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书籍正文

中医医学书籍大全(中医典籍书)

admin 哲学书籍 2023-04-01 02:13:44 0

中医书籍都有哪些?

中医书籍有:

1、《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2、《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3、《兰室秘藏》,三卷,元·李杲撰,刊于公元1276年(元朝至元十三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全书分二十一门,包括内、外、妇、儿临床各科。

4、《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

5、《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撰,六十四卷。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自成一家之书。《全书》成于景岳晚年,在其殁后刊行。首为《传忠录》三卷,统论阴阳、六气及前人得失。次《脉神章》三卷,载述诊家要语。

中医经典书籍有哪些?

《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我说的这些中医书籍以及下面推荐的中医书籍目录你可以图中右下处找到,都是PDF格式电子版的中医书籍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影响颇大。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药性赋》

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金匮要略》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

《汤头歌诀》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此乃清朝名医汪昂所撰的方剂学著作,其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

《备急千金要方》

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图片中,那里都有这些书籍的电子版

时间充足的话下面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也可以看看

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

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

内经类书籍

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医学入门(上、下)

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

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

医家金鉴

医方类聚(全十一册)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医经六书(全3册)

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

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医名方录(全4册)

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

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

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

吕志杰著作(河北中医学院)

吴中医集(全4集)

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

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

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有哪些

中医古籍太多了,海内外保留下来的中医古籍数不胜数,

以下罕见的中医古籍均出自此处图中,自己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上角

中医古籍目录:

《医方考. 巻之1-6  呉昆 著 寺町通円福寺町(京都) 》

《一夕医话. 巻上,中,下  革溪 记 [出版地不明》

《丛桂亭医事小言【日 南阳先生口授】》

《东医宝鉴【朝 许浚】》

《东垣十书【明嘉靖八年(1529年)刻本】》

《伤寒论注来苏集【和刻本】》

《伤寒论疏义【和刻本】》

《伤寒论辑义【日 丹波元简撰】》

《保婴全书【明刻本】》

《先哲医话. 巻上,下  浅田惟常 著 ; 松山挺 校 东京府  松山良祯, 明治》

《内科秘录【日 元治刻本】》

《内科秘录【日 本间救著 彩色插图版】》

《医书六种【清 乾隆刻本 半松斋藏版】》

《医事说约  香川秀菴 撰 ; 暘谷 阅 本石町(江戸)  万笈堂, (之一) 》

《医便. 巻1-5  [王三才] [辑] ; 张受孔,姚学颜 重订》

《医典襍钞 写, [书写年不明]》

《医医谈  大矢贞吉 著 [出版地不明] 》

《医学正传. 巻之1-8  虞抟 编集 [出版地不明] 》

《医学统旨【玉夏斋藏板】》

《医学読书记. 巻上,中,下  尤怡 著 [出版地不明]  松风阁, 嘉庆 》

《医家千字文注  惟宗时俊 撰 本町(名古屋)  东壁堂, [出版年不明]》

《医方口诀集. 上,中,下  土佐道寿 编集 ; 中山三柳  》

《医方启蒙. 巻1-2 香城老人 编述 [出版地不明]  医卜堂 明治 》

《医方大成论  孙[允贤] [撰] [江戸]  须原茂兵卫, 贞享5[1688]》

《医方大成论和语钞. 巻之1-8 》

《医方大成论钞. 巻1-5  意安宗恂 解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寛永 》

《医方考縄愆. 巻之7  呉昆 述 ; 北山友松 縄愆 京极通円福寺前町(京都) 》

《医方考绳愆【(明)吴昆撰 (日本)友松子绳愆版本】》

《医方集解. 巻上,中,下  汪昂 著辑  》

《医案类语. 巻1-2  淇园 訳定 ; 吉冈元亮,中川僖,厚木有则 纂辑》

《医眼方  顾公 著 东都(江戸) 万笈堂英平吉》

《医范  吉益南涯 著 ; 大江広彦 校正 纪伊  稽古馆》

《医范提纲. 巻之1-3  宇田川榛斎 訳述 ; 诹访俊 笔记》

《医籍考【日 天宝二年写本】》

《医者谈义. 巻1-5  粪得斎 [著] 金沢安江町(加州) 》

《医蔵书目  殷仲春 甫辑 写, [书写年不明]》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和刻本】》

《医门法律【和刻本】》

《医雑録 写, [书写年不明]》

《千金方【明刻本】》

《千金方衍义【清 嘉庆刻本】》

《丛桂亭医事小言. 巻之1-6  原南阳 口授 下町本町(水戸)  须原屋安次郎  0004》

《古方药品考【和刻本】》

《名医类案【日 寛文元年刻本】》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呉医汇讲. 巻1-11  唐大烈 纂辑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嘉庆元》

《和兰药镜【日 宇田川榛斋著】》

《和兰医方纂要. 巻之1-4,附録  江马元弘 訳 大垣(浓州) 》

《和语本草纲目【和刻本】》

《外台秘要【唐 王焘著】》

《大和本草【日 宽永刻本】》

《奇效医述》

《女科证治准绳》

《妇人良方【和刻本】》

《小青囊【德聚堂藏版】》

《巢氏诸病源候论【和刻本】》

《广义本草大成【和刻本】》

《弁医断. 上,下  堀江道元 著 心斎桥通安土町(大坂)  》

《张氏医通纂要. [首巻],巻之1-4  张【ロ】玉 著 》

《御纂医宗金鉴【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

《新编集成牛医方  赵浚,金士衡 [等撰] 》

《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和 刻本】》

《普救类方【日 亨保乙酉年官刻本】》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撰,乾隆33年藜照楼版,早稻田藏】》

《景岳幼科良方【明·张景岳撰,书肆植村氏梓行版》

《本朝医家古籍考  壶山逸人 著 东都(江戸)  中邨雪山(写), [书写年不明]911》

《东医宝鉴. 目録,内景,外形,雑病,汤液,针灸篇  许浚 撰 [出版地不明] 0002》

《格致余论疏抄【和刻本】》

《汉土医方沿革论  冈田昌春 [著] 白峯(写), 明治29》

《疡科秘录【日 本间玄调撰】》

《病家示训  洛下隠士 [著]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正徳3[1713]》

《病家须知【日 择善屋藏版】》

《眼科新书【和刻本】》

《种痘亀鉴  久我克明 述 东京府  岛村屋利助, 明治》

《类经【明.张景岳.日本版.早稻田大学藏】0004》

《类经(日文注释版)》

《素问识【日 天宝八年(1837年)刊本】》

《経络歌诀  汪昂 编辑 ; 汪端 较》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7  李梃 编注 金【ショウ】  同青堂》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8,生理解剖図说  李梃 编著》

《脉经【日文注释版】》

《葛氏方. 巻上,中,下 写, [书写年不明]》

《薛氏医案【明 薛己等撰 吴琯辑】》

《行馀医言【日 香川修德著】》

《订正东医宝鉴【和刻本】》

《质问本草【和刻本】》

《赤水玄珠【日文注释版】》

《辩证录(宽政6年日本刻本)》

《达生录【明·褚胤昌(字百斯)著】》

《远西医方名物考【日 宇田川榕校补】》

《远西方药【日文版】》

《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 弦雪居重订本】》

《金匮玉函经【清 道光 经义斋藏板】》

《金匮要略国字解【和刻本】》

《金匮要略正义【汉.张仲景原著.手写本】》

《金匮要略心典 遂初堂》

《金鶏医谈  畑秀竜 著 ; [畑]毛义 校 日本桥通(江戸)  》

《集验良方【清 乾隆刻本 喻义堂藏版】》

《青州先生医谈  [华冈青洲] [述] 江口良斎(写), 天保13》

《风寒热病方经篇【日 宇津木撰】》

《养寿院医则  山脇尚徳 著 ; [山脇]侃 校 京都  林芳兵卫, 天保》

《黄帝内经素问【日藏版】》

《黄钟录【日 尾张山碕克辑】》

《新刊仁斎直指附遗01》

正保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系列

医说 著者张杲(宋)朝鲜刊本

医门法律6卷.清.喻昌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0年(1765)黎川陈守诚刊本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清.王琦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2年(1767)宝笏楼刊本

医方集略乙 编者郭鉴(明) 朝鲜刊本

新刻针医参补马経大全 著者马师问(明)江戸刊本

新刊医家必用 著者孙応奎(明)朝鲜刊本

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5卷方论医脉真经2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宋.杨士瀛撰.明.朱崇正补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嘉靖29年(1550)朱崇正刊本

新刊刘河间伤寒直格3卷后集1卷续集1卷别集1卷.金.刘完素撰.元.刘洪撰.元.马宗素撰.金.张从正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天顺7年(1463)建安熊氏种德堂刊本

万氏家钞济世良方7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汤液本草2卷

四部丛刊·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论集成 巻之1-4、6-10 山田正珍著

伤寒集注

伤寒明理论4卷.金.成无己撰.明.巴应奎校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查氏书林刊本

伤寒论译解卷

伤寒论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名医名方录

名医经典医案

疗治茶谈 初、後3-4 勧学治体、5-6 続编 続编附録 津田玄仙述

立斋外科发挥8卷

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

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明.徐春甫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万历间古吴陈长卿刊本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病因精义 巻之1-10 小森桃坞讲述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神方

本草纲目卷1-17,19-52,濒湖脉学1卷奇经八脉考1卷脉诀考证1卷

本草纲目卷1-15,17-33,35-44,47-49,51,52序目1卷

本草纲目(合肥张绍棠本)

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第三版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医学解难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系列

中医临床捷径丛书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全10册)

中医古籍临床新用丛书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仲景全书

中医海外古籍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47 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典籍大全

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医学大成全50册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清晰pdg)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60册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中医方剂大辞典(高清十一卷完全版)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必读百部名着

中药类书籍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高清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珍本医籍丛刊

针灸治疗常见病证图解(全6册)

中医典籍都有哪些?(正规书籍)

十星的中医典籍:

《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

九星的中医典籍:

《温病条辨》,《内外伤辨惑论》,《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温热论》,《景岳全书》,《正续名医类案》,《脾胃论》,《兰室秘藏》,《正体类要》,《张氏医通》

八星中医书籍:

《旧德堂医案》,《伤寒来苏集》,《临证指南》,《医学衷中参西录》,《陆氏三世医验》,《寓意草》,《丹溪心法》,《冯氏锦囊》,《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医宗必读》,《杂兵源流犀烛》,《证治汇补》,《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宣明论方》,《医学心悟》

注意看一下图中两册中医书籍左上角,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在均出自基内,且内中都有电子书的中医书籍可看

点评一下这些中医书籍:

《温病条辨》《温热论》

有人说现在人没多少温病,所以条辨不重要,其实只是医生没研究过温病,不觉得该用而已。比如桑杏汤,沙参麦冬汤,桑菊饮都非常常用,包括宣痹汤,加减复脉汤,加减木防己汤也都常用,关键在于会不会用,想不想得到。

《景岳全书》

我极爱读景岳全书,景岳因杂症谟偏于补阴而被诟病,其实景岳哪里算偏,如《医贯》,《杂症会心录》才能叫偏,景岳教人八纲辨证,教人治病求本,教人重视补虚,教人少开大方,我毫不讳言,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正续名医类案》

读一读这种综合性的医案,可以学到各家所长,因此这本书尤其重要,我更爱读续一些。

《脾胃论》,《兰室秘藏》

李东垣真的很神,方子神,议论神,配伍神。对内经阴虚的发挥,及对脾胃的论述,被大多数医家认为是开千古不传之秘,我也这样认为。

《内外伤辨惑论》

用我自己的一个医案来表述我的观点吧。

余挚友某,畴昔自诉头痛,咽痒,腹胀,失眠。余诊之,脉沉而弱,曰:此气也。以四七汤合七气汤加槟榔,大腹皮。七日服用不过四剂,而气顺咽清,头痛大减。余询其仅服四剂之故,其曰:七日以来大醉三次,是以未饮。

《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正体类要》等

薛立斋是中医历史上的关键角色,他讲的方剂,每个方贡献,我都恨不能背下来,对药物的理解也是巅峰水平。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医案,其实也备受诟病,即便大家如李冠仙也会对薛一男子,一妇人这种语焉不详的记载发起抨击。但即便如此,薛氏医案的详实,和通过补虚治疗大病的思路也可称震古烁今,就看你能不能识证了。

《张氏医通》

张璐是明末清初极耀眼的大家,同时代的傅青主,吕留良,高鼓峰也都毫不逊色,但成就最高的反而是张璐,医通极厚,极能扩宽思路,而且百家理论无不摘录,足称王道。所以这种书更要反复看,反复抄。明清医家但凡不刚愎自用,能够尽得百家之长的,都是大家,不可忽视。

《冯氏锦囊》

这本书包罗万象,包括儿科妇科,这本书讲的也很全面,甚至冯兆张被尊为儿科大师。锦囊中的药性讲的也极好,而且没有那么多装的色彩,八星群书,锦囊第一,足称完备。

《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

温病有多重要,这两本就有多重要,甘寒养阴,轻可去实,重视津液等等。四明称伤寒论全书都在提醒医生要重视津液,王孟英用详实,丰富的医案告诫我们温病学的不可或缺,与薛立斋作摘要异曲同工,不过读这本书不能走入误区。医生不能撇开莫须有的门路之见,妄学医。

《医宗必读》

这本书算是指路明灯,但凡李中梓写的,都非常经典,无论医论,脉学,还是药理,内科,都极有过人之处,我连个尤其也写不出来,足见这本书之经典。最可惜的是,必读中的内科太少了,真的意犹未尽。另外,用这本书学伤寒也蛮不错。

《杂兵源流犀烛》

这本书与医通可谓双璧,一句废话都没有,全是干货,不过恐怕老沈也未必能够全部记住,最后的还是作为工具书,天天翻看,开发思路。

《证治汇补》《旧德堂医案》

我极赞赏李用粹,李很少用成方,顶多选一个小方打底,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这是最高明医生的选择,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这本书我抄的次数最多(除脉学书),基本每天上班都带,

《伤寒来苏集》

柯琴是一位神人,极聪慧,解古方也解的极妙。伤寒的注解我基本读完了,还是推荐这一本,别的我都不会再提,特别是近人的著作,免得打口水仗。历代医家治病,但凡多读过基本医案,也不会说出六经与经络无关这样的话,言尽于此。

《临证指南医案》

这是一本极不适合初学者或者半瓶水的书,认真学的,读了自然能发掘奇妙,不过还是可惜太过语焉不详,但顶级中医治病大略如叶天士,能够留下这本书,就已经幸甚,我推荐读原书,徐灵胎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个中医,应该没有不读这本的,只是可惜这本书并不全面,不过但凡讲到的都足可效仿,只是白璧也有微瑕,千万别尽信一家之言,白术山药必用生,我是不信的。没人不喜欢这本书,张的新方我也常用。

《陆氏三世医验》

脉学是中医中璀璨耀眼的宝珠,如果不能精通,那就是方证对应,和朱丹溪批评过的局方之学并无不同,这本书是学习脉学,研究古人医案最重要的一本书之一,而且大家的书都是精品,远非刚愎自用者可比。

《寓意草》

喻嘉言是个爱秀的人,历史上这种人多数不行,喻嘉言是个例外,喻氏最重要的三本书,只有这一本成就最高,讲理颇精,议论有理。不过喻也有过于自信而轻视诸老的弊端,读一读就明白了,这本读起来偏费劲些,也隐晦些,但又很重要。

《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心法这本书,算内科,总结的很到位,不过后世医家,特别是我之前写到的书都有更详尽的总结,所以一般不读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之前推荐的,我也只是读过两遍,并未太深入。《格致余论》有得说,作为医论医案的结合,而且又不长,说一句必读不为过。我读的第一本古书,就是高三逛书店买的这本,对我来讲,感情蛮深,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我当时只能当故事书读,我读过不下二十遍,自己想当然的评论都一大堆,现在看来笑掉大牙。至于《局方发挥》肯定没有八星的必要,但也很薄,而且讲了很重要的道理,半天看完不亏。

《宣明论方》

四大家的书,我只有刘河间的读不进去,唯一读进去的就是这本,刘将内经的薄厥,痿痹,风疟等扩充治法,不可谓不精,读了能更有助于理解素问,理解方药,完素极擅长内经,而且不是理论上的擅长,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他的书,我认真研究后再补充。

《医学心悟》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够不够八星,确实这本书太过简略了,只有伤寒讲的丰富,但世上懒人是很多的,不想多读书,那就读这本,不仅是个初学,哪怕学富五车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加味甘桔汤,止嗽散,益母胜金丹,启膈散都足称神剂,而且医论和伤寒都讲的极好,好过当代全部。所以八星是很值得的,切不可忽视。

中医医学书籍大全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