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中国古代医学书籍特点)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5-02 13:43:01 0

编者按: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的医学哲学。所以,它不但关注整个宏观的宇宙自然界的整体系统性,同时还注重人体生命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就明确揭示出人是天地万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种类,并突出了中医研究大自然是为中医学研究人体生命服务的。

整体系统论的整体性可以从“人与天地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来进行印证,之前谈到了“人与天地相应”,今天再来谈谈“人与天地相参”。

01

《灵枢·岁露论》说: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

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本段经文,在短短一句话中,同时用了“相应”与“相参”两词。

之后又用了大自然的月满月空、海水流变引起人体气血肌体发生变化,来解答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和病变预期,用具体而形象的语言既表述了人体可以有与天地相应的规律,又揭示了人体与天地还可有相参的内在联系。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黄帝内经》中的“相应”和“相参”加深理解。

02

所谓相参,有相互参考、相互参照、相互参透、相互参验等含义。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中国古代医学书籍特点)

相应和相参做比较,相应的含义更多的是表现在对表面上的、形象上的、对应性的物质规律的理解和对应;而相参则含有从表面上的到深层的、从形象的到推理的、从对应的到比较的物质规律的探究和考证之意。所以,相应是以实践践行为主,而相参是以实践总结为主。

比如,用“人与日月相应”,就是以日月的变化对应理解人体生命的变化,而从中找出认识这些规律和适应这些规律的法则。如用“人与天地相参”就可更深入地参照研究日月本身的变化规律、抽象推理而形成阴阳学说。再用阴阳学说的理论去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等临床实践。

03

事实上,“人与天地相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说明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性,而且还体现了中医学取法自然的思维方法——取类比象法则。

人与天地相参就是提出研究人体生命的方法可以或必须参照天地间的相关规律及现象来完成。

比如五行学说的建立,首先是提取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水、火、木、金、土五种材料,即“五材”做类比对象。

如《左传》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而《尚书》又揭示出五材与人类的关系:“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滋生,是为人用。”

《尚书·洪范》进一步说明了五者的属性:“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中医学根据实践与这些理性认识,用人与天地相参的认识论,对五材的特性加以归类参照,于是在五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类比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属性都可用这五类基本物质的属性来表述,所以,参照五材运动,类比其他事物与人体生命规律,创建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学说对人体生命学有两大贡献 :一是统一万物的高层次物质“气”,二是梳理万物的高层次规律“道”。总之,万物的整体统一性是气的作用,万物的系统多样性是道的思考。

本文摘自《国医昆仑:中医人体生命哲学观》

祖传中医眼中的生命哲学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中国古代医学书籍特点)

50余年临床经验的汇集

一本书讲透中国医学

><

本书以中国哲学为框架、临床实践为血肉,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作者行医50余年的体悟与经验总结,对中医的理论构建和后人的中医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文中涉及众多现实医案和药方,对中医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极为有用。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