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书籍正文

书籍比奖章更重要(大奖章书籍)

admin 儿童书籍 2023-03-30 06:48:22 0

编者按: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分享一些临床思考。“史医生咖啡馆”栏目由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史冬泉教授主笔。作者从自己的故事出发,期待与广大同行一起尝试解答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小困惑”,寻找一些可复制的、接地气儿的创新思维与方法。每解决一个小困惑,都是一次“微创新”,医学进步的驱动力正源于此。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南京大学图书馆“上书房行走”栏目目前已经举办28期了。每看一期,羡慕一期,羡慕他们高雅的书房、精心有韵的书房名、深厚的文化底蕴、安静淡雅的品书环境、淡定从容的思维境地。对此,不少医生好友却表示,工作一天本身就很疲倦再回去看书只能起到催眠的作用,一翻开书就哈欠连天。在家里要个书房还不如整个按摩椅来的有用。事实上,体力上的劳累更需要心境上的充实来慰藉。

我从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工作生活虽繁忙但却很简单,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科学研究逐渐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自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到现在,专业书与专业文献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读书时间,因此,时常觉得时间不够用。

每天的手术,让人切身体会着肾上腺素波动如坐过山车般的感觉,想要在遇事时做到波澜不惊,唯有书山有路勤为径。所以,努力挤出碎片化的时间多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吸收丰富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爱阅读是经过“美南紫”南京大学前后10年洗礼的学生所具备的特色,也是南京大学这一多元化、综合性大学特有的底蕴。

很多文学大家的书房都有一个耐人寻味又能体现文学素养的名字,看后令人顿时心生羡慕。也曾想为书房起一个雅致的名字,但是一直没有倾心的。后来,偶然有一天,探访文学院金程宇教授的“传习堂”,偶见一日本养老泉碑铭拓片(图1),遂感碑铭内容与我们夫妻俩特别有缘份,令人特别兴奋。里面有一句“天降嘉瑞,地出奇泉”,令我顿生灵感,起了“嘉泉阁”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很是令人喜欢,也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图1. 日本养老泉碑铭拓片

书房里清末书法家杨守敬的行书“见垣一方”是我最喜欢的。“见垣一方”,出自《史记·扁鹊列传》,记载长桑君传秘方给扁鹊,告之饮此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视为名耳。“垣”为矮墙,“见垣一方”意思为可穿透矮墙为患者看诊,引申义为医术高明。世人常用“华佗再世”“妙手仁心”等词汇来称赞医生医术精湛高明,以见垣一方四字形容,还是第一次见到。尤其还是出自被誉为“现代书法家之父”的国学大师杨守敬之手,更让人一见倾心。我的书房门口挂有南京佛学院副院长牛首山住持曙光大师即兴创作的藏头联“冬雪冰洁天上来,泉水清净医众生”。从我的名字诠释了职业的特殊性。

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医生,没有大量的阅读很难拓宽人生的厚度,最终沦为空中楼阁。于是下班离开医院后书房便成了我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里能让我一天波动的“肾上腺素”趋于平静和稳定,变得更加潜心、净心。

我书房最多的还是骨科、肿瘤科等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但我们平时喜欢阅读些历史、医学人文、小说类、艺术类的书。有时候喜欢看带有一些医学元素令人有亲切感的书籍,比如《说吧,医生》《只有医生知道》《大流感》等。我还喜欢读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比如《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等。

通常人们会认为外科医生是急性子阅读速度肯定比内科医生快,然而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内科医生反而阅读速度非常快,而且也能抓住精髓。外科医生平时做决策,快刀斩乱麻,一到沉下心来读书,反而喜欢揪细节,我的阅读习惯就是细嚼慢咽型的。

#读书,让我和我的患者离得更近#

很多人都觉得现代医学少了点温度,家父18年生病的经历,更让我感同身受。我在1999年毅然决定学医可能也是内心深处想要对其做些改变。医学人文类书籍对于医生良好价值观的树立有指导作用,还能帮助医生更好地换位思考。

“其实患者要的不多”这是我最深的体会,医生的几个笑容就能令他们非常满足。每次门诊要看80+个患者,也就意味着一上午4个小时要和80+个家庭进行沟通,而且这些患者和家属都是处于焦虑状态,这时,几个笑容,就能令患者全家人的焦虑紧张感得到很大缓解。

书籍比奖章更重要(大奖章书籍)

我也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因为,我知道,我的一切都是患者给的。举个例子,《电影叙事中的医学人文》引用中华医学会张雁灵会长一段话“因为有患者,才有医生,没有患者,医生就一无所有”它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医学生涯。医生和患者是应该互相感恩的,医生照料患者的疾病,同时患者也给医生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资源。因为,没有患者就没有医生、没有患者就没有科研、没有患者就没有传承、没有患者就没有事业。正是患者让我们对于疾病的认识、病因学的探索、前沿治疗的研发、医学教育的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读书,让我更懂得学者的闻道与问道#

医生除了治病救人以外,也要做一个学者。因为,不止是“活到老,学到老”,更需要传承与创新。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更何况是南京大学,更是如此。

目前的学术生态要求人们要有一定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品性,南京大学的学习让我的DNA里刻上了这样一段宝贵的序列,陈平原老师的《学者的人间情怀》、吴志攀老师的《闻道与问道》、毕飞宇和张莉对话录《小说生活》等作品在我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医者的道路上给了很好的启发。

真正的学者,一定是独立思辨、善于质疑的。毕飞宇老师有一段话,特别能引起共鸣,“我很不喜欢现在的风气,那就是规避争论。大家都怕一件事,那就是‘得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微笑,然后呢?挺好,蛮好的,大家都在比谁更有亲和力,这很糟糕。当所有人都在做好人的时候,这个时代就注定了平庸”。

思辨、质疑、善问、创新是学者不断升华的基本要素,也是大学附属医院医者特有的科学气质,更是闻道与问道的最好诠释。只有这样,才会萌生更大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更具科学的态度,更富前瞻的眼光。

医学上,有太多的疾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有太多的治疗令人束手无策,有太多的神秘空间需要探索,如果没有学者的闻道与问道精神,在疾病的诊治前沿领域中国医生很难有话语权。就拿我们团队十几年一直潜心攻克的软骨再生的问题来说,到目前为止,只能说一直在接近真实软骨,因此,再生出了“类”软骨组织。删掉这个“类”字,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读书,让我知道医艺不分家#

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让我深受启发,大学开始也一直在寻找一个自己真正能痴爱的癖好,也许是怕被人定义为“不可与之交”之流。所以,书房里有个小角落,就是有关癖好的。

其实离“艺”还有很长远的距离。目前阶段来说,我跟儿子一样,还在上幼儿园。但这是我想用20年时间,努力去培养自己的一份爱好——“篆刻”(图2)。外科医生用“手术刀”,篆刻家用“刻刀”,刀刀相惜,医艺融合。这也是我喜欢这个爱好很大的原因。我是相信《吸引力法则》的,自己也开始搜集一些一见钟情的作品。好朋友们也时常赠与相关的书籍《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篆刻50讲》等。最有意思的是,好友还赠来拍卖行的印章拍卖目录。顿时让我临摹后恍然大悟,明白了为啥我的章只值4块而人家的值4万。大家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是明白了什么叫艺术的美。南京艺术学院黄惇老师,是我学习书法篆刻的启蒙老师。《书法篆刻》是他送给学生的见面礼。从此,临摹书上各个时代的印章,是我业余时间最痴迷干的事情。

图2. 篆刻,刀刀相惜,医艺融合

最后,献上宋代诗词名家黄庚作品《赠医者花道人》,“藜杖横肩过竹扉,半挑药笼半挑诗。笑予盘礴山云裹,泉石膏盲作历医。”与君共勉。

专家介绍

史冬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006年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就职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师从国内著名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专家蒋青教授,全美运动医学前任主席、匹兹堡大学骨科主任Freddie Fu教授、匹兹堡大学关节重建外科主任Lawrence Crossett教授及日本Top3骨关节疾病遗传学研究专家Shiro Ikegawa教授。临床方向:成人重建外科(关节置换、关节重建成形)和运动医学(关节镜及其康复)。研究方向骨骼肌肉再生医学研究、骨关节疾患遗传学研究。

擅长运动损伤及关节疾病的诊治: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技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技术,股骨头坏死科学保关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血友病及下肢畸形关节置换有独到之处;实现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运动损伤疾病诊治,关节镜微创治疗。

主要荣誉

2019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获得者

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全国首位骨科医生获得者

2016年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201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4年获OARSI Travel Award

2010年获江苏省医学奖三等奖

书籍比奖章更重要(大奖章书籍)

学术成就

迄今共发表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106篇,包括 Nat Med、Nat Genet、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 Engl、Science Advances,Nano research、 Arthritis Res Ther、Ann Transl Med、Ann Rheum Dis、J Clin Invest、Hum Mol Genet 等。发表SCI论文共被引用1867次(近5年内所有论文共被引用1016次),其中3篇文章单篇最高引用频次超过100次(分别为294次、124次和118次),每年平均最高被引133.4次,H指数23。

史医生咖啡馆

资讯

责任编辑:陈如梦 AME Publishing Company

p.10.2021.02.22 .01

点击

查看“史医生咖啡馆”专题

书籍比奖章更重要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