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书籍正文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经折装(~o~Y,宋版书的蝴蝶装订形式是怎样的?

admin 教育书籍 2023-05-30 15:30:38 0

古时候书画的装订要求?

古籍线装书的开本尺寸长宽比例和现代的16开尺寸比例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做成210-285mm的尺寸。最合适最合理的古籍线装书的开本尺寸是18-28cm,18-30cm,20-30cm,这几种常规的线装书尺寸。请设计师们留意一下。线装书的开本尺寸就是个直接影响线装书最终效果的方面。普通印刷用的纸张出厂尺寸是1194-889mm,1092-787mm,即大度/正度的全开纸张尺寸。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经折装(~o~Y,宋版书的蝴蝶装订形式是怎样的?

宋版书的蝴蝶装订形式是怎样的?

对蝴蝶装的出现年代和判定,历来众说纷纭。

经折装,就是把长篇单页卷轴改成折叠式,书纸由多张粘连,形成长幅,按一定长宽,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折页,前后用两块与折页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脑补的话,大概类似于清代皇帝所阅的奏折。可参清刻印的《大藏经》。

蝴蝶装,由经折装演变而来,解决了经折装的折扣容易断裂,易散页的缺陷。有学者认为唐末五代出现,宋元时期成为主流装帧形式。有学者认为蝴蝶装易卷子为叶子,产生于宋代。自敦煌石窟的蝴蝶装实物发现后,又有异见。若参杜泽逊说,则蝴蝶装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一叶一叶重叠,于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后,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遍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可参明洪武时期刻印的《元史》,或敦煌所出《王陵变》。

个人认为,参敦煌石窟的蝴蝶装实物或较佳。

但因蝴蝶装『版心向内,单口向外』,当时印刷书叶均只印一面,另一面无字。故翻书时,有时翻到有字的一面,有时翻到无字的一面,阅读起来颇不便,于是发展了『版心向外,单口向内』的包背装。可参清纂《四库全书》。

本文图片来源:

《中国古代印刷图志》(2006)

本文所用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2017)

《书籍装帧艺术简史》(1984)

《甘肃出版史略》(1995)

《中国古代印刷图志》(2006)https://pic2.zhimg.com/50/v2-7be31047b0f022d3fdadc91b7d9468cf_hd.jpg

包背装和线装的区别?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一般认为起于元代,到明中期以前多用此法。而线装是书籍装订的方法之一。其明显特征是装订的书线露在书外。

线装是我国的传统装订法,和引进国外的“洋装”书籍相对而言。装订时将印页依中缝折正,使书口对齐,书前后加封面、打眼穿线即成。

线装书只宜用软封面,且每册不宜太厚,所以一部线装书往往分为数册、数十册。

于是人们把每数册外加一书函(用硬纸加布面作的书套),或用上下两块木板以线绳捆之,以利保护图书。

线装书盛行于明代万历年以后。它是由蝴蝶装和包背装发展而来的。

中国古代173项发明?

中国古代的发明如下: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火药的发明

火柴的发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南方草木状》

草木鱼虫鸟兽——动植物分类

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制曲和酿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矿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善其事利其器——铁犁的发明

蓄力播种机——三角耧

扬场工具——扇车

水利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栽培技术

地下渠道——坎儿井

望齐侯之色——中医的诊断术和治疗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免疫法——种痘术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骑士阶层”的大敌——火药及火药武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末年,由吏部尚书苏颂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仪器,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

我国古代的书籍是怎样装帧的?

“装”,原意为“裹”,后引申为“装治”、“装束”,用作保护,兼及装饰。将纸以蘗木等染成黄色,称作“潢”,取其防蠹蛀蚀,与“装”作用相似。“装潢”一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是通用之语,是古人保存及维护纸本书籍的重要方法之一。公元一世纪末,纤维纸成为书写绘画的主要载体以前,“书”除着于“竹简”与“木牍”外,亦与“画”同,载于“帛”,是以早期书籍和绘画的装潢方式区别不大,多以卷轴、折迭形式为主。随着纸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书籍外观开始产生变化,“黏页”、“缝缋”、“旋风”、“梵夹”等方便阅读的装裱形式应运而生。公元九世纪,当方版雕刻印书技术成熟使用时,折迭册叶,装订成书,已成为书籍装潢主要方式,自此,“书”与“画”的外观逐渐分途。宋元两代常用的“蝴蝶装”、明朝宫廷流行的“包背装”,以及清代盛行的“线装”,都是在册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有清一代,“穿线订书”既经济且耐用,遂逐渐成为书籍最普遍装帧形式,虽然沿用至今,但相对于“洋装书”,今日的“线装书”已成为古籍的代称之一。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经折装(~o~Y宋版书的蝴蝶装订形式是怎样的?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