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日本设计书籍(设计类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5-10 20:05:10 0

本文目录

  1. 学视觉传达设计,需要看哪些书籍?
  2. 男生适合学设计吗?
  3. 日本有哪些有趣的文化?
  4. 日本人所说的“侘寂”是什么?
  5. 设计类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学视觉传达设计,需要看哪些书籍?

日本设计书籍(设计类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我们都知道平面设计主要有三大块:字体设计,版式设计,配色设计

一、【字体设计】

《自由字在》

作者:刘兵克

标签:字体/入门/刘兵克

站酷人气最高的字体设计是刘兵克的自由字在是公认最适合新手入门的字体设计书籍,书中针对字体的细节、笔画、结构都有详细的讲解,最重要的是还提到了字体变化的规律,对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字体设计很有帮助。

《创字录》

作者:吴剑

标签:字体/入门/吴剑

字体设计是视觉设计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众多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同时也是艺术院校美术和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在本书中,您不仅可以回顾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能学到工作中所需要的实战技巧。《创字录字体设计必修课》从创意字体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文字的笔形、结构为切入点,把字体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理论的形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第1章和第2章介绍了创意字体设计的工具、思路和文字的基础知识。从第3章开始着重讲解了创意字体设计的方法,并通过第4章的实际案例帮助大家巩固知识。为方便读者学习和参考,在本书的第5章中特地挑选并整理了作者长期积累的字体创作案例。无论你是学生,还是想从事设计、刚从事设计或者在字体设计上遇到瓶颈的设计师,这本书都会非常适合你。

《字体设计进化论》

作者:刘柏坤

标签:字体/入门/刘柏坤

《字体设计进化论》第1章和第2章从基础的字体设计原则入手,对字体创作流程、字体创意来源、字体结构、笔画以及分类等逐一进行讲解,用简单的语言和图例引领读者了解字体设计的理论知识;第3章剖析了字体设计的方法与典型字体的设计思路,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字体设计方法与技巧;第4章精选了典型的商业字体设计案例,对创作构思、草图提炼和方案执行等进行全面解析,此外,还列举了大量的创意字体设计案例,进一步帮助读者开拓设计思路,提升设计手法;第5章将作者日常积累的字体设计作品加以整理,风格多样、有趣,希望能够激发出读者的创作灵感。《字体设计进化论》是关于字体设计的参考教程。无论是初学者、字体设计爱好者,还是平面设计师,这本书都尤为适合。

二、【版式设计】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3版)

作者:RobinWilliams标签:排版/入门/必备

本书出自一位世界级设计师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本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个基本原则。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优秀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这4个基本原则及其背后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包含大量的示例,让你了解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出美观且内容丰富的产品。

《版式设计原理》

作者:佐佐木刚士

标签:版式设计/入门/原理

本书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鲜明而直观地呈现了版式设计理论的实际效果,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理论进行逐条讲解。本书还介绍了丰富的、对实际工作发挥作用的设计规范,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进行应对的设计方法,刊载了日本目前比较活跃的艺术总监的主题性访谈。本书作者将版式设计的一般性原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读者。绝对实用的设计方法能够给在书籍杂志设计过程中充满疑惑的设计师们指点迷津。本书共分四大章:页面构成的理论;图片的理论;图解图说的理论和文字组合的理论。并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的四个主要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版式设计原理》(案例篇)

作者:田中久美子,原弘始,林晶子,山田纯也

标签:版式设计/入门/案例

本书分别从版式结构、文字要素、色彩、图片、网页版式五部分内容,将55组遵从设计法则的成功案例与存在问题的失败案例进行对比,让读者深入思考“哪一种才是更好的版式设计?”并给出相应的提示;然后在下一页中给出答案的同时,说明判断孰优孰劣的缘由,并进一步指出对应的设计要点。这种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方法,有别于以往设计教材的简单说教,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通过案例对比的方法快速而牢固地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设计师的设计日记》作者:南征

标签:版式设计/入门/案例/南征

《设计师的设计日记》以版式设计为主线,以日记的形式对设计进行了一个由浅入深、理论加实战案例分析的解说和展示。通过一些设计案例的对比,告诉大家怎样得到更美的画面和更好的效果。本书最大的特色:书中讲解的都是设计师工作中最为实战的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分析、如何设计每个元素、如何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等,并附大量设计经验进行讲述。

三、【配色设计】

《配色设计原理》

作者:日本奥博斯科编辑部

标签:配色/入门/必备

《配色设计原理》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逐条讲解了不可背离的配色理论;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了如何才能使配色更具效果和表现力;根据希望达到的不同表现效果和目的,展现了设计师必须要了解的配色技巧;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应对的配色设计方法;讲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易用的PhotoShop技法,几乎上是每个设计师人手一本的案头书。

经常跟朋友聊到刚刚接触到设计的这些在校学生,我们一致认为他们最缺的其实是一种正确的学习设计的方法,和来自一线在职设计师的职场经验,包括一些设计前辈的设计思维

《设计中的设计》作者:原研哉

标签:经验/日式设计/简约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这些设计书很值得设计师去看。

男生适合学设计吗?

适合男生的专业:男孩子一般来说,动手能力较强,更容易产生有建设性的想法。我认为,比如适合开发

类的专业!

1、国际网络工程师专业

2、软件开发技术专业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4、计算机软件专业

建议你可以先粗略的了解一下这几个专业,然后选出你最喜爱的专业来学习。相信能够事半功倍的

日本有哪些有趣的文化?

日本的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大概起源于17世纪的sushi,是日本在千年中逐渐形成的以米为主要食材的米-寿司的饮食文化代表之一。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很多的人的饮食就是以米为主,那个时候因为食物匮乏,只是把米用蘸了盐水的手握成一个一个的饭团,既方便携带,又方便食用。

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日本的民间故事,桃太郎的传说,都有提到这种用米做成的饭团。桃太郎诞生于一个巨大的桃子之中,被一对老夫妇收养,后来为了斩妖除魔,用老婆婆做的饭团收了大狗,猴子和大公鸡做为手下,一起奔向鬼岛去为民除害。从中足以看出,这种米饭团的渊源流传甚久。而后,在饭团的不断发展变化期间,又使用了其他的比如鱼肉或者海苔之类的佐菜,一起揉入饭团中,使得饭团的口味以及营养价值都有的提升和改进。

到了19世纪,一个名为华屋的人改良了传统寿司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法。他先把米饭和白醋进行混合,改善了寿司饭的口感,然后把海鲜铺在攥好的饭团之上,再配以调制好的酱汁,吃的时候,将寿司饭微微蘸一下汁即可。经过这样的改良,大大的提高了寿司的美味和可口。

从那以后,寿司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随着西洋文化的影响,日本在寿司料上已经变化出不止是传统的以鱼肉,海胆,鲜虾等的手握寿司,还发展出了炸虾等其他料的手握寿司。

日本的寿司种类繁多,不但有手握寿司还有卷寿司等。实在是丰富多彩,口味鲜美。

要想体验日本的传统文化一定不可错过寿司。

日本人所说的“侘寂”是什么?

侘寂是一种审美体验,到底是什么审美体验呢?

这么说吧,侘寂就是通过人的观察、感受,愣是在一个主流审美认为有残缺、甚至丑陋的物品身上能寻找出美来的体验。

比如苹果手机、无印良品等我们很多现代产品的设计,其灵感都来自与侘寂。当主流都在做加法,争相地整一些花里胡哨的设计时,它们的设计理念却反其道而行,就是两个字——简洁。

这时候你或许会说,哇塞,日本文化真NB!这么厉害的审美文化,中国怎么就没有呢?

先别着急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卑,也别去跪舔日本的“侘寂”,下面咱们先了解下“侘寂”怎么来的,再做分辨也不迟。

日本的侘寂到底是什么?

先讲一个三只茶碗的故事:

话说18世纪末,日本人用500多两黄金,从中国大清国买走了一只陶碗。当时的500多两黄金是什么概念?放在今天,差不多是几千万人民币。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两个更有名的茶碗,一只藏在藤田美术馆,另一只藏在静嘉堂。是19世纪初,日本人分别花了40公斤黄金和120公斤黄金的巨款把它们买回去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日本人买三只茶碗,在中国一定是国宝级别的宝贝吧?

其实并不是,那时候,中国人更喜欢精致的青花瓷,不太把这些看起来有些粗陋的茶碗当回事。这就相当于你到了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去买包,没有买LV也没买爱马仕,而是花大价钱买了个当地的小品牌,那肯定是因为自己是真心的喜欢。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有强烈的个人审美,而且你的审美跟主流不一样。这就是理解侘寂的其中一个核心词——否定——否定主流。

日本自大化改新之后,开始借鉴大唐的制度,中国的文化更是更为了日本贵族阶层的社交符号,文人们互相见面,你不会吟诵几首唐诗宋词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然而,日本人经过一段模仿中国文人主流文化的热潮之后发现,自己总是这样照搬人家的东西很没面子,但当时日本学习中国开设太学开展教育还没多少年,大多数的日本人还在忙着上山下海抓刺身,也确实捣鼓不出来什么搬得上台面儿的东西。

因此,日本想弄出一套跟中国主流的文化稍显不同的文化,还是得去中国寻找。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隐藏着很多小众的宝贝。

所以到日本的博物馆去看吧,宋代以后,日本人从中国买回去的,几乎都不是中国主流的东西。

如果你带着明代人的审美标准去参观日本国立美术馆,会觉得很奇怪。日本人为什么要把中国的二流货色当成国宝呢?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日本人想提高自己的文化审美水平,出于自尊心又不肯完全照搬中国的主流文化(那不成为中国的文化附属国了吗),但当时又苦于自己捣鼓不出来像样儿的东西,就只能从中国的小众文化中挑选出一些他们认为的精品。

所以,今天中国人会觉得日本保存了很多中国没有的古籍,还有已经失传的艺术形式,比如禅宗画。这不是因为他们保存文化传统的意识更好,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主流文化界所忽视的,正是他们主流文化珍视的。

因此,很多少去过日本后就会发感慨:中国文化中的很多宝贝生在了中国,最后却长在了日本。

比如说南宋的僧人画家牧溪,他在中国的艺术界根本就不入流,他的画在中国也几乎失传,但是他的画对日本禅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倒成了“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图|松猿图)

(图|牧溪的远浦归帆图,现京都国立博物馆)

日本著名的美学家被誉为“民艺之父”的柳宗悦:“当我第一次看到牧溪的画,看了好久好久。我认为牧溪的故乡在日本。”

柳宗悦的意思是说,中国人不认可牧溪,就算他生在中国,但是他的艺术、他的精神是属于日本的,他的故乡就在那里。

所以你看,日本人为什么要买中国人看不上茶碗?要推崇进不了中国绘画史的牧溪?正是因为他们虽然向中国学习,却又不希望被中国彻底同化。

中华文明如此之伟大,日本想要摆脱它的影响,建立自己的文化,你想这得有多难?日本人就像是从大山旁边再起高峰,他们的否定得有多决绝。

从丰臣秀吉的时代开始,他们就彻底不再亦步亦趋地效仿中国,而是拿当时中国二流的东西,跟中国强大的主流文化对抗,靠否定主流文化,再改造非主流文化来创造自己的文化。

比如日本茶道,中国茶刚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流行奢华的茶室。丰臣秀吉甚至在北野大茶会上,就摆出一个完全用黄金打造的黄金茶室,奢华至极。

然而,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丰臣秀吉的茶师),却简化了茶道,用朴素的道具,建简陋的茶室,选择用跟丰臣秀吉完全相反的画风,将中国的茶文化改造成一种全新的文化。千利休就是要否定“黄金屋”这种审美,用朴素否定奢华,简化否定繁缛,日本茶道也就彻底脱离了中国的茶文化。

你看,日本否定中国文化的方式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建立一套新标准。中国主流觉得二流,觉得小众的文化,我日本可不这么看。

这时候或许你就会恍然大悟了,日本人还真是这样,不管这文化是中国的,是欧美的、还是南洋的,只要比日本先进,它都能坦然接受这外来文化,然后基于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改造。最后,这种改造也好,传承也好,还都能保存下来。

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日本改造的非常成功,比如日本的八道(歌道、书道、茶道、花道、剑道、艺道、柔道、香道),都是从中国文化中摄取来的,但它们经过改造后给人的感觉又非常的“日本”,究其根本是日本人为这些文化在形而上注入了一种统一的标准。或许你已经猜到了,这套标准也属于“侘寂”的范畴。

说来也“巧”,日本的这套改造中国文化的标准,其思想资源也来自中国,只是它也不是中国主流的儒家思想,而是禅宗。

日本是如何用禅宗思想重新建立审美标准呢?这就要说到侘寂的第二个关键词:物化。

虽然,禅宗思想被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了日本,也跟中国的禅宗沿着完全相反的路径发展。

从禅宗的受众上来说,中国禅宗是向上的,而日本禅宗是向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从禅宗影响的社会阶层来看,在中国,禅宗所影响的是中国上层社会的文人士大夫,而在日本则完全相反,日本的全民都受到禅宗影响。

在中国南宋的时候,日本的荣西和尚把禅宗从中国带到日本后,先是吸引了武士阶层,然后在社会中迅速发酵,传播到平民中。

从禅宗思想的本身来看,中国禅宗更像是一种思维训练,是形而上的;而日本禅宗呢,从一休和尚开始,禅宗就往形而下的方向发展。日本人把禅物质化,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本,一切皆可以为禅,生活中的一切皆有禅意。修禅的方式并不限于寺庙和各个道,而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禅宗,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向禅。

在日本,吃饭可以禅、喝茶可以禅、读书可以禅、杯子可以禅、房间也可以禅。“修为高”的日本人甚至在蝉鸣鸟叫的声音中都可以感受到禅意。他们觉得虫鸣是动听的音乐,深秋时分,从蟋蟀的叫声中,能听出悲秋的惆怅,因为夏天已然逝去,冬天就要来了,因此而产生人生苦短的悲叹。

怎么着?听着很神奇吧?日本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国度,估计他们上厕所方便时都能通过禅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们认为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美的力量,就是侘寂。

总之,日本人的侘寂美学简直就像是一场大型的禅宗思想应用实验,其中最成功的要数茶道和能乐了。

日本的茶道,前面咱们提到过了,你平时肯定有所了解。就是通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能把三块钱一两的高沫、满天星喝出三千块一两的感觉来的那种神奇的技艺;能乐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日本传统的音乐剧。

侘是茶道之美,寂就是能乐之美。

侘在日语中的本意是简陋,日本茶道就是从简陋中求美,追求一种不要繁华、不要装饰,直指本源的精神,这就是侘的体现。

寂在日语中的本意是旧的。在能乐表演中,慢慢地延伸出了一种美学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沧桑美。换言之,“寂”未尝不是对凄清、衰微、没落、凋零、空旷、孤苦、古旧等一般视为负面的、不完美事物,而是把其引起的负面心绪进行把玩、欣赏、转化和升华,赋予其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日本人认为外表衰朽、老旧,不会减损这种美,反而会强化这种美。

侘是空间的,寂是时间的;侘是哲学的,寂是美学的;侘是主观的,寂是客观的。

把侘和寂这两个字结合一下,我们就大概能得到侘寂的美学意义了。侘寂是物之禅,也就是通过人和物交流,获得宗教般的审美体验。这种美,需要摒弃各种装饰,存在于事物的内在,还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结语

读到这里了,相信各位看官对日本的“侘寂”的认识,在自己的心中也有数了。我个人认为日本的侘寂很nice,但我们也不用盲目地羡慕和或模仿。其实,这些东西在我们中国文化中都有

在哲学上,侘寂不仅同佛教禅宗简朴洒脱的生活趣味具有深层关联,同中国老庄哲学返璞归真的自然观也如出一辙。在审美意识上,侘寂同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冲淡”、“简淡”、“枯淡”、“平淡”等“淡”之追求也一脉相通。

日本的侘寂审美文化、脱胎与侘寂的产品设计之所以在现代社会流行,不正是我们生活在热闹、拥挤、嘈杂的现代社会环境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多于、甚至没用的东西吗?

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为了不被物质欲望淹没,我们需要在精神上找寻自我。

理解侘寂,我们可以脱下五颜六色的品牌服装,换上纯色质朴的衣服;我们可以暂时离开喧嚣的都市生活,到远郊山林中修复自我。

“侘寂”让现代人在物质和精神的天平上保持平衡,因为它可以让人一边过着世俗的物质生活,一边去享受原本宗教苦修才能够获得的精神满足。所以,侘寂开始在世界流行。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设计类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2020年绝对是一个设计年,随着国人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设计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对品牌logo、海报的高要求,对居住环境的风格选择、对使用产品的细心挑选,设计行业注定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看看欧美日韩的国家发展历程和设计力从中发挥的巨大影响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设计行业还有巨大的潜能,我会一直看好这个行业,并用一辈子去创造价值。@日本设计小站

日本设计书籍(设计类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