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财书籍正文

教育类书籍摘抄及感悟200字(爱心与教育摘抄及感悟?)

admin 理财书籍 2023-05-20 08:02:50 0

本文目录

  1. 爱心与教育摘抄及感悟?
  2. 乌申斯基教育文选摘抄及感悟?
  3. 终身教育引论名句摘抄及感悟?
  4. 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摘抄?
  5.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精句摘抄?

爱心与教育摘抄及感悟?

教育类书籍摘抄及感悟200字(爱心与教育摘抄及感悟?)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善于去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

乌申斯基教育文选摘抄及感悟?

时间恰好有这样一种特性,即我们越是聚精会神地测量它,它就拉得越长,于是紧张等待中的分分秒秒就会变成整个整个的小时,而在积极的活动中整整几个钟头都会觉得好像是几分钟一样。

《人是教育的对象》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终身教育引论名句摘抄及感悟?

《终身教育引论》是这次我读的书。读着这本书总是让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其中他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他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书写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

以下使该书中一些打动我的文字和段落,摘录如下: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由各类中小学和大学所提供的基础训练,并没有使儿童和青少年为成年后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单纯的智力活动这个狭窄范围以外,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为基础训练提出新的目标,必须制定、保持和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发展属于每个人的、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损害的独特表现方式。……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个性发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摘抄?

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有哪些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有吸收力的心灵》、《小狗钱钱》、《游戏力》、《捕捉儿童敏感期》、《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教育漫话》、《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正面管教》、《忍住!别插手!》等。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是近代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著作,他的认知发展理论被尊为儿童教育科学中的典范,一生著作颇多,获得过的荣誉也非常多。《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这本著作能够让我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去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

《有吸收力的心灵》这本著作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性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也是教育史上有着非常杰出成就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封笔之作,如果想要了解她的教育思想,这本书就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精句摘抄?

如果我们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教育的基本类型。……(一)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之势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二)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三)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P7-8)

苏格拉底式的教师一贯反对作学生的最大供求者;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而没有去从依赖关系。(P8)

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一个正直的人,他同时就会是一个正直的公民。(P9)

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而不象转让货物。(P10)

所谓顿悟,……,是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知识也必须随着整个灵魂围绕着存在领域转动。因此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P14)

生成来源于历史的几句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人的生成似乎是于不知不觉得无意识之中达到的,但这无意识曾是在困境中以清醒意识从事某事的结果。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精神的每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当下无意识的思想关联承接着有意识的思想,习俗便是德行的承担者。生成的静态形式即习惯,动态形式即超越。(P14-15)

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断更新,这是一个人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而放任自流就是堕落。(P16)

教育类书籍摘抄及感悟200字(爱心与教育摘抄及感悟?)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