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好看的历史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书推荐,值得看的?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5-15 18:30:53 0

本文目录

  1. 想写出历史领域的优秀文章应该看哪些书?
  2. 想学习中国历史,大家平时有什么好的历史书籍可以推荐吗?
  3.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书推荐,值得看的?
  4. 谁能推荐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史著作?
  5. 我想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各国名士),有哪些书籍推荐呢?

想写出历史领域的优秀文章应该看哪些书?

好看的历史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书推荐,值得看的?

题主想写出历史领域的优秀文章?以我之管见;暂时应避开使用“优秀”二字。倘若能拟写出一般历史性文章,逐步向不同反响地优质文稿过渡,才为上策。

提问应看哪些书?既然已经“想写”了,居然还不知晓该阅读哪些书?是客气、困惑?还是抛砖引玉?……真玉石还没出现在平台上,那咱就先扔块“半头砖”,“打击”一下你的情绪,泼点冷水!须知,凡是优质、优秀的文章,那位作者或作家不是下过苦功的?大概都是经历阅读大量书籍,并做笔记,而后深入思考、不断积累素材,打好基础与准备,拟毕写作提纲,并经常练笔,才有可能循序渐进,一步步走向写作成熟的吧?来不来地——即想弄出优秀文章!谈何容易?可谓“观念、城府”有些浅显?

历史领域之书何其多!古代历史各朝各代,内容浩瀚、至少应“通读”一下;然后根据你的“偏爱”选择适合你发挥长处的部分,精心去钻研一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但理性认知!结合你的“念想”(即打算写历史方面的文稿?)试笔、书写、反复推敲、修改、磨练出一稿、二稿,甚是三稿……这大概属于初次写作者再正常不过的历练路数。不清楚你想写哪朝代,哪方面的东西?但史记、资治通鉴、或四大名著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等等图书,则当该认真阅读!否则,只知皮毛表相,不名就里,写出的东西便会让人贻笑大方。譬如,相声剧本,关公战秦琼?一个在东汉末年,另一个在隋末唐初,两人岂会相遇呢?实乃戏说、调侃、“瞎说”,隔着朝代胡乱点将也!极具讽刺性。再如,有本古代武打小说,里面充斥着“哇塞!”语句,古时也有现代时髦流行语吗?真真笑话。……无须赘言,这小小的例证,说明历史体裁的文章,必须力求精准。它是何等难写噢?当然,也不必被吓倒;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不懈地努力磨练;矢志不渝,总有成功的可能。

想学习中国历史,大家平时有什么好的历史书籍可以推荐吗?

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可谓浩如烟海,即便是中国历史经典名著也不少。不具体地说想读哪个朝代的历史,或者是想了解中国历史的哪一方面,这么笼统地问,有点难以作答。

讲古代历史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汉书》《史记》《资治通鉴》,其中,《左传》《史记》尤其值得一读,堪称中国史学上的两大巅峰之作。《资治通鉴》,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就没必要读了,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要想读不太枯燥的,《东周列国志》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基本符合史实,是可以当历史入门读物的。

现代人写的介绍中国历史的书,《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值得一读,这是日本学者谈中国历史,时间跨度为自上古到近代,该书是面向普通读者的。

钱穆的《国史大纲》《中国思想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都是堪称经典之作的。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吕思勉说自己“少年时,因没有名师指导,精力、时间浪费甚多,因未得门径,绕掉的圈儿也属不少”。为此,他写了这部“自修适用”的历史入门书。《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明代的漕运

》。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要被载入史册的,选取一个横切面来剖析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中皇帝与大臣的生存状态。黄仁宇写作严谨,几乎做到了无一句话没有来头。

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李零是值得被关注的。比如他的《我们的中国》《待兔轩文存》,李零曾言:“我这一辈子,从二十来岁到现在,竭四十年之力,全是为了研究中国。”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书推荐,值得看的?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值得一读。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明朝三百年间发生的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故事,所谓有意义就是作者所选择的故事对于今天有启发有借鉴的作用。作者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通俗易懂的小说笔法,语言简单明快幽默风趣能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欲望,在今天各种媒体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样确实不易。特别是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贵族和底层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剖析和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文化、战争剖析、帝王及后宫勾心斗角之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背景、人伦道德的适当演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新颖别致,严肃中不失幽默风趣,以一种近似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充分考虑当代读者对历史知识的接受性,以现代语言体系和风格将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明朗起来。

品读历史,感悟人生,《明朝那些事儿》以不一样的手法为读者解读历史,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谁能推荐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史著作?

这里我推荐吕思勉先生的一本通史《白话本国史》。

下面说说推荐理由。

一、《白话本国史》的时间线覆盖基本完整。这个不多说了,通史嘛,否则就不是通史了。二、能学到史学大家对历史的治学方法。

这里需要多说一些,是重点。

首先,现代人研究历史,一定要结合现代的方法进行研究。

比如《资治通鉴》中历代史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议,就是史家从当时的视野出发,重新看待具体的历史细节。如果不能结合时代去研究,那么历史对我们的意义,可能就只剩下一堆历史故事了。

在这一点上,吕思勉先生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的历史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包含两方面,一要有科学的眼光,二要懂得考据。《白话本国史》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写成的。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看看书中是怎样用科学眼光看历史的。

一是用科学眼光对史料记载进行质疑,推翻常见的史家结论。比如:

他质疑儒学的源头,他认为儒学“只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他认为世界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他质疑汉武帝的所谓武功,认为汉武帝其实很一般,不值得崇拜。“文景以前70年的积蓄,到此扫地以尽,而且把社会上的经济,弄得扰乱异常。”“以武帝时中国的国力,假使真得一个英明的君主,还不知道扩充到什么地步呢。”

我自己也常感慨,有时候必须用质疑的眼光看待史书史料,否则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比如,一般只有皇帝的行止有史官记录,但史书中经常出现那种两人在密室中谈话的内容,史书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一定是有始作俑者道听途说附会,写史的人以讹传讹加上适度发挥就当成了真事。

第二,用今天科学眼光和常识对史料记载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况。“把不关于历史之学的析出,以待专家的研究(如天文、律、历);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如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研究食货一类的史实,就可知道社会的生活状况,知道社会物质方面,而物质方面就是社会进化的一种原因。)”

比如,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除了运用史料之外,还综合运用了天文、地理、考古、物理、化学等综合手段,把公元前848年之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基本确定了。

用科学眼光和常识推翻常见历史结论,吕先生在书中也有几个例子。

他认为儒学独受君主的尊崇,其原因在意因袭,顺其自然地继承下来了,而不是所谓的便于愚民。“儒家之学,在社会上势力已成,做君主的人,自然也不去动他。况且君主也是社会里的一个人,他的思想也未必能跳出社会外。”他认为战国时,接近异族的都强,处于中国腹地的都弱。“接近异族,因竞争磨砺而强,固然是一个道理;还有,接近异族,则地方荒漠,而拓土易广。”他认为郭子仪李光弼,其实是很无能的带兵将领。“进取西京长安的时候,官军总数是15万,回纥兵不过4千。然而为什么一定要有了回纥的兵,才能收复两京?”“围相州一役,没有了外族兵,就以六十万的大军,而被杀得大败亏输。因为这时史思明的兵只有3万。”“相持几年,毕竟又靠回纥的力,才把史朝义打平。这种军队,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注重考据,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

吕先生提出“懂得汉学家的考据方法。一切书都要读,一切材料都可以用。”“参考外国的书。”。这方面举一个例子,比如,吕先生自己考证“(汉代)葱岭以西,是白种人的根据地。白种有名的古国,要推波斯。后来为马其顿所灭。亚历山大死后,部将塞琉古(seleucus)据叙利亚之地自立,是为条支。后来其东方有分裂为帕提亚(parthia)、巴克特利亚(bactlia)两国,便是安息和大夏。大夏之东,也是希腊人所分布之地。西域人呼为lonian,就是yavanas的转音,即大宛。大宛之北是康居。这些都是雅利安族。”

三,该书以贵族下沉、平民崛起为主线,基本贯穿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历史。

平民崛起的第一个时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分封制被新兴的生产力革新破坏,地主阶级起来了,传统贵族阶级逐渐开始衰落。

吕先生举了苏秦的例子,“当时讲求学问的人,渐渐以利禄为动机。所以苏秦说: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平民崛起最成功的案例是刘邦建汉。“豪杰亡秦,要算中国平民革命第一次成功。以前汤放桀、武王伐纣,秦灭周,都是以诸侯革天子的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以大夫革诸侯的命。”“汉高祖用了这一班人,却居然能成功。项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分明带有贵族性质,就到底败亡。.........实在就是社会组织的变迁。”

除了时间以外,主线贯穿的方式,以一种内在推动因素把历史串联起来,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白话本国史》的不足:

说完了《白话本国史》的特点,再说说我所认为该书的不足。

作者对历史的分析,有很多地方还是以人性分析为主导,以人性变劣质来解释社会的变迁,这还是没有走出古代史家的巢窠。比如,吕先生认为社会制度崩坏的原因,是贵族从地位优厚到骄奢淫逸、腐败,贵族之间贪得无厌互相侵害,导致一些贵族被变为平民。他没看到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作者一些比较随意的结论出现在书里,缺乏说服力;宿命论思想也出现了。比如“秦朝所以灭亡,由于奢侈和暴虐。”比如,军人内讧导致中国受害几百年。“(辽金元)共430年,这时代,中国所以辗转受累,始终不能强盛,也都是直接间接受军人的害。”

比如,宿命论思想作祟。“外戚是一种特殊阶级。凡是一种特殊阶级,不到他应当灭亡的时候,无论他怎样作恶,人家总是只怪阶级里的人,并不怪阶级本身,这是社会的觉悟,有一定的限度,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小结: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有其自身特点,虽然叙述详略不一,但很能体现吕思勉先生的卓越史识,其思路和一些结论给人以启发;作者提供的较丰富的考据材料也可以作为参考。虽然有其小小的不足,但《白话本国史》仍然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中国史著作。

读者可以把《白话本国史》作为总纲,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研究相关的断代史。(完)

我想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各国名士),有哪些书籍推荐呢?

想要了解战国时代的历史,最好的书籍就是《史记》。除了《史记》外,还可以看《国语》、《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籍。战国时代的名士一般有列传,有的单独一个人有传,比如法家名士卫鞅有《商君列传》;有的多人合在一起有一个列传,比如兵家名士孙武和吴起合传为《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费时14年,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虽然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写史比较客观,很少用主观意识去写历史人物。他承认了商君的历史功劳,同时也批评商君刻薄寡恩;司马迁喜欢项羽的英雄气质,但同时也承认项羽残暴好杀!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如果要了解战国历史,可以看《秦本纪》、《周本纪》、《秦始皇本纪》、《韩世家》、《魏世家》、《赵世家》、《楚世家》、《田敬仲完世家》、《燕召公世家》。如果要了解诸子百家,则可以看列传。

《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力作,里面有很多战国时代的故事和典故。韩非写的《解老》、《喻老》是对《道德经》最早的理解与批注。《韩非子》共五十五篇,是一部将法、术、势结合的巨著。《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一部治国安邦巨著,也是了解战国历史的好书籍。能把《史记》、《韩非子》、《吕氏春秋》看完读透,战国历史人物就可以十分熟悉了。

好看的历史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书推荐值得看的?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