保持一致的风格,粗宋体的英文与中等线的中文是无法组合。面中的字体最好少于三种,大小起码要三种,背景颜色最好少于三种。

封面设计知识内容有哪些?

封面设计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类的智慧积淀、流传与延续,依靠书籍。书籍给人们知识与力量。古人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而面目可憎也”。足见书籍作为精神食粮有多大的教育启迪作用。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载体的存在是不能没有装帧的。书籍的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应该说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装帧与它相适应。在我国,通常把书籍装帧设计叫做书的整体设计或书的艺术设计。

封面设计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与读者见面,第一个回合就依赖于封面。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好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徕读者,使其一见钟情,而且耐人寻味,爱不释手。封面设计的优劣对书籍的社会形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作为职业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对书籍的封面设计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封面设计一般包括书名、编着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以及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

一、封面的构思设计:

首先应该确立表现的形式要为书的内容服务的形式,用最感人、最形象、最易被视觉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封面的构思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弄通书稿的内涵、风格、体裁等,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构思的过程与方法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想象:

想象是构思的基点,想象以造型的知觉为中心,能产生明确的有意味形象。我们所说的灵感,也就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与结晶,它对设计构思是一个开窍的源泉。

2、 舍弃:

构思的过程往往“叠加容易,舍弃难”,构思时往往想得很多,堆砌得很多,对多余的细节爱不忍弃。张光宇先生说“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就是真切的经验之谈。对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形象与细节,坚决忍痛割爱。

3、 象征:

象征性的手法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语言,用具象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也可用抽象的形象来意喻表达具体的事物,都能为人们所接受。

4、 探索创新:

流行的形式、常用的手法、俗套的语言要尽可能避开不用;熟悉的构思方法,常见的构图,习惯性的技巧,都是创新构思表现的大敌。构思要新颖,就需要不落俗套,标新立异。要有创新的构思就必须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二、封面的文字设计:

封面文字中除书名外,均选用印刷字体,故这里我主要介绍书名的字体。常用于书名的字体分三大类:书法体、美术休、印刷体。

1、书法体:

书法体笔划间追求无穷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到的个性,且字迹多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具有名人效应,受到广泛的喜爱。如《求实》、《娃娃画报》等书刊均采用书法体作为书名字体。

2、美术体:

美术体又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外型的规整,点划变化统一,具有便于阅读便于设计的特点,但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在这方面有所不同。它强调自由变形,无论从点划处理或字体外形均追求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变化丰富、个性突出、设计空间充分、适应性强、富有装饰性的特点。不规则美术体与规则美术体及书法体比较,它既具有个性又具有适应性,所以许多书刊均选用这类字体,如:《知音》、国外的《NEWYORK》等。

3、印刷体:

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吸纳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规则,大大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力,而且借助电脑使印刷体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弥补了其个性上的不足。如《译林》、《TIME》等刊物均采用印刷体作为书名字体。

有些国内书籍刊物在设计时将中英文刊名加以组合,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如《世界知识画报》用“W”和中文刊名的组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刊名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只能使用单一的字体、色彩、字号来表现,把两种以上的字体、色彩、字号组合在一起会令人耳目一新。如:《风流一代》的刊名把书法体和印刷体结合在一块儿,使两种不同外形特征字体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又如《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的刊名采用两种字号、两种色彩的节奏编排,而且小字叠大字,组合出层次的变化,颇具特色。

三、封面的图片设计:

封面的图片以其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易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特点,成为设计要素中重要部分。图片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人物、动物、植物、自然风光,以及一切人类活动的产物。

图片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在画面中占很大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片设计尤为重要。一般青年杂志、女性杂志均为休闲类书刊,它的标准是大众审美,通常选择当红影视歌星、模特的图片做封面;科普刊物选图的标准是知识性,常选用与大自然有关的、先进科技成果的图片;而体育杂志则选择体坛名将及竞技场面图片;新闻杂志选择新闻人物和有关场面,它的标准既不是年青美貌,也不是科学知识,而是新闻价值;摄影、美术刊物的封面选择优秀摄影和艺术作品,它的标准是艺术价值。

四、封面的色彩设计:

封面的色彩处理是设计是重要一关。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在对比中求统一协调,以间色互相配置为宜,使对比色统一于协调之中。书名的色彩运用在封面上要有一定的分量,纯度如不够,就不能产生显着夺目的效果。另外除了绘画色彩用于封面外,还可用装饰性的色彩表现。文艺书封面的色彩不一定适用教科书,教科书、理论着作的封面色彩就不适合儿童读物。要辩证地看待色彩的含义,不能形而上学地使用。

一般来说设计幼儿刊物的色彩,要针对幼儿娇嫩、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减弱各种对比的力度,强调柔和的感觉;女性书刊的色调可以根据女性的特征,选择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系列;体育杂志的色彩则强调刺激、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而艺术类杂志的色彩就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有深度,切忌轻浮、媚俗;科普书刊的色彩可以强调神秘感;时装杂志的色彩要新潮,富有个性;专业性学术杂志的色彩要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

色彩配置上除了协调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对比。封面上没有色相冷暖对比,就会感到缺乏生气;封面上没有明度深浅对比,就会感到沉闷而透不过气来;封面上没有纯度鲜明对比,就会感到古旧和平俗。我们要在封面色彩设计中掌握住明度、纯度、色相的关系,同时用这三者关系去认识和寻找封面上产生弊端的缘由,以便提高色彩修养。

上面我谈了书籍封面设计四个基本要素的设计方法,要将这些要素有序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方能构成书籍的封面。掌握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绝不能教条地套用,而要有针对性,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书籍封面,使读者一见钟情,爱不释手。

谁知道畅销童书封面设计:什么在流行

陶文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同以前的童书封面设计相比,目前此类图书的封面设计更注重的是视觉上好看不好看,是不是能一下子吸引读者购买,设计

内容越来越杂志化,很多内容与信息都体现在封面上。比如做一套百科类童书的封面设计,往往就会在封面上显示出这套书包含多少图片啊有多少个知识点啊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收获啊等这样的信息。这种附加的广告语式的内容,是现在童书封面设计很流行的。比如浙少社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也会在封面或封底体现该书的全球销量怎么样,作者的情况如何,等等。之所以童书封面设计有这个特点,是因为今天的童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出版社必须要把所出图书的竞争力体现到封面上。

此外,近年的童书封面设计在用色上普遍追求抢眼的表现形式,常常使用荧光色,这是很明显的趋势。大量运用图片、通过新型的电脑手段强化封面的视觉效果,新型材料及七彩亮点、镭射等新技术的运用也很常见。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使图书在市场上更加醒目。

封面设计是所有图书装帧设计元素的第一要素,但不是唯一的。现在的图书装帧是个“大装帧”概念,不仅包涵封面设计。封面设计之外,今天的童书在开本的变化上也值得关注,往往一种开本也是一个创意,别有含义。综观目前童书市场上的成功书,从封面到勒口到内文版式,都马虎不得。这些要素对于一本书或者一个出版社的品牌建设作用巨大。

不可否认,今天的童书封面设计,书卷气与文化性日趋减弱,设计更多是对市场的迎合。童书装帧和其他书不同,是用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于是目前的童书封面设计大多比较直白,比较表面化,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个大概。出版业市场化趋势令出版社压力很大,使得现在很多出版社的封面设计最后审稿都由领导、发行人员参与,这也改变了整个童书封面设计的导向。

可以预期的童书封面设计趋势是,既有文化品位又能够兼顾市场需求的封面。这是个基本趋势,也是我们童书装帧设计师需要努力去追求的方向。封面设计创意要求与图书的内容相协调,比如要与读者年龄层次、读者对象、文化品位等等相吻合。现在很多书的封面和内容是非常不协调的,比如书的内在是个很忧伤的故事,而封面要是为了抢眼却采用了热烈的颜色,这是不合适的。新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此加以充分运用,但是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能泛滥,作为一位有文化内涵的封面设计人员,自然要关注这个问题。另一个趋势,因为封面设计的不同材料成本不同,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控制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用纸和印刷方式等等。要对封面使用的材料和童书的内容量体裁衣,要深入考虑书的内容和读者群的消费能力。一般的童书,进入大众童书市场,不要追求太花哨的设计和太高价的材料,那没有意义。要对童书读者进行细分,低幼和中小学生等等,即使低幼也还可以分为好几个年龄段。周翔(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东方娃娃》主编):

我觉得,近期内地图书市场上的童书封面设计,最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电脑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同时封面的书卷气日渐淡薄,设计元素中模式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个性化的设计相对少了。不客气地说,我们只要到书店看看就会发现,很多童书的封面设计都像是一家出版社做的,都是非常概念化的,趋同的情况很严重,这说明今天的童书封面设计很少从书的内容出发,大家都用电脑,都用那些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不可避免地雷同的地方很多。眼下的童书封面设计看上去好像是风格很活泼、局面很繁荣的样子,但是个性化的成分太少了,能站在少儿读者的立场上和视角上的设计寥寥无几。

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今天的设计对技术太过倚重。很多设计师对于封面设计创意中灵魂的东西过于忽视,太局限于书的卖点和视觉闪光点,挖空心思注重外包装,而封面的内涵这样真正打动人的东西远不如以前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今天封面设计人员的一种偷懒。其实,设计一本书的封面,是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的,要感觉到文本中的文化韵味与内涵。有很多封面设计只盯着市场,不注重内涵,反而变成了不能打动读者的设计。

同海外的童书封面设计相比较,实际上我们欠缺的还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技术运用。一个设计师真正要设计好一本书的封面,首先要确保书中的内涵能够通过封面表现出来,海外的童书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在童书的市场竞争中,不要过于考虑眼前的一些卖点。内地有很多装帧设计师,仅仅因为在设计中受到发行量、市场的过度干预,一些天才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被扼杀了。很多出版社,发行人员会站在设计师背后,对着电脑去指挥,这是荒唐的事情,好比你是一个很好的厨师,会做川菜,但是一个人在你身后指挥你,他喜欢吃甜的就让你多放糖,最后这样烹调出来的菜就不是川菜了。

我始终觉得图书的装帧设计一定要和内容紧密相连,设计师一定要沉得下去,要把封面设计和图书内容的默契当成一门学问来看待。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我们很多出版社在进行童书封面设计的时候其实忽视了儿童的审美,还是以成人的眼光进行想当然的设计,这几乎成为一种概念化模式化。孩子的审美是从小开始形成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个问题,怎么能够通过阅读,通过视觉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趣味呢。费嘉(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

今天内地的儿童图书封面设计,在材料上和技术上比以往都有长足的进步,新工艺新材质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但是封面设计内涵上跟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国内的很多封面设计师都太注重市场,很多设计更多是迎合家长,反而不太尊重少儿读者的感觉。很多设计师对书的品位与内容的理解也不够,说得难听一些,只顾着讨好掏钱买书的家长。看看国外的童书封面设计,从风格到元素到内涵都已经非常成熟,当然国外的很多家长对于童书的认知度,对于阅读的理解也要比内地家长高,其中的审美趣味和传递出来的情调也比较到位。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出过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传达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并不是运用很艳丽的颜色,也没有太多的设计技巧,但设计的内涵反而显得隽永。所以一般我们引进国外的图书,大多沿用原来的封面,这对于内地原创童书的封面设计或多或少也是个推动。面对国内童书同海外在封面设计上的差距,我想缩短这个差距需要一个过程,就好像当年的好莱坞大片引进,大家趋之若鹜,慢慢的国产大片也开始有不错的表现,图书封面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期下去,会逐渐有一些原创的童书或者设计者慢慢成长起来。

我注意到,这两年内地童书中对海外绘本的引进和推广还是比较重视的。这些绘本作品在儿童图书中算是封面设计大多比较讲究的,绘本在童书市场上也是高端产品,价格比较贵,传递给孩子的也是潜移默化的教益,而非说教。现在我们到书店看童书,会觉得满眼都是五彩缤纷,几乎分不清到底哪一本是哪一本,趋同的现象很严重,这也是美编的无奈,因为发行人员和市场的要求使然。但是绘本不同,绘本有更加典型的个性,被克隆的可能性不那么大,这使得美编的发挥余地大一些,能增加装帧设计中个性化的元素。缪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人、美术编辑):

今年少儿畅销图书,比如“马小跳”系列,明天出版社的《笑猫日记》系列,基本上还是往轻松活泼的趋势上走,大量使用卡通绘画,封面设计比较满,色彩运用也比较强烈,往普及型的路上靠,做得比较动感。这部分读物属于消闲读物,整个设计风格比较轻松。

什么样的封面设计有助于图书的畅销呢?首先要与图书主题贴切,并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然后传达给读者这本书说了什么,就是说起到了广告的效应。第二,通过设计体现主题和内容。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运用他所有的设计手段,比如封面、版式、文案,尤其是文案,使一个即使是一般的稿子也能够引起读者的购买欲。把一本书有可能畅销的因素集中体现在封面上,善于发现书的特点,包括责任编辑没有发现的点,再通过设计表现出来,这就是好的设计师。

所以,封面设计不仅仅是技术活,而是看对书的理解是否到位。美术编辑应不光有美术的功底,还应该有文学功底,以及对市场、对读者心理的把握。装帧设计更多是一种实用美术,实用美术就应该研究购买者心理,并在合理成本上体现最佳效果。

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一两年内可能会向相对简约化的趋势发展,但简约中必须有视觉的冲击。

儿童书籍封面设计理念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