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书籍正文

英国历史书籍推荐,有哪些讲的好的全面细腻的历史书推荐呢?

admin 哲学书籍 2023-05-10 12:36:48 0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英国有哪些航母?
  2. 英法德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3. 有哪些讲的好的全面细腻的历史书推荐呢?
  4. 谁能推荐几本能够客观公正地讲述“鸦片战争”那段历史的书籍?
  5.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上英国有哪些航母?

英国历史书籍推荐,有哪些讲的好的全面细腻的历史书推荐呢?

谢邀,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英国航空母舰的发展沿革。

老牌日不落帝国英国,算得上航空母舰的开山祖师爷了,早在一战结束前夕,初步认识到飞机威力的皇家海军,就将巡洋舰“暴怒”号拆除炮塔后改装为能够起降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但“暴怒”号上还有舰桥和桅杆,对飞机起降威胁很大,所以实战价值不高。

1918年9月,英国人用客轮改装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装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HMSArgus”),因为其独特的外观,“百眼巨人”号又被称为“针线盒”。

“百眼巨人”号针线盒

1924年2月,皇家海军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专用航空母舰“竞技神”(“HMSHermes”)号下水。“竞技神”号的排水量达到了10850吨,载机量22架。

“竞技神”

号(爱马仕)

同年,利用战列舰改装而成的“鹰”(HMSEagle)号航空母舰下水,最大载机量上升到30架。

受到《海军协定》约束,一战后英国航母的发展速度较慢,1937年4月,声名卓著的“皇家方舟”(HMSArkRoyal)号航空母舰(2代)下水,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旗舰。1941年5月,“皇家方舟”号参加了围剿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其搭载的“剑鱼”式鱼雷机在行动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宣告航空母舰挑战战列舰主导地位的时代来临。

1941年11月14日,“皇家方舟”号在地中海被德军潜艇击中,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沉没,托这艘名舰的福,战舰虽然沉没,但舰员只有1人死亡。

“皇家方舟”

1939年,“光辉”级“光辉”(HMSIllustrious)号航空母舰下水,1940年11月11日,从“光辉”号航母上起飞的19架鱼雷攻击机空袭了意大利舰队驻地塔兰托港,重创了一艘意大利战列舰,击伤战列舰3艘,击伤意大利巡洋舰及辅助舰各2艘,直接把意大利舰队打成了半身不遂。突袭塔兰托的胜利向世界展示了海军航空兵的巨大威力和超高“性价比”,也为日后日本联合舰队空袭珍珠港提供了灵感。

“光辉”

1942年12月,比“光辉”级更加强大的“不赦”级“不赦”号(HMSImplacable)航空母舰下水,该级航空母舰的最大载机量达到80架,战斗力与美军主力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不相上下。“不赦”级航空母舰先后参加了轰炸德国海军“俾斯麦”级“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行动和登陆冲绳岛战役,并参加了日本受降仪式。

“不赦”级航空母舰

1946年3月,全新一级的“鹰”级“鹰”号(HMSEagle)航空母舰下水,其最大载机量为100架,但由于二战结束,这一级航空母舰能发挥的实际作用已经基本上超出了其设计需要,所以“鹰”级航空母舰一共只建造了2艘(另一艘是新“皇家方舟号”3代),于1980年代退役。

在二战期间,英国还建造了10艘“巨人”级轻型航母和4艘“半人马”级轻型航空母舰,但这些航空母舰下水时间太晚,大都没有赶上二战。同时,英国还向美国租借了35艘护航航空母舰,这些舰船在二战结束后归还美国。

二战结束后,由于国力严重衰退,英国停止了新航空母舰的建造并处理了绝大多数现有航母,到1960年代,一共只保留了3艘航空母舰,即25000吨的“半人马”级新“竞技神”号和36800、43000吨的新“鹰”号和新“皇家方舟”号(3代)。

新“皇家方舟”

号4代

随着冷战加剧,经过与内阁漫长的讨价还价,皇家海军于1973年以“直升机重巡洋舰”的名义开始建造新一级轻型航空母舰。即排水量20000吨左右的“无敌”级航母,该型舰共建造3艘,即“无敌”号,新“皇家方舟”号(第4代皇家方舟号)和新“卓越”号。首舰“无敌”号(HMSInvincible)于1977年下水,与新“竞技神”号一同参加了1982年的马岛战争,立下战功。

20世纪末,面对“无敌”级航母陆续退役,皇家海军将无航母可用的窘境,皇家海军于1997年启动了新型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即单舰造价高达62亿英镑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HMSQueenElizabeth)于2014年下水,2017年加入现役,次舰“威尔士亲王”号(HMSPrinceofWales)于2017年下水。“伊丽莎白女王”号满载排水量达6.5万吨,最大载机量40架,是皇家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战舰。这一级航母的下水,使得英国重新成为第二大航母强国。

“伊丽莎白女王”

然而,“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下水后却问题不断,首先是航母密封性不佳,多次发生进水事故,导致舰员天天在“泡澡”阴影中提心吊胆,其次是舰载机迟迟不能落实,航母长期“裸奔”,第三是“小马拉大车”,航母的全电动推进系统总功率只有100多兆瓦,导致航母最大航速只有27节。而中国“辽宁”号的总功率是149兆瓦,最大航速29节。而“威尔士亲王”号虽然下水,服役时间却一再推迟,由于缺钱,不得不把原定搭载的固定翼飞机改成直升机,这使“威尔士亲王”成了一艘大型直升机登陆舰。

总的来说,航空母舰是大国国力的一个标志,英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史,就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国力演变史,虽然英国人理想很丰满,但无奈现实很骨感,所以有人说,英国的航空母舰发展,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自1924年以来,中国几代海军人魂牵梦绕,始终想要拥有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陈绍宽将军,肖劲光将军,刘华清将军为了这一梦想不懈努力,但壮志未酬。而今中国已拥有2艘航空母舰,第三艘也在紧张建造中,中国海军的今天,可如你们如愿!

英法德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英法德三个欧洲国家,近几百年搅得世界动荡不堪,他们有时俩俩联盟,有时又突然对立,这三个国家究竟有怎么样的历史渊源,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从人种来看:人被划分为四大人种,而这三个国家都是属于高加索人(白人,欧罗巴人)没有任何问题,再细分的话这三个国家都可以划分到高加索人——波罗的海类型;从血统和种族上看:我们都知道欧洲文明起源地中海,所以最早认为正统文化是南欧希腊人,罗马人或者拉丁人建立起来的政权,其余种族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相当于中国华夏文化四周的戎夷蛮狄。现今英国的英格兰是纯粹的日耳曼人后裔,其余三个地区都是凯尔特人;法国简直是一个大杂烩,这片土地换过太多人当主人了,总体来说法国南部以拉丁血统为主,而北部属于拉丁和日耳曼的混合人种;德国的主体为日耳曼人不用多说;从语言文字上来看:整个欧洲都是属于印欧语系,这个语系又分为八大语族,其中法语属于罗曼语族(或称拉丁语族),而德语和英语都是日耳曼语族;整个欧洲的字母体系文字都是源自于腓尼基人的音标文字,经过不断发展衍变才有了欧洲诸国现在的文字,所以当你会一种欧洲语言时候,你学习欧洲其它国家的语言就会很轻松的原因。有了上述铺垫,再来分析英法德三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渊源。

三个国家之间以往细碎的历史就不多做赘述。我们从矮子丕平说起,他取代了原本的墨洛温家族成为了法兰克王国实际掌权人,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之后他的儿子查理曼大帝开疆拓土,建立查理曼帝国(800年),将西欧大部分土地划入自己的辖区。可是因为内部宗教和语言的矛盾,查理曼大帝死后(814年),查理曼的三个儿子将帝国分成三块,分别为东、中、西法兰西王国。而这三个国家就是现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雏形。

公元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这与之后成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年成立的纳粹德国)加以连论,二战结束后分为东德和西德,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国终于统一。到了公元987年,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绝嗣,雨果·卡佩建立起卡佩王朝,法兰西王国所取代了西法兰克王国。其中卡佩王朝的三个支系分别在这片土地建立了瓦卢瓦王朝(1293年~1589年)、波旁王朝(1589年~1830年)奥尔良王朝(1830年-1848年),当然这中间还经历了法兰西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792年~1815年)。之后法国政权更迭不断,复辟和推翻一直从来没有停止过,加上中间穿插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现如今的法国推算的话已经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了!英国历史较为简单,1536年,英格兰吞并威尔士,1707年苏格兰也并入英格兰,1801年英格兰又与爱尔兰合并,而大部分的爱尔兰地区又在1949年建国,剩余的土地就是现在英国的版图了。因为英国至今都保留君主,所以整个英国历史都可以用某某王朝来划分。

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除了两次世界大战,英法一起打德国;英法之间曾经爆发过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拿破仑七次对抗的反法同盟多次都是由英国牵头,英国和法国大小战争不少于十次;法国和德国接壤,自从查理曼死后,两个国家因为利益就是一直死磕,比较大一点的战争有1618年爆发的宗教战争,主要参战国就有法国和德国,1870年又爆发了普法战争,所以法德之间,英法之间都是世仇。整个欧洲历史就是这三个国家的战争史一点都不为过。(欢迎补充英法德三国之间的战争)

到了二战以后,成为废墟的英法德终于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不能再内耗下去,联合才能打造一个强大的欧洲,至此这么多年过去这三个国家终于没有打仗了,估计这也是历史上最长时间三国之间没有爆发战争了!

有哪些讲的好的全面细腻的历史书推荐呢?

从近代开始说吧

袁式当国,再往前:从晚清到民国,再往前可以看写曾国藩和天平天国时期的:战天京,再往前小说的话看看帝王三部曲,二月河写的康熙,雍正,乾隆

明朝就看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可以了

元朝没研究

宋朝看:如果这就是宋史,写得也很好,有当年明月的风格,有些地方写的很精彩

唐朝看得少,看看唐砖的(开玩笑的)

再往前最近在看大秦帝国(孙浩晖)

秦和唐中间,汉和五代还没开始看。就读过三国演义,个人预感三国志可以好好读一读。

历史休闲通读,如果不做学术,仅仅是读史使人明智,先把这些看完吧,个人认为都不坑,可以收藏在家里,煮茶看书!

谁能推荐几本能够客观公正地讲述“鸦片战争”那段历史的书籍?

不存在某本书绝对客观。每一本书都有他自己的立场。要想达到客观的效果,必须从各方面了解各方的说法,然后自己形成尽量客观的认识。

英国方面,推荐【英】蓝诗龄:《鸦片战争》。

中国方面,推荐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这边还可以推荐茅建海的《天朝的崩溃》,但是这本书实际上是论文集,没有系统介绍战争的整个历史进程。而且这本书只讲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如果要了解鸦片战争全貌的话,不推荐这本书。如果已经对全程有大致了解了的话,可以读这本书了解细节。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学家钱穆说:“未通古人之心,焉知古代之史?”意思是,读史,主要是要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读史通心,才可望消除精神障蔽与时空界隔,进入历史传统深处,直抵古人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著名作家和学者王充闾先生对怎样学史,做了精辟分析,他有三个观点,值得学习:

读史是一种今人与古人的灵魂撞击、心灵对接、生命叩问。俗话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这种“替古人担忧”,其实正是后世读者一种心灵的参与和介入,它既是今人对于古人的叩访、审视、勘核,反过来也是逝者对于现今还活着的人的灵魂的拷问。读史的人只要深入到人性的深处、灵魂的底层,加以省察、比证、对照,恐怕就不会感到那么超然与轻松了。

首先应能设身处地地加以体察,也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情境中去进行察核。南宋思想家吕祖谦有言:“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借用钱锺书的说法,就是“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

其次是强调感同身受,理解前人。研究历史文化的朋友都知道,苛责前人,率意做出评判,要比感同身受地理解前人容易得多。而换位思考,理解前人,却是一切治史以及读史者所必不可缺的。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说过:“凡读古人之书,论前人之事者,盖当略其迹而原其心。”法国年鉴学派的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也曾指出,“长期以来,史学家像阎王殿里的判官,对已死的人任情褒贬。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人们内心的欲望”,而“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

三是在读人、通心过程中,不仅仅限定在作为客体对象的历史人物身上,同时也应对于作史者进行体察,注意研索其作史的心迹,探其隐衷,察其原委。对此,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有十分剀切而深刻的体会。他说:“人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如《史记》须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纪传中,凡遇挥金、杀人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他一生著书旨意。”

王充闾先生的这些观点,对我们如何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英国历史书籍推荐有哪些讲的好的全面细腻的历史书推荐呢?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