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书籍正文

教育类书籍推荐 教师,教育家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dmin 文学书籍 2023-05-12 08:02:27 0

本文目录

  1. 教育家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 对于孩子的教育,你认为是听父母的好还是听老师的好,为什么呢?
  3. 幼教课程都有哪些?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4. 想考教师资格证,有什么相关的书籍值得推荐?
  5. 教师是不是教育家?

教育家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教育类书籍推荐 教师,教育家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最近几十年来好像没有出什么教育家,答非所问!有新的理论提出,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效果明显,受到广泛好评的教育家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几千年来还没有突破孔子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亦步亦趋模仿着孔子。如果一定要区别一下,那就是工作分工。有的是教学第一线,称之为老师。有的是领导岗位,把教学上升到理论,称之为教育家。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这些人也是教育家。

对于孩子的教育,你认为是听父母的好还是听老师的好,为什么呢?

都要听,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要,不能把两者分开来讲,如果分开来讲的话,那不是教育孩子,那是家长和老师在争宠,刷存在感,很无聊,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培养与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这样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教育,而是游戏!

家长和老师同时都有两个角色,家长是老师的角色,老师是家长的角色,缺少一个角色,就不是家长和老师,也就谈不上教育孩子,让孩子听话。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老师,老师不但有大爱还要有使命感,所以,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是一样,角色也是一样。如果把家长和老师分为两个不同的角色,就没有资格和权力谈教育孩子,让很可笑的。

教育孩子不是争风吃醋,刷存在感,而是责任和使命。家庭和学校是紧密相连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家长和老师是相互尊重和信任,因为都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如果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也不会认识与合作。

家长和老师越来越多的矛盾,就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有隔阂,没有信任与尊重,更没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如果家长认识不到学校老师的重要性和敬畏,不如自己回去培养孩子。

学校老师付出的代价比家长多很多,也是家长做不到的,同样,家长的事情也是学校老师不可替代的。家长和老师争风吃醋刷存在感,就是一对“现实版巨婴”!!

幼教课程都有哪些?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1幼教课程有哪些?

我可能回答不全,最好自己到处逛逛,听听幼教的课程……多了去了,不是我不知道,而我不知道还有哪些,五花八门的。

2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里的答案只能算是我自己的观点

2.1最好的教育一定是遵循孩子成长天性的

其实所谓天性,即是孩子成长的规律。

提到早教,时下很流行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一些幼儿园或是早教机构打着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把收费收得很高……给人一种很贵族的感觉,甚至有些家长在聊天的时候就直接说,蒙特梭利就是贵族教育,收费贵死你。我们在边线上的农村,一家蒙特梭利的托管机构,收到5+万一年的收费。哇塞!连我的姐姐也说这是蒙特梭利是贵族教育。我真是无语了。

很多家长自己不学习就光听别人说,都是洋东西好,搬来一套套洋东西,就信得不行不行的,钱大把大把的往外掏。

真正的蒙特梭利教育是什么?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给孩子相对自由的教育,让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学习、了解、掌握、再而萌生思想的过程。

我觉得我小时候才是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尽管我的父母是文盲。每逢下雨玩水、有沙子能玩上好几天……爬树、掏鸟窝、抓昆虫等等。而现在的小孩呢,很多父母不让玩水、玩沙子,理由是太脏,不让外出,太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溺水等。

——我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不是说现在的教育环境比较我小时候更差,我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说明,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在今天受到更多的限制,我小时的环境固然也很差,尤其是安全方面,虽然交通安全没什么问题(我小时候路上只有单车,摩托车都少),汽车是稀有的,有汽车路过,我们都会在路边围观它的,但是其它很多方面有安全隐患,小伙伴们经常有摔跤骨折的事情,溺水事件也时有发生……

这里也不说反对蒙特梭利教育思想,而是我觉得作为家长,你应该亲自去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不光是听我在这里讲点皮毛,更不能听商业机构介绍蒙特梭利,他们可能也会讲给你听,但是更多是引导你的消费的做法,而不是真正教你如果教育,除非是专门花钱去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的。

当然,我还要解释,蒙特梭利并非就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有很多教育思想家各种教育思想可以学习与参考。比如被称为早教第一人的卡尔威特,他的教育方法,很多现代人是不敢苟同的,但是卡尔威特教自己孩子,看是愚笨,结果23岁当大学教授,不了解的人以为是天才,实际上就是普通成长起来的,而且很多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良好的性格、没有健全的人格……于是卡尔威特接受一切专家来考察、检验,他的孩子性格良好,而且优异,人格健全,不会说是智商高情商低或是眼高手低,或是高分低能,没有,统统都没有……在今天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动手能力强、善良、体能好、性格好、习惯好……即便这样,在市面上看到卡尔教育思想的书都是被整理过的,很多他自己原来的思想,后人不敢照做的,被删掉或被稀释掉……你知道,出版社也是要赚钱的……也是要迎合消费者的。

其实大道至简,单纯问最好的教育是什么,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有共性的内容可以参考别人的东西,如早期学习语言、体育锻炼等等,但是每个人都很多个性的地方,越是长大个性越强,只能给个指导思想:因材施教!

2.2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来自父母的

小时候,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父母把我们送到学校的时候,或者是家访的时候(现在还有家访吗)父母往往会说“老师,我孩子就拜托你了,如果他不听话,你就打他,没事的。”这样的话,放到现在有很多争议,我不想争论,我只想讨论以前家长的心态,以往我们都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读书会什么都会慢慢变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慢慢懂得最好的教育往往来自父母。

其实每个父母本能里都能教好最开始几年的教育,很不幸的是时代的变化让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甚至人性都发生了大大的变化。

对于小孩来说,小孩的全世界只有父母,父母就是小孩的全世界,所以,崩塌的家庭对于幼儿而言就是世界崩塌了,所以,单亲家庭甚至无亲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问题更多。所以,对于教育而言,父母是小孩最早的教育计划、执行者,也是小孩教育最关键的人,没有之一。

所以,通过塑造小孩的全世界来塑造小孩,是可行的。

只是我们往往对这样的想法或观点存在疑虑。小时候我小孩好像没什么问题啊,越长大越有问题。凡事有因有果,有果必有因,你家小孩的问题不是凭空出现的。小时候,小孩的问题往往没有显现出来,教育存在很多共性的东西(你会发现所有正常的幼儿都可能、聪明)随着父母、家庭对小孩影响加深,问题才慢慢显现出来;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缺点往往自己是看不见的,随着小孩成长,越来越成为一个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行为,越来越往独立发展时,你看到了另一个人(小孩)的缺点(所以作为父母也需要经常反省自己)。

2.3家长成长是第一步

当你看懂2.2的道理,作为教育孩子的关键人物,你为人父母,又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梯队的人、关键的物,你怎么能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去教育小孩?

所以,作为家长,你必须成长。

没有已经会教育小孩后才生育第一个小孩的,往往初为人父母的时候,茫然一片,我也不例外,纵然看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但是真正遇到自己小孩子出生的时候,感觉自己无知。所以,最初那一两年里,除了工作、照料以外其它时间,全部用在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上,幸运的是,如今信息技术发达,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获得迅速而且低成本,不幸的是,如果你不懂得独立思考,不系统考虑,你都掉坑里——太多商业机构为了利益不惜引导你,甚至误导你……

最开始两年,关注生理多于心理方面,随着小孩成长,越来越多关于心理方面,同时在不断反省自己和观察别人。

2.4性格培养优于智力培养

前提是你家孩子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先天性智障之类的疾患不在我讨论范围内。

我们所看到的孩子都是极其聪明的孩子,性格各异。

各种调查研究表明,孩子的成就更多取决于性格,而非智力,相反,大多天才儿童长大后成了反而教材的比比皆是。

不过多叙述,自己多看看,这方面的例子、正反例子都很多,说明性格优于智力。所以,教育的时候,不要再嫌你孩子笨了,得多关注性格的发展。现实把脸打得啪啪响,只要考试好(大多人认为是智力水平象征,实际不然),便可以乱来……

2.5把孩子当大人,但孩子还是孩子

什么情况下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但是你也要时刻记住,你家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把孩子当大人,是要你尊重你的孩子;把孩子当孩子,是要你教育教导孩子。

如果另一个大人做了一件不顺你心的事情,你会随便打骂别人吗?但是换作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会打骂自己的孩子。

小孩不会做的事情,很多父母就缺乏耐性,随便对小孩子进行批评责骂。

最近有个现象让我很难受,那就是在游泳池游泳的时候,经常听到岸上的父母对在水里游泳的孩子的批评和责骂“这样都不会”“把身子放平点”“双手张开点,用力划水”“用脚蹬水啊!”“蠢过猪!”……基本上都是抱着一种世外超人对自己的孩子狠铁不成钢的语气。我听不下去,也不好随便干涉陌生人教育自己孩子,我滚远点游泳。

总得来说,在情感上,把孩子当成人,尊重他应该有的想法和好奇,并且与他交流你的想法;在能力上,孩子往往都不如成人(在家长眼中往往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是需要你好好耐心教导,正是你作为家长存在的价值。——说极端的话,如果一个孩子在情感上不能依赖父母,在能力上不能依赖父母,这个孩子与孤儿有什么区别?无区别。

什么叫孤儿,就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没人教的孩子。

3如今的教育环境

简单总结一句话:教育亦是拼爹!

拼爹钱多。有钱才能买来孩子想要的东西的物质基础。

拼爹时间多。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拼爹知识多。比如,你还不知道孩子竟然还有情感需求?而且还是刚出来的孩子。

拼爹性格好。性格会像基因一样遗传。

拼爹才华高。有才华,往往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拼爹意识高。意识是行动的基础啊,没有教育意识怎么教育。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但也有基因变异的,可以看看《哈佛风雨路》

------

暂时没时间写,先列个提纲,看到提醒我一下,我来继续完成它!

第2版修改,还是没完成,有时间继续

2019.7.8第三版

想考教师资格证,有什么相关的书籍值得推荐?

关于考教师资格证,问题吗。我没上过学,我还真不懂的使用什么教材。外行人,很抱歉,谢谢吧。,,,

教师是不是教育家?

教师是不是教育家?

要说清楚教师是不是教育家,我们就需要先定义一下教师和教育家。

我认为,教师分为广义和狭义。

一般说来,广义的教师指凡是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就具备做教师的资格,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教师了。

狭义的教师准确的讲是在国家认可的学校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

而我们要定义教育家这个名词,还得先说一说什么是“家”

中国古代有很多“子”: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这里的“子”就是和现在的“家”差不多。

什么是“子”和“家”呢?

“子”和“家”就是在某一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或者成就、对这个领域有重要影响或者引领作用的人。

明白了“子”和“家”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谁都可称“子”和“家”的。

我写过小说,有人就误叫我作家,每当有人这样误叫的时候,我是一定要赶快纠正的:“我是作者”。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因为写了一本书,就被称为作家,而且自己也自以为就是作家了,这个我深深的不以为然。

所以,教师是教育领域的一个践行者,而教育家是教育领域的引领者。二者是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的。教师通过努力可以成为教育家,但教师不等于教育家

(注:图片来自网络)

教育类书籍推荐 教师教育家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