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书籍正文

适合老师阅读的书籍(适合老师阅读的书籍)

admin 哲学书籍 2023-05-04 16:03:28 0

新学期,老师最该读的10本书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各位老师,您还没有为自己列出新学期要读的书单吗?就算工作再忙,自我充电学习也不能放松,书不能停!我搜集整理了以下10本适合老师看的书,相信你会喜欢!闲话少叙,看书!

1.《教育方法学》佐藤学 著 于莉莉 译

继《静悄悄的革命》,再掀阅读风暴,国际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倾尽智慧、竭尽全力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描述了日本各地学校、教室里正在发生的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作者以学者的敏锐和探索精神,用亲身实践,结合许多生动案例,提出了有关教育改革的许多真知灼见。学校教育处在巨大的转折点,教师该如何应对?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苏霍姆林斯基著朱永新编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最简明读本,字字珠玑,让人手不释卷。中国优秀教师几乎无人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本书是一本篇幅浓缩的、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炼语句表达深刻教育含义的格言读本,更是打开苏霍姆林斯基这部巨著的一把钥匙,是优秀教师案头常备之书。

   3.《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 李建平著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一场由课程引发的学校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潜身校园倾力之作,致敬转型时代每一位追求职业梦想的教师。为什么是北京十一学校?这所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经验能否复制?

   4.《台湾“高考”语文考什么——台湾语文试卷汇编与分析(2001—2015年)》 王丽 主编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以培养文化中国人为目标,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转化互动,涉及范围广、形式灵活,值得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借鉴。学生则可以借此检测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应对语文高考改革大趋势。

5.《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 陈勇 主编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

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中国教师报 2012年度“教育图书价值榜”之“年度教育图书”

完整收录了全美最佳教师雷夫 艾斯奎斯的讲演全文、答问和对话的精彩内容,旁及各大媒体的深度报道、一线教师的心得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的雷夫,一个堪称教育家的美国杰出教师的形象。

   6. 《我的`人生供你参考——名家大师对话青少年》刘艳萍 主编

入选《2015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

入选《2014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联合推荐)

本书收录了莫言、杨利伟、白岩松、俞敏洪等十位名家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演讲、与学生的精彩对话。书中并附有丰富的资源,或为美文,或为视频,以期帮助青少年从名家身上得到更多人生经验、职业体验,帮助他们明确职业规划,确立人生目标。

   7.《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杨敏毅 吴权 著

揭示小学生各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资深心理教师提供接地气的实用建议。如何帮助“零起点”入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引导胆小的学生?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这是一本帮助读者从心理学层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的案例读本。

8.《读懂初中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杨敏毅 黄莉莉 著

揭示初中生各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资深心理教师提供接地气的实用建议。如何区分初中生和小学生不同的心态?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48 个典型案例能让你从中看到你学生的影子,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切实的帮助。

9.《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常生龙 著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带领读者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

10.《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平装)吴非 著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之TOP10图书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这本书是著名杂文作家、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它是作者历经五年潜心思考的心血之作,是作者数十年课堂教学经验与反思集成,是近年来教育著作中难得的佳作。文章皆篇幅短小,一事一文,说理透彻,语言精练。

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一改变精神气象的书

《不跪着教书》,让我拥有思辨精神。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作为老师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教学上不惟教材而教,不维教参而教,不唯应试而教。

工作上,不唯领导而做,不唯文件而作,不唯家长的要求而做。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坐。

二学科专业书籍

作为一名任课老师,一定要有本专业的书籍阅读。只有这些书籍才能让你站稳讲台。才能充实你的教育教学素养。才能让你能够在工作上立足。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读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班主任的工作素养决定了班集体的良性发展。

三综合科目书籍。

作为一名老师,作为孩子未来的引领人。首先应该做到智者不惑。只有让自己做一个内心丰盈,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能够让你去影响更多的希望。

作为一名老师,他的知识面应该是最广泛的。所以美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统统都要涉猎。而且钻研相关学科的一本专业书。

四生活之书

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这也是老师的必修课。

走进网络,了解社会动态。跟随时代的脚步,不要让自己落后。这个同样重要。

读一点家庭教育的书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让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就能有一定的发言权。对工作,对自己的生活都同样有利。

总之,作为老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

教师必读的十本书

教师必读的十本书:

1、《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

这本书的特点,第一是纵向继承,从孔子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我们做了一个梳理。第二是横向比较,对国内外教师教育魅力文献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然后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通过研究,呈现了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基本构成,即现代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时代精神、人格力量及时事素养。

2、《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老师的知识性、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课堂其实就是老师综合素养的一种反映,而不仅仅停留在“技”的层面。这本书就是对教学人生的反思,喜欢遇事先寻找自己的原因,渐渐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以交心的。真正蹲下来,倾听他的心声,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在爱他,成为学生可读的一本教科书。

3、《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

本书在国内首次对主题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独特价值进行了系统阐释,又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目标、主题选择原则、教学内容、实施策略、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配以大量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思考以及教育观察,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主题教学既为提升核心素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条现实路径,也为教师实践操作提供方法论与实施框架。

4、《致教师》

朱永新教授站在“教师是一个普通人”的立场上,以深深的教育情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让基层教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书中没有高高在上的训诫,而是潺潺流水般沁入心脾的良策;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理论,而是真诚平和的娓娓道来;书中没有廉价的鼓励,而是发自内心的期待和唤醒。他用朴素且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5、《白说》

掩卷回味:这本书,不管什么人都不会是“白读”。作者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间跨度长达15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尽管“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就算“说了白说”,可是“不说,白不说”。

6、《学记》

此书文字优美,百读不厌。寓意深刻,千遍犹新。字数不多,随取随读。日久成诵,信手拈来。颇得读书之乐。想我中华,自古有学记,而无教记,学教合一岂非自然而然。试想当下,以学定教,尚为新理念,岂非怡笑。教之所由兴,教之所由失,明白确凿,尊之即可。退有居学,想现在纠结于是否有家庭作业。无需读太多书,读透几本书即可。

7、《诗意人生》

遇莫砺锋先生的《诗意人生》,读之,大有“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慨!“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有限的人生而涵无限的风景,这便是诗意的人生。

8、《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此书可以被视为引导教师读书的书目单。在人们奢谈创新探究的时候,本书强调沉下心来读书的重要。正如自序中所说的的:接受式学习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和学的方式。是否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取决于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当学生已经有丰富的直接经验储备时,就没有必要去探究,只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即可。

9、《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单单就对中国古代政治脉络的把握和对古代人、事的见解而言,至今无人超越,学问与见识俱佳。

10、《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亦称《坛经》。该书记载六祖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记叙极富情趣,文字通俗机智,满篇充溢着大彻大悟的智慧。

《坛经》对成佛、净土、禅定、持戒等佛教概念作了全新的解释,把佛教真正地融合进中国的文化,并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诠释了无上的佛教智慧。其中心主张是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以定慧为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适合老师阅读的书籍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