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书籍正文

关于古代历史演变的书籍(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书有哪些推荐?)

admin 哲学书籍 2023-06-02 18:30:02 0

有哪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历史地理类书籍?

我不得不承认,历史地理是个挺冷门的学科,以至于大部分答主,都在推荐一些纯历史书,甚至是一些文学作品,就连题主,他向让别人推荐的,也只是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读物。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活动时期,地理环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涉及历史经济、人口、自然、政区、文化、城市等诸多领域。而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历史和地理的关系,基本都是割裂的,很少有老师将其有机的联系起来。

比如李白写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白帝在何处?江陵是现在的哪里?一日真的能从白帝到江陵吗?为什么两岸会有不住的猿声?万重山到底是什么样子?

仅仅是一首诗,就包含了大量历史地理知识,比如唐代的历史政区,李白的流放路线,三峡航运的重要作用、巫山山脉的动植物特点等。

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历史地理爱好者,同时这几年又是一位父亲,所以我很明白,目前国内没有专门写给中学生的历史地理入门书籍。直到去年有一天逛京东,突然看到一本刚出版的《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就买下来了,毕竟这是稀有物种,作者愿意写这个题材,就代表了绝不会敷衍了事。

作者唐晓峰,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城市历史地理、先秦历史地理、近代北京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等。

唐晓峰教授1948年出生,已经是一位70老者,诚如序言中说,“给孩子讲一般地理的书很多,专门讲历史地理的书还没有”。于是他决定用毕生的思索和顶尖的学术水平,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书中封皮有一句话,“地理问题不都在地上,还有一部分在人的脑子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书中的序言就举了一个例子,他说:

修建城市,中国人喜欢修成方形的,可欧洲历史上的大城市却没有方的,这里的原因不在地上,而是思想问题。欧洲人一般不认为城市应该有一个整齐的轮廓,即使要有,也不是方的,而是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主义者们,就设计过圆形城市。而古代中国人相信天圆地方,只有修建代表天的建筑时,才采用圆的形状,比如北京的天坛。

全书从中华文明起源的几大核心区讲起,再到三山、五岳、九州。既有交通、驿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说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紧密联系;有山水的艺术,也有四方的风俗;既有王朝的变迁,也有地图的发展。

约300页的内容,把历史地理的许多基础概念都涵盖了,是少有的面向大中学生,也可以作为普通成年爱好者的入门书籍。要说全书的缺点,就是老先生的行文,对孩子还是有些不太友好,结构也比较散,感觉到高中,大学阶段,有了更好的历史基础,才容易读懂。

犹记得在去年的时候,和国内某知名儿童地理类出版社的一位老总聊天,他是学地理出生的,他说,凡是学地理的人,都具有大格局和大气魄。自古史地不分家,古人说左图右史就是这个意思,学史者必晓地理才能胸怀天下,谈古论今,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成为历史地理爱好者。

关于古代历史演变的书籍(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书有哪些推荐?)

想了解明朝的历史,有什么书好推荐的,正史野史都行?

谢谢邀请。关于明史研究的书籍有很多,通过网上收集整理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1、《细说明朝》,黎东方著。

2、《朱元璋传》,吴晗著。

3、《明史讲义》,孟森著。

4、《明史》(上、下),汤纲、南炳文著,古文。

5、《剑桥中国明代史》,崔瑞德、牟复礼著。

6、《传习录》,阳明著。

7、《万历十五年》《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著。

推荐本历史地图的书籍?买了两本历史地图都太概括,有没有详细的?越详细越好?

中国历史地图我推荐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

读历史必不可少的两个工具,一是地图,二是年表。这两个工具能帮助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建立坐标。时间+空间=时空,历史就是时空嘛,某段时间在某个空间上出现的人和发生的事情。当你看到历史事件,可以把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位,这样,史书上的事件,就不是孤零零的大珠小珠,而会连在一起了。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印象。

谭其骧的这个集子精确权威之处在于各一级政区地图,而对中国历代国境线的勘定有一定失误,他在自己在之后出的简略版《地图集》里也谈到这个问题,说历代的国境线都是按极盛时期疆域来考证的,但是此集中唐总章九年和明宣德年的两张地图即使离全盛期的疆域也相差太大。而中学历史教科书对谭其骧本人编订的地图照单全收,因为在各个版本的历史地图中属谭版地图勘定的中国疆域最大。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

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

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

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第六册:宋·辽·金时期

第七册:元·明时期

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世界历史地图我推荐《DKWorldHistoryAtlas》。

DK是英国由英国出版社发行。很厚一本书,好几百页全是地图。前一半是各个年代的世界图,后一半分地区:欧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美洲。

推荐这一本是因为不像其他西方地图集一样把欧洲作为中心。他会详细解释各个国家的起源,战争,等等。好多地图册里面讲中国可能只有几张图,又不详细。但是这本还把各朝代行政区都画得很清楚。还说古代中国(商夏之前的各种小文明),还有现代中国的经济工业分布等等。世界其他地区也也都好很详细。

此外,我还推荐一款手机app,历史地图。

是我目前用过的历史地图类软件中功能最齐全的,有每一年全球的地图,有多个不同的底图可用,同时历史资料和地图的互动功能也做得非常完善。而且免费。

历史地图app是一款学习型地图软件,比较适用于对历史进行学习和偏爱历史的朋友使用,这款app中对各年代的大事件一目了然,还能自由查看高清大图,以及离线缓存。

你可以在历史地图app这个应用中查阅中华五千年来的历史变迁,而且历史地图app平台会以地图的形式直观而科学地呈现给用户看。

而且历史地图app独特的交互性,对于一个历史初学者来说可以使得阅读的门槛更加亲民一些。

目前历史地图app整理有《世界历史》包括古代史、中世纪、近代史、当代史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跳转到对应时间、地点的地图进行辅助理解,《中国历史》主要是对中国史料的收集整理,像是《史记》、《三国志》等二十四史内容,以及《三朝北盟会编》、《大唐创业起居注》等辅助性史料。

希望可以对历史爱好者有所帮助。

有哪些关于东汉的历史小说?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有关东汉的历史小说,有着相当的发展和流传,大多数作者铺衍史事、糅合民间传闻,发挥想象和虚构,而创作了有关东汉的中、长篇历史小说,进行艺术了再创造。其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其情节结构、描写技巧和人物塑造,都不断有较大的进步。

关于东汉的历史小说,这里推荐一些分为古代和当代两类:

第一、古代有关东汉的史书和历史小说:【1】较早的有东汉的刘珍、李尤等几代史官历经一百多年集体撰修的《东观汉纪》【和《史记》、《汉书》合称为“三史”】,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巨著,记录了东汉从光武帝至灵帝一百余年的历史。【2】《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3】宋代的讲史平话《后汉书平话》即演义东汉那段历史,可惜此书已经亡佚。【4】明代出现了以东汉历史为题材的有三部小说,这三部小说承袭了宋元的讲史平话,具有民间传奇色彩:《两汉开国中兴传志》(共六卷,其中西汉四卷、东汉两卷。)《全汉志传》(共十二卷,其中西汉六卷、东汉六卷)《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十卷,共一百四十六则。)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5】清代《东汉演义评》(共八卷,三十二回。)【说明:清代清远道人的《东汉演义评》问世后,后人此替换了谢诏的《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则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它按照史书的本来面目,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朝代的兴亡进行了反思。第二、当代有关东汉的历史小说:【6】《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作者雪域桃源。

主要描述的是从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开始,一直到建武三年(公元27年)总共五年的东汉开国血战史。

【7】《这才是东汉史》,作者尹力。

主要讲述了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至三国纷争、曹丕以魏代汉的历史故事。

【8】《三国前传之东汉权争》,作者廖文科。

本书以刘秀执掌天下后的几场叛乱为开端,讲述了东汉帝国百年之中,从日渐强大到分崩离析的过程。

【9】《新史记:东汉帝国衰落史》,作者奉练文。

本书细说东汉衰落的历程,详细描写了自汉章帝始到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这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勾勒从辉煌到覆灭的真相。

【10】《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作者曹升。

重现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历史的风云际会,历史的血色风流,将刘秀、刘縯、王莽这一个个人物,隔着绵长的时间带到读者面前,带给我们另一种理解历史的境界。

【11】《刘秀传》,作者黄留珠。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实现了“光武中兴”。

第三、后记:

阅读东汉历史小说,能使读者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感受时世变迁。东汉系列史书和历史演义小说还有继续研究的空间,可以做进一步被学者探讨和书写。

(图片均来自网络)

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书有哪些推荐?

个人推荐正史看《史记》,看小说的话首推《大秦帝国》,推荐的原因和两部书的作者有关,当然也和内容有关。我说一部书的内容是否可信,是否值得一看,首先要看作者,这决定了书的格局和高度。

史记

个人认为鲁迅先生对于《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毫不为过,这主要源于作者司马迁的不平凡经历,具体原因如下:

一、名门之后,血脉传承

司马迁获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必然的,因为在周朝的时候,司马氏就得到了周天子的重用,后来司马氏的后代分散到了天下的诸侯国,大多能力出众,具备了信任廉勇的美德非常人可比。在秦国的司马氏后人里面有一个人十分出名,他叫做司马错。看过《大秦帝国》这部小说的人应该对司马错其人有深刻的印象,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全才。大家知道苏秦和张仪都是天下间最强的辨士,苏秦提合纵之策,张仪造连横之谋。张仪和司马错同在秦国,做为将军,司马错在是否伐蜀的问题上,靠自己有理有据的分析,驳倒了以口才和论辩之能闻名天下的张仪,靠的不仅是技巧,还有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于秦王的了解。?

司马错不仅能说,还是践行者,他亲自带兵伐蜀并且一战成攻,攻灭了蜀国和巴国,解除了秦国的后顾之忧,同时将秦国的版图和人口扩大了三分之一,为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错的能力十分突出,到了他的孙子靳时,是武安君白起的部将,一起参加了长平之战,后来和白起一起被赐死。在秦、汉两代,司马氏均在朝为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的时候,做了汉朝的太史公,官位尚在丞相之上。?

二、学者之风、忘父之愿

司马谈在文景之治时,拜在三位名师的门下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者。他拜唐都为师,学习天文方面的知识;拜杨何为师,学习《易经》;拜黄子为师,学习黄老之术。司马谈不仅是个好学生,还善于理解分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等六家就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阴阳家阐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但让人多生敬畏之心,人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和恐惧;儒家以《六艺》为法,但是内容太多不够提炼,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学不出个所以然,因此“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墨家崇尚兼爱非攻,但是和方今之势不相吻合,难以让每个人都达到;法家不分贵贱,不别亲疏,全按照法律来办,只能用于一时,不能常用,这就是所谓的“严而少恩”,秦二世即灭就是明证;名家也是专注于名而忽视了人情,不能从人的本性出发,因此也是有缺陷的;只有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可行性强,自成体系,符合客观规律又通达人性,才是最好的治理天下的原则。?

司马迁就是司马谈的儿子,这位大史学家的家族史,让我看到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多少带人持续行动和传承的结果。司马迁生于龙门,在十岁的时候就能朗诵古文,二十岁的时候游历天下,了解全国各地的民风民情,并被任命为郎中,出使巴蜀以南,对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为他编写《史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武帝的泰山封山的时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由于身患重病,没有跟随留在洛阳养病。司马谈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把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叫到床前,说自己作为太史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写一部史书,希望他能像《春秋》一样流传于世。但是现在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办法实现这个愿望,这个垂髫老人希望他的儿子能完成自己的夙愿,司马迁听后跪倒在父亲面前,表示要谨遵父亲的教导,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是一定会完成父亲的夙愿。?

三、逆境发奋、终成巨著

司马谈去世三年之后,司马迁成为太史令,他开始做准备撰写史记。不过这个时候,不幸发生在了司马迁身上,由于他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让自己身陷囹圄并被处以宫刑。开始的时候,司马迁是十分沮丧,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作为一个男人承受宫刑之祸,很多人恐怕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是马前谨记父亲的遗命,透过历史深思古代所有成功人士的境遇,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文王被囚禁的时候,创做的《周易》;屈原被放逐的时候,写成了《离骚》;左丘失明的时候,才有了《国语》;孙膑被挖掉了膝盖后,才有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地的时候,才有的《吕览》;韩非被囚于秦,才有了《说难》、《孤愤》等不朽之作。所以大抵圣贤的发愤之作,都是他们在逆境中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之后,心中才有发奋创作的欲望,想用自己的笔记述往事,为后世能思考之人提供借鉴吧。?

四、字斟句酌、凝练成书

现在的人写东西一般都会有一个提纲,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也有一个提纲,这里面包括了每一篇的名字和一小段话,每一小段话都提炼了这篇文章的精髓和要旨。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堆砌文字相对是容易的,提炼和精简文字却是十分困难的。司马迁能够将每一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文章,提炼成简单的两行小字,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其见识之深邃,其实史学底蕴之雄厚。就像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一样,司马迁也应该有一个家字,那就是史家司马迁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大秦帝国

孙浩辉先生十六年写就的鸿篇巨制,填补了中国先秦历史小说的空白,彻底改变了我印象中的暴秦形象。至今在我的脑海里都会不断的播放经典的场面,耳边都会响起“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热血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用我浅薄的见识和粗陋的笔触无法尽述,建议大家读小说一窥全貌。

鉴于上面有人已经把《大秦帝国》介绍的很全面了,因此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关于古代历史演变的书籍(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书有哪些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