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日本中医书籍推荐?有人说为什么日本中医爱用小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的药用价值高吗?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5-08 21:30:57 0

本文目录

  1. 倪海厦推荐的8本书?
  2. 介绍中医药的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3. 张仲景和他的著作何时传入日本,对日本医学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 日本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去阴阳五行,是中医的进步还是退步?
  5. 有人说为什么日本中医爱用小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的药用价值高吗?

倪海厦推荐的8本书?

日本中医书籍推荐?有人说为什么日本中医爱用小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的药用价值高吗?

答:倪海厦老师推荐的8本优质中医书:1.伤寒论辑义由日本的丹波元简大兴书局出版

2.振方论清光林著

3.四卜斋陆九之傅青主戴天章著

4.徐灵胎医书全集五洲出版社出版

5.伤寒杂病论台湾四林出版社出版

6.石室秘录

7.黄帝外经

8.伤寒论解说

介绍中医药的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医学生,和现在的中医院校教师及附属医院医生,我曾经在学校的中医书库兼职过两年,读书到现在购置的中医书籍至少有三万元钱。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体会。看中医类的书,大致分为兴趣培养期、入门期、构筑基础期、应用拔高期。

我自己对中医药的兴趣是从高中开始的,当时是在高中的地摊上买了一些旧的中药炮制书及中药图谱,便比葫芦画瓢去采集中药和尝试进行简单的炮制。因此这个阶段喜欢一些可视性很强,又能直接动手操作的。到了大学之后认认真真读过好多遍《名老中医之路》和《思考中医》,作为兴趣培养书。应该说来,当时读这两部书的时候很是兴趣高涨、血脉偾张,感觉掌握了学习中医学的捷径,而且按照这个来学,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名医。但是若干年后等我走上了讲台,我坚决反对我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就读《思考中医》,原因无它,书中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和牵强附会,容易将没有鉴别能力的医学生带入歧途。

入门期的图书我是从四大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以及四小经典(《药性赋》、《汤头歌诀》、《湖脉脉学》、《医学三字经》)入手的,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背诵。大学期间背诵的一些内容至今还能脱口而出,用起来得心应手。关于这套书的版本,四大经典我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经典必读丛书,四小经典我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那套“白话解”丛书。虽然问题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小编提出来的,但是平心而论,人卫的图书校勘相对严谨,错讹之处较其他出版社的书少很多。

构筑基础期还是以教材为主,尤其是方剂学教材,我始终认为方剂学才是连接中医各科的桥梁,上承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和诊断学,下启临床各科,从读书到现在方剂学我背诵了不下10遍。实际上教材是最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中医书籍,非常适合知识框架的构建。可惜现在很多医学生盲目自卑,被社会上的杂音干扰太多,总觉得看不起自己的教材,觉得中医的教材不伦不类,甚至在教材上也有一股浓重的怀古情结,觉得解放后的教材不如民国的,新世纪的教材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中医教材,我比较喜欢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五版教材,因为比较简洁易读。

真正到了临床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参考书,然后看自己学科相关的著作去精读。这个阶段有几部丛书受益很大。一部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经典临床必读丛书”,涵盖了临床各科,这套丛书除了四大经典之外,重点推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温热经纬、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石室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一部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一部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还有一部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最后一部主要是当做参考书来读的了。我个人读书有个局限,就是隋唐至宋代的书较少读,原因是条理性不强,很难记忆;现代医家的医案少读,因为一些医案疗效太好以至于总觉得可望不可即。这种跳跃式读书的习惯是否正确,还有待时间进一步的检验。

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是为了能够指导解决问题。对于医学生来讲,四小经典是童子功,四大经典是基础,需要精读,其他书籍是锦上添花,在常规治疗山穷水尽的时候,能起到柳暗花明的开拓思路的效果。借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送我的一句话来结尾,“熟读百家学说,方知百家胡说”。

张仲景和他的著作何时传入日本,对日本医学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论》在日本被称为“第一等级良书”,日本自然要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本国文化。

张仲景及其以后的伤寒学派,在海外的传播,对日本影响最大。公元630~701年,日本锐意学唐,唐代的医学和医籍大量传入日本,《伤寒论》就是那时传到日本,之后张仲景医学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至江户时代达到鼎盛时期,由此逐渐形成的古方派长期占据日本汉方医学的主要领地。

日本保存着几个罕见的《伤寒论》版本,在医学史、版本学、文献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任何民族的学术特点和思维方式,总是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与学术渊源有关。中国仲景医学的研究受传统经学和理学的影响,治学强调溯源及流,认为《伤寒杂病论》一脉相承于《黄帝内经》。

日本由于亲证实验的认识方式和学术渊源开始就与中国有别,这就成了《伤寒论》在日本变化的另一个原因,古方派以亲身试验为原则,从观察和试验立场出发,重在参合症状表现,据证施治,随证用方,开创了日本独特的研究方法,如名古屋玄医、吉益东洞、吉益南涯、和田东郭、汤本求真、山田正珍等医家可谓日本医界研究仲景医学颇有成绩、影响较大的人物,客观说张仲景医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以在日本最具特色亦最有成绩。

日本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去阴阳五行,是中医的进步还是退步?

日本中医届很务实!估计是受胡希恕老先生观点影响,伤寒论的逻辑思路和五行论不一个体系,后世浑成一锅粥,是导致中药治病体系治病疗效差的根源,是大退步!

有人说为什么日本中医爱用小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的药用价值高吗?

和药用价值无关,只是因为小柴胡证出现的概率高。

还有一个原因是,表证感冒,你不治他,通常都会转变为小柴胡汤证,于是日本医生偷个巧,我在小柴胡这里等着![呲牙]

日本中医书籍推荐?有人说为什么日本中医爱用小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的药用价值高吗?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