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书籍正文

经济学书籍读书报告 经济学入门必读的6本书?

admin 中医书籍 2023-05-29 17:00:35 0

想了解行为经济学,有哪些推荐的书籍?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逾10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就从今天开始,借用在得到上由听书团队陈章鱼对《思考,快与慢(2022版)》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和“怎样避免错误思维,提高决策的准确率?”等相关的问题。

前言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行为经济学。这本《思考,快与慢》就是行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咱们放到后边慢慢说。我先和你说一个丹尼尔·卡尼曼更传奇的地方。他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家,而是心理学家。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心理学家,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了。他率先将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实验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解决了传统经济学中一个巨大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大厦,有一块地基是有问题的。当时经济学研究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叫“‘理性人’假设”,就是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当时,经济学的所有推演,都建立在“‘理性人’假设”这个基础上。但是,经济学家们发现,在现实世界,人们实际的行为方式和这个假设并不一致。

书中就有一个例子,有一位经济学家邀请他的朋友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赢了可以得到200块钱,但是输了要损失100块钱。如果咱们按照“‘理性人’假设”分析一下,输赢的概率一样,输的钱少,赢的钱多,值得参与。但是那位经济学家的朋友却说他不会接受,因为他觉得获得200元的满足感,无法抵消他损失100元的痛苦。

你看,现实中我们考虑问题,并不像经济学家想象的那样,完全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出发。人类作选择的过程远比经济学家想象得复杂得多,前边的例子就说明,很多时候在人们心中,对风险的恐惧要比收益重得多。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是有缺陷的,以此推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就有可能差之千里。

由此,卡尼曼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理论和经济分析结合起来,研究人们的行为、情感、心理等等,这些传统经济学关注不足的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经济决策,进而影响经济组织和经济系统的运行。

这本《思考,快与慢》就是卡尼曼的代表作。在得到,何帆、吴军、万维钢、刘润、香帅等老师都曾经力荐过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卡尼曼基于自己的多年研究,向我们展现了,人类作判断和决策时,我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与生俱来的思考方式,会产生哪些缺陷?我们又能用什么方式弥补这些缺陷?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了“思维偏误”这个特性。它提醒我们,人脑有多么容易犯错误,而且犯的这些错误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这个知识对二十一世纪的人尤其重要,因为现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从事跟数字、跟理性决策有关的工作。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头脑的工作说明书,和提升思维准确率的指南。

接下来,我会分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来看看,我们是怎样作判断和决策的?第二部分,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方法,能够提升我们思维的准确率?

第一部分

咱们先来说说,我们是怎样作判断和决策的?这个答案其实就藏在这本书的书名里,《思考,快与慢》。卡尼曼将人类的思考模式分成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叫作快系统和慢系统。

你先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假设有一辆车迎面向你驶来,你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无意识就往旁边闪开?那我再换个问题,请你口算一下17乘以24等于多少?你是不是没法立马给我答案?

这就是快慢两套系统在发挥作用。在你无意识就决定闪开时,我们调动的就是快系统,而你在算17乘以24的时候,需要调动的就是慢系统。快系统和慢系统各有擅长,看别人的表情,听别人的语气,看东西的远近,识别周围的危险,这都是快系统擅长的。但是,像算数学题、逻辑题,找一个得体的措辞,比较两台手机哪个性能更好,这些就是慢系统擅长的。简单来说,快系统更倾向使用直觉判断,慢系统更倾向使用理性判断。每个人的思考过程,其实都是快系统和慢系统合作的结果。

这两个系统分工明确,它们的配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快系统常常处于自动运行状态,而慢系统处于放松状态,只有当快系统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才会找慢系统帮忙。比如,刚才说的那个17乘以24的问题,快系统没法给出答案,这时候慢系统就会被激活。

还有一种情况,慢系统也会被激活,就是当事情不符合直觉,违反了我们常识的时候。比如,天不会下红雨,动物园的猩猩不会突然跑到大街上。这也就是卡尼曼所说的,直觉遇到麻烦,理性会出面解决。

今天先谈到这儿,将在回复《读完《思考,快与慢》,你有什么读后感可以分享?》中再接着谈。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财经科普漫画《漫画生活中的货币》和《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和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谢邀!

这样说吧,财经金融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最好能了解一些常见的金融工具,以及读懂财经新闻的方法。而经济学是和财经金融虽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学了之后可了解经济大势,如果能将经济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话,可提升生活质量。

注意到本问题下面已经有了30多个(其中不乏和专业)的答复了,恰好昨天在回复《经济学如何入门?(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62504064638943525/)》中借用何帆教授的《读书俱乐部》中的《十分钟让你成为经济学家》中的部分内容,那就再接着借用部分内容,来回应此问题吧。

3、农民的成本收益分析:要不要上高中?

富兰克林和帕斯卡的思路都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说了那么多,万变不离其宗,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成本收益分析。

你不要觉得成本收益分析太简单。经济学家经常讲到,尼斯贝特在书里也介绍过“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概念。很多人在做成本收益分析的时候会忘记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其他老师讲过很多,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再告诉你,即使你遇到自己的事情会想到成本收益分析,但遇到别人的事情,就很难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是如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农村的学生大量辍学呢?有个美国经济学家叫罗斯高,他讲到中国的农村学生大概有2/3都没有上完高中。事实上,农村孩子在初三的时候辍学率最高。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由于农民没有知识、不理智,才作出的选择。如果从农民的角度去看,你会发现不上学才是理智的选择。

农民也希望接受教育,比如农民对小学和初中教育是愿意投资的,因为学了之后就能帮助他们在市场上找到工作,但是到了高中以上,农民就不愿意对教育投资了。中国的高中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农民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是为了准备高考。

如果你是农民的孩子,你考上大学的概率高吗?很难的。中国高考制度有一个怪异之处,就是凡是教育条件好的地方,比如北京和上海,考分更低,教育条件落后的地方,比如中西部地区,高考的分数反而更高。即使你在这种不公平的制度下考上了大学,那你能上得起吗?现在大学的学费越来越贵,我们到农村去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农户变成贫困户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家里有一个常年卧床不起的病人,因为疾病致贫。另外一种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里有个学生,因为上学致贫。就算是我们说,苦不能苦了孩子,穷不能穷了教育,砸锅卖铁借钱也要把孩子送去上大学,那你要读几年呢?至少要读四年,这个周期很漫长。即使你在学校里成绩很好,可是到了毕业分配的时候,你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吗?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并不完全是根据学业成绩的。班上成绩比你更差的孩子,最后毕业的时候反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什么呢?一打听,原来“他爸爸叫李刚”。我们来看,如果从农民的角度来讲,对教育的投资是属于投资的风险很高、投资的成本很大、投资的周期很长、投资的收益很低。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农民会觉得不上学才是划算的。

对农民来说是理性的选择,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就是场灾难了。制造业要升级换代、服务业要走向高端,我们还要防止出现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阶层固化,这都是要依靠教育的。这就说明,加强公共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而且不是简单地增加对教育的投资,而是要改革整个教育体制。

总之,经济学思维的基础就是成本收益分析,掌握了成本收益分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清思路。但即使你遇到自己的事情会想到成本收益分析,可是遇到别人的事情,就很难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是如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这一点值得你多加警惕。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陈思进财经漫画”系列第一部《漫画生活中的财经》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经济学书?

《经济学人》杂志曾指出,“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危机是二战以来最大的”。近5亿个工作岗位的流失、全球经济增速将急剧收缩3%……种种危机,也让我们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中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这是每一位“打工人”都要了解的话题。

今天,燃点为大家带来五本经济学必看书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国富论》亚当·斯密

图源|Google

1.推荐理由

·经济学必看入门书。

·与《美丽新世界》&《1984》并称为“公知入门三本必读名著”。

·美国数据库项目TheOpenSyllabusProject以各大学过去近20年超过100万+门课程为基础,公布了在U.S.News排名Top30的美国大学学生借阅数量最多的阅读书目数据,而《国富论》则名列商科类书籍榜首。

本人高中生,未来想学金融,请大家推荐一些经济学入门基础书籍?

个人建议,可以首先选择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经济通俗读物”——通俗、好看、有趣,才更容易入门。

梁小民老师的《经济学就这么有趣》,是经济学普及类通俗读物的代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院派经济学稍显枯燥乏味,即便你对经济有颇感兴趣,也有可能被过于繁冗难懂的经济理论与数学知识搞得头晕眼花,失去耐心。

所以,当您还没有入门时,建议一方面培养起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打下一些金融与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从培养兴趣角度而言,最好的入门老师就是那些可读性高、趣味性高、阅读门槛低的经济学类通俗读物。

同样,在我高中时,看到过一本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2004年),在当时经济学通俗读物匮乏的时代里,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对经济、金融产生浓厚兴趣的开蒙老师。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很多优秀的经济学通俗读物陆续出版,从内容角度也比茅于轼老师的这本书有趣很多,因此,我们年轻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上面是一张我在今年8月做“经济读物类有声栏目”立项报告的附件,罗列的这五本是栏目首批采选的图书,栏目读者定位,就是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但目前知识相对匮乏的用户。

为什么选择这五本书?原因很简单:通俗、有趣、专业、易读。

简单说一下这五本书的特点。

1、《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个人最为推荐的一本经济学书。作者是哈佛经济学博士、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郭凯。这本书以一个叫“王二”的虚拟人物为线索,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光怪陆离、或平实或荒诞的故事,透彻的解释了一个个经济学知识。

这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涉及到了经济学中的四部分内容:收入与分配、税收、汇率、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房地产、热点经济政策解读等内容。总体而言,我从没见过其他一本书,能从一个小人物的小故事入手,把复杂甚至宏观性的经济学原理解释的如此透彻。

2、《怪诞经济学》

这本书在豆瓣的评论有些一般,但多是因为和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墨特里尼的书籍同名,导致查找不便而已。另外,这本书的作者叫“菲尔普”,看似是个老外,其实是个中国人~

不过,以上这些都不妨碍这本书的可读性。《怪诞经济学》更像是一本完全意义的通俗读本,因为他的涉猎太过广泛,既谈到了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价格与成本,也提到了更多元化的国内外经济政策。

这本书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每篇的篇幅很短,适合当下读者的快速阅读习惯。看目录就知道,内容一定很有趣:

3、《反脆弱》

经济学书籍读书报告 经济学入门必读的6本书?

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就是那本惊世骇俗的经济类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自《黑天鹅》这本书问世之后,“黑天鹅效应”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日常的普遍现象。

如果说《黑天鹅》是一本研究不可预测事件应对方法的书,那么《反脆弱》相当于告诉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

为什么经济学总挂在嘴边的“效率”,在实际生活中屡屡“失效”?

为什么市场之手甚至调控手段总是屡屡失灵?

经济学当中,本就蕴涵很多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甚至衍生出一种叫做“不确定性经济学(UncertaintyEconomics)”的边缘经济学科。而经济学出身的塔勒布,恰好就是一个以研究不确定性、概率性的学者兼作家。阅读这本《反脆弱》,能够使你在未来接受传统经济学、金融学教育时,辩证的看待你所学到的金融知识。

另外,《反脆弱》这本书也得到了诺奖经济学得主卡尼曼、财经评论家叶檀、社科院学者赵汀阳等财经名人的推荐。

4、《合适》

这本书的作者叫坂井丰贵,日本人,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

如何把最有用的东西,交到最需要它的人手中,这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命题。同时,经济学也经常提到“市场失灵”这个词,于是,怎样使得市场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成为近年来很多经济学家研究的范畴。

《合适》这本书用一些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学生择校、恋爱择偶、肾脏移植匹配、物品拍卖等,将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瓦尔拉斯的经典理论贯穿在一起,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展示了“实用经济学”的魅力。

关于这本书我想多说几句。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很善于“钻研”的民族,比如他们的手工制品、精工制品等。《合适》这本书也一样,里面用了很多表格、图片、统计等方式,十分详细的阐述了相关问题:

你很容易进入到那种抽丝剥茧、一点点接近真相的沉浸式阅读当中,最后揭开谜底时,阅读的快感也会降临~

5、《魔鬼理财学》

作者崔鹏先生是《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

这真的是一本充满干货的好书,不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通俗读物,而更偏向于投资理财的观念与经验之谈,在内容中,结合实际案例穿插一些对经济学知识的解读。

很多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也对投资感兴趣;或者说,投资做得好的人,往往对经济也有些见地。你可以通过这本书,掌握一些理财观念,为将来自己做投资做好准备。当然,对任何一种理论与方法,都不要盲目相信与照搬,尤其是理念方面,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与验证。

6、其他好书

知名的经济学通俗读本还包括《牛奶可乐经济学》(已出版多部)、《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也可以加入您的书单。

另外,个人并不是太建议一上来就啃《国富论》、《资本论》这种大部头,或者张五常老师的《经济解释》以及北大汪丁丁老师的一系列书。至少在我身边,推荐这几本书的人,自己都没有读完,哈哈。

至于曼昆的《宏观/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以及同类的书,这些都是高校教材,根本不算是读物,只能是经济教育的工具而已,只要是经济学或者相关沾边专业的学生都会用到,个人就不做推荐了。

希望以上图书,能开启你在经济学海洋中的“奇幻之旅”!

经济学入门必读的6本书?

1.《货币的本质与信用经济的未来》(TheNatureofMoneyandtheFutureofCapitalism)作者:MarkusBrunnermeier&HaroldJames

2.《国富论》(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作者:AdamSmith

3.《资本论》(Capital)作者:KarlMarx

4.《货币的历史》(TheAscentofMoney)作者:NiallFerguson

5.《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作者:OlivierBlanchard&DavidJohnson

6.《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作者:RobertPindyck&DanielRubinfeld

经济学书籍读书报告 经济学入门必读的6本书?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