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书籍正文

阅读红色书籍的目的(关于红色阅读的书籍有哪些)

admin 儿童书籍 2023-03-23 12:33:29 0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和稀缺的。

红色经典是“工农兵文艺”,作为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它们以几千年来一直被忽略、被蔑视的底层普通平民为主人公,把他们塑造成英雄。我们可以认为,它传导的也是一种地道的平民精神。它的平民精神不同于“五四”时的俯视平民、怜悯平民,而是平视加仰视。近距离的平视,使得平民特别是农民的日常生活以从未有过的细腻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只有像柳青、梁斌、浩然这样真正熟悉农民、热爱乡村生活的作家,才能以那样的深情描绘出蛤蟆滩、千里堤、白洋淀、东山坞的自然景色,在渲染时代风云之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农民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梁生宝、朱老忠、萧长春这些人物确实比实际生活中的农民更高大。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

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五四”对“个人”的发现,其积极意义巨大,个体权利被尊重是现代性建设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关注个人、尊重个人并不等于个人利益至上、不讲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如今的语境中也可转译为团队精神。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前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

红色经典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它传导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红岩》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超强意志力。红色经典符合毛泽东关于文艺“高于生活”的美学思想,它的超越精神不仅体现于主人公精神气质的方面,也表现在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美学境界的超越性:读者即便知道了林道静不等于杨沫,或江华不同于马建民,知道了真实的威虎山并不像小说里写得那样险峻、琼海的“南府”有别于电影或舞剧里的境况,也还是喜欢陶醉于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因为作品将大家导入了一种更美好的彼岸世界。

(摘编自张江《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

材料二: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一是思想的觉醒。主要体现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引领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探寻救亡之道,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道路其实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辛探索、严肃思考之后的必然选择。思想启蒙犹如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生的希望。今天,对国家命运的严肃性思考、对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思想性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思考题和必答题。

二是新人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民智,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的觉醒与成长上。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的启蒙、感召下,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救亡的危机,并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这种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甚至是实验实践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因信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理论,联合13人成立北京工读互助社实验小组,最终失败;毛泽东也曾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温和改良,后来发现终是走不通,最终坚定了革命道路的选择。因为一代新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成为了中国的道路。

三是普罗大众的觉醒。五四运动过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意识到,“必须要让民众直接出来解决问题,光靠学生不行,必须要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到改造整个社会的斗争中来,中国才有希望。”后来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压力下,北洋政府才没有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于李大钊等人的宣传启发,以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正在觉醒,这个觉醒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必将在未来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

《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

(摘编自曹巧兰《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时代和受众所欢迎的红色经典,拥有和当下许多文艺作品不同的精神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B.红色经典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并不矛盾,前者在今天也能近似地作为“团队精神”而被我们理解。

C.红色经典虽然在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有所虚构,但是在革命浪漫主义的主导下,依然吸引着广大读者,魅力十足。

D.五四爱国运动最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李大钊和陈独秀二人思想意识的逐步转变,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色经典的平民精神,在作品中表现为描写平民时视角发生转变,在作家身上表现为对平民及其所在环境倾注真感情。

B.红色经典中,有的农民形象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可信,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

C.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在当代,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思考,都应当是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

D.在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不同革命道路的比较和实践,陈延年、陈乔年就不会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

3.下列各项中,最符合“红色经典”特征的一项是( )

A.鲁迅1918年创作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1959年柳青的《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为线索,表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C.叶圣陶1924年创作的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讲述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因军阀混战而举家逃难时种种可笑又可鄙的行径。

D.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潜伏》,讲述1945年国民党情报人员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敌人军统机关的地下党的故事。

4.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5.有人认为,对于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完全相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白

老骈喜欢书法,从前当局长,担心在位上因此分散精力,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故一直深藏不露。从局长位置退下赋闲在家,老骈开始公开发展自己的爱好,并尝试参加各类书法赛事。

市书协联合一家房地产企业,搞了个“鳌头杯”一年一度全市书法大赛。因为这家企业注册是“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且专门在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周边拿地,企业就用“鳌头”为赛事冠名。

“鳌头杯”共设置有金鳌头、银鳌头、铜鳌头和泥鳌头四个奖项。金、银、铜奖一般先行揭晓,“泥鳌头奖”属纪念奖,获奖面较大。为吊大家胃口营造气氛,“泥鳌头奖”在颁奖现场才予以公开。老骈第一次参加“鳌头杯”赛事,获得了“泥鳌头”奖,他很是高兴,并不在乎没有得到大奖,“闹和着玩呗,贵在参与”。

客观地说,老骈创作的书法作品,质量原本很高,特别是他在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用留白手法,让业内人士大为赞赏。但老骈参赛作品署的是艺名,评委圈子里并没有人和他熟悉,当然也不会予以“关心”。而金、银、铜奖名额寥寥无几,能否入围,除了看作品质量,还要充分采纳赞助单位意见,赞助商也没有人注意老骈那个艺名,这样一来,老骈其实就吃了亏。当老骈现身领奖时,这才有人认出他来。

一年时光转眼过去,又到了“鳌头杯”赛事开启之时。老骈特意挑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上乘作品,再次寄送给组委会。不久赛事揭晓,老骈竟斩获了“金鳌头”奖。“金鳌头”奖只有一名,上台领奖时,老骈思前想后,忽然感到局促不安。

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夏和书协主席老胡共同为老骈颁奖,小夏意味深长地对老骈笑道:“老局长,您藏得很深嘛,请您千万不要担心,现在您不在位置上,条条杠杠对不上!”老胡附和说:“老局长留白技艺超凡,金奖落在您身上,只要有一个理由就足够,那就是实力。”老骈听了两人的安慰,这才安心领奖。

颁奖那天,组委会通常将得奖作品一并展出。老骈尽管捧了个金奖,但他感觉其它作品都有可鉴之处,就挤到人群中认真观赏。“哎,您说,这书法比赛,不要也掺和着什么乱七八糟事情,听说这次捧走‘金鳌头’的,还是什么局长!”“老兄多虑,人家老骈那局长早就不干了,况且他在位时口碑很好,再说您看他这幅金奖作品,仅这留白手法,就余味无穷。”“退下来毕竟影响力还在嘛,你可能没听说,新任的住建局长老顾,当年和老骈在同一个部门呆过,据说还是老骈的得力助手。”说话的两人没有发现老骈,老骈无意中听到他们小声对话,霎时感到毛骨悚然。

之后,老骈依旧像往常一样,在家关起门,一门心思练书法,他不再参加任何赛事。书协主席老胡打来电话:“老局长,今年的比赛,怎么没看到您的作品?赶快补交一幅,还来得及。”老骈推辞说:“金奖的瘾都过了,还去凑什么热闹?”

又过了两年,住建局长老顾调回外地老家,经过整顿,比赛也逐步规范。老骈在心里合计了一通,如今在台上的领导,自己基本都不认识,于是他重新做出决定,准备参加“鳌头杯”赛事。“老金,今年赛事开启,劳请您届时提醒我!”得知老骈想再次参赛,好友老金很是开心。老金是老骈在赛事期间结识的书法界好友,老骈的内心,其实还是想以作品会友,和业内人士加强交流。

赛事揭晓的时间很快到了,老金在心里为老骈祝福,老骈的作品先前他看过,几年一过,老骈的书法作品更是登峰造极,留白手法十分老道。“得不了‘金鳌头’,银鳌头”还是有把握的。”老金对同在现场的老骈说。老骈的视线落在主席台背景呈现的一幅书法作品上,他似乎没有听清老金的话语,笑着摇摇头。

金、银、铜三项大奖逐项开启,紧接着“泥鳌头奖”也宣读完毕,仍旧没有听到老骈的名字。老金着急得抓耳挠腮,替好友老骈惋惜。“老骈,看来这赛事还真有问题,你一旦在官场完全没有了影响力,人家就彻底抛弃了你。”

“这倒也不是!”参观完获奖作品展,老骈请客和老金“喝两杯”。老骈席间和老金交心,他后来并没有寄送作品参赛。“老骈,那你这是玩的哪一着?”“还是和你说一声吧,市里新到任的井副市长,是我的侄女婿,而且他还分管国土工作。”后面的话老骈虽然没有再继续说,但老金已经全部领会,他在老骈面前伸出大拇指,真心为这位好友点赞。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骈在书法艺术方面颇有造诣,当局长时不参加书法比赛,一是担心精力不够,二是担心被“有心人”钻空子。

B.老骈的书法作品原本质量较高,但是他第一次用艺名参加比赛,只获得纪念奖,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现状。

C.小夏和老胡在给老骈颁奖时说的一番话,交代了老骈获金奖的真正原因,也让老骈感觉到自己获奖是实至名归。

D.老骈开始告诉老金自己要参赛,最后又放弃,令人不解;直到老骈说出他和井副市长的关系,才使人茅塞顿开。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情节安排精巧,“闹和着玩呗,贵在参与”“霎时感到毛骨悚然”等对老骈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使他最后弃赛水到渠成。

B.获奖书法作品展上两个观众的对话,刻画了特定情境下的旁观者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作为老骈的好友,老金对老骈最后一次没有获奖深表惋惜,并把原因归结为官场因素。和老骈的格局对比,两人境界高下立判。

D.小说围绕“老骈参加书法比赛”组材,退休参赛——得纪念奖——荣获金奖——闭门练习——放弃比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8.请分析老骈的形象特点。

9.小说的标题“留白”,有哪些含义?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手等。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

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初,一行求访师资,以穷大衍,至天台山国清寺。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僧于庭布算声,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也?”一行承其言而趋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道士邢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非圣人而何?”

赞曰:术数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变告无疑。

(节选自《旧唐书•方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B.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C.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D.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坟籍,又称坟典,古代圣贤所作的经史书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四部典籍皆已散佚。

B.沙门,即勤修道业和息诸烦恼的意思,是对出家的佛教徒的通称;也指佛门。例如孙悟空曾言“老孙一向秉教沙门”。,

C.七曜,又称七政、七纬,源于古人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是对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总称。

D.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之间的敬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一行博闻精思,深受他人称誉。少年博览群书,研读经书《太玄经》并且撰写书籍,获得无上肯定。

B.僧一行洁身自好,不为荣利所动。武三思欲结交,他有意远离,后遁入空门;皇帝征召,他称病不应。

C.僧一行履职尽责,工作坚守原则。他任职期间寻访安民之策,直言进谏,甚至指出公主嫁妆有违礼制。

D.僧一行好学笃行,求学不辞辛苦。无论是道士尹崇还是天台山的高僧,他都主动登门拜访,求学问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浄皆此类也。

(2)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

14.根据僧一行的传记,你是否同意传记后赞语对天文学家的评价?简要说明理由。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关山月①

[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本诗作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此时诗人被贬到四川内地闲居,被讥为“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一因一果,交代宋金双方议和的现状,初步表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

B.夜晚听到边关瞭望台上报更的刁斗声,诗人不禁回首往昔经历,自怜青春不再。

C.壮士吹起了笛子,但其中心绪却无人能懂,昔日的古战场如今只剩下月光空照。

D.争夺中原的战事自古就有,而苟安的朝廷却无心收复失地,这让诗人不能接受。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刻画行人攀登蜀道动作小心、神情惶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一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你接种过我吗?你了解我的“前世今生”吗?

我的前世,是一个直径约100纳米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年年末,我开始出现在人类视线中。我不断复制自己,制造了一支邪恶的病毒大军,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科学家把我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并将我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科学家紧急攻关,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对我展开密集研究。他们将我放在Vero细胞里培养,并从中选出一株适合制备疫苗的毒株——CZ株。从此,我与我的病毒家族决裂,走上了协助人类抗击疫情之路。在疫苗生产车间,从“孕育”到“出生”,我要经过六大步骤——培养、灭活、地化、配比、灌装、包装。

从细胞培养到疫苗成品,我经历了漫长的48天。每进入下一个环节前,质检员都会对我进行严格体检。只有每项指标都合格,我才能被允许最终出现在你们面前。冷藏货车将我送到一个接种点,等待接种的人排起长队,有的镇定自若,有的眉头紧锁,但眼眸中都闪烁着坚毅和希望。取出、抽拉、推送,我缓缓进入一个温暖的身体。

再见啦!我将从这里获得新生,一点一滴,为这个世界注入希望和力量!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诞生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类大规模接种

B.诞生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日前人类正在大规模接种

C.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类大规模接种

D.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人类正在大规模接种

阅读红色书籍的目的(关于红色阅读的书籍有哪些)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孕育”“出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B.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慢”更是对美食品质的保证。

C.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李白崇尚自由,个性浪漫洒脱,于是诗中就有了“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七、语言表达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意通顺,不超过80个字。

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日前已完成初次评审,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风火轮、追梦、天行、星火共10个名称作为命名范围,于2021年1月20日12时起至2月28日24时止,开展网络投票。

据介绍,本次征名共收到有效提名39808个,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提名人员年龄最大95岁、最小7岁。2020年10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有效提名进行函审。此次评审在前期函审基础上,评选出10个候选名称。本次网络投票后,将结合公众投票和评审委员会意见,确定前三名排序。按程序报批后,最终确定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于“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之际择机公布。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笑似乎是对挠痒痒的一种下意识反应。当你被挠痒痒的时候,_________,即使它并非真的令人愉快。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对挠痒痒的反应可能是一种原始防御机制。比如婴儿虽然缺乏社交和语言技能,但是当他们被挠痒痒时仍然会发笑。此时的大脑会发出指令,以便快速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_________,“挠痒——发笑”更可能是父母和孩子最早的交流形式之一,挠痒痒作为一种游戏形式可以帮助父母与婴儿沟通。为什么_________?这得归功于我们的小脑。当你试图挠自己的时候,你头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小脑会发出信号,告诉人脑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给予反应。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

生命赞歌 家国情怀 审美鉴赏 科学之趣

文化传承 英雄情结 思辨创新 自然之美

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署名为“辛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D

2.B

3.B

4.①采用引用论证,引用海涅名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论证的说服力;采用比喻论证,把“思想”比作“闪电”,把“行动”比作“雷鸣”,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论证语言的生动性;③强调思想、思想觉醒的重要性(思想对行动的先导作用),引出后文观点。

5.参考示例:

(一)同意

①材料一、二都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精神、思想性:红色经典有平民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觉醒年代》关注思想的力量、思想觉醒的过程。

②材料一、二都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红色经典的人物鲜活有魅力;《觉醒年代》人物塑造真实立体,可信可亲。

(二)不同意。

①材料一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包括工农兵立场、集体主义精神、革命浪漫主义;材料二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叙事线索和背后的内在核心,包括从思想觉醒到新人觉醒再到大众觉醒的过程。

②材料一是从整体上谈红色经典作品成功的原因,材料二只谈了《觉醒年代》这一部剧成功的原因,所以二者并不相同。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广大民众的觉醒”“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错。李大钊和陈独秀属于先进知识分子,不是广大民众的典范;他们的思想转变,只是说明他们意识到了要推动民众觉醒,不是民众觉醒的直接事例。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错。原文是“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有的农民形象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可信,是因为他们仍然有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材料中有关红色经典的阐释是“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结合年代、题材、影响力等因素考虑,B是最贴近红色经典概念的作品。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画线句是“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这是引用论证,也是比喻论证。海涅是德国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引用海涅的名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论证的说服力;“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运用比喻论证,把“思想”比作“闪电”,把“行动”比作“雷鸣”,“思想”和“行动”都是抽象的东西,而“闪电”和“雷鸣”都是具体可感的东西,此句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论证语言的生动性;

这句话强调了思想、思想觉醒的重要性,引出后文观点。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学生可以同意题干中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无论哪种看法,都需要从文中找出具体理由。

比如同意题干观点,可从成功的原因和人物形象塑造两个角度分析。成功原因角度,材料一认为“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可以认为,它传导的也是一种地道的平民精神”“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即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精神、思想性:红色经典有平民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材料二认为《觉醒年代》“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即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精神、思想性:《觉醒年代》关注思想的力量、思想觉醒的过程。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材料一认为“《红岩》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超强意志力”,即红色经典的人物鲜活有魅力;而材料二认为“《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即《觉醒年代》人物塑造直实立体,可信可亲。

如不同意,可以从如下角度分析,材料一认为“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包括“红色经典是‘工农兵文艺’”“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红色经典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可见材料一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包括工农兵立场、集体主义精神、革命浪漫主义;而材料二则认为“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材料二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叙事线索和背后的内在核心,包括从思想觉醒到新人觉醒再到大众觉醒的过程。

再者,从材料一的开头句“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可知,这是从整体上谈红色经典作品成功的原因;而材料二“……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则只谈了《觉醒年代》这一部剧成功的原因,所以二者并不相同。

6.C

7.C

8.①书法造诣深厚。他在书法作品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用留白手法,让业内人士大为赞赏。②为人低调谦虚。首次参赛用艺名;获金奖仍观摩其他作品;作品登峰造极仍想和业内人士加强交流。③内心坦诚无私。新任分管国土工作副市长是亲戚,担心这会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而退赛。

9.①“留白”在文中指书法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作者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②“留白”也指老骈在听到观众的对话后,揣摩到自己获得比赛金奖的真正原因,从此远离比赛,给其他的书法爱好者留下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留白”还指当老金因为老骈没有参赛而感到遗憾时,老骈说到新任的副市长是自己的侄女婿,对话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C.“交代了老骈获金奖的真正原因”错误。从“意味深长”一词和下文“新任的住建局长老顾,……据说还是老骈的得力助手”看,老骈此次获金奖应该有被照顾的成分。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C.“和老骈的格局对比,两人境界高下立判”错误。从上文“老金着急得抓耳挠腮,替好友老骈惋惜”和下文“伸出大拇指,真心为这位好友点赞”来看,老金性格率真,真心为朋友着想。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根据“老骈创作的书法作品,质量原本很高,特别是他在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用留白手法,让业内人士大为赞赏”可知,他书法造诣深厚。

根据“老骈参赛作品署的是艺名”“老骈尽管捧了个金奖,但他感觉其它作品都有可鉴之处,就挤到人群中认真观赏”“老骈的内心,其实还是想以作品会友,和业内人士加强交流”可知,为人低调谦虚。

根据“还是和你说一声吧,市里新到任的井副市长,是我的侄女婿,而且他还分管国土工作”可知,内心坦诚无私。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含义的能力。

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面义和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角度考虑。文中“特别是他在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用留白手法”,表明“留白”的表面义是一种创作手法;

然后再考虑深层含义,根据“说话的两人没有发现老骈,老骈无意中听到他们小声对话,霎时感到毛骨悚然。之后,老骈依旧像往常一样,在家关起门,一门心思练书法,他不再参加任何赛事”可知,老骈远离比赛也是一种“留白”,让其他人填补,给其他的书法爱好者留下展示自己的舞台,

文章最后,“后面的话老骈虽然没有再继续说”,这也是一种“留白”,显然给老金和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0.C

11.D

12.C

13.(1)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言,立刻追回敕令,不按照太平公主的旧例实行,只依照常规的礼数安排婚事,一行的直言规劝,都是像这样。

(2)现在八百年的期限已经到了,而僧一行编写《大衍历》纠正了他的偏差,那么洛下闳的话,果然应验了!

14.参考示例:

(一)同意。天文学家的学术造诣高深、算法精湛,能把握客观规律,预知事物发展。

(二)不同意。赞语过于夸大了天文学的预判能力,神话了科学家,偏离了科学精神。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尹崇说:“这本书意思较为深臭,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

“意指”是一个词语,“指”通“旨”,是指“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积年”是“寻之”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何……也”是一个句式,应在“何”前断开,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之间的敬礼”错。“稽首”是指头碰在地上并停留一会,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一般用于君臣、父子。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任职期间寻访安民之策”错。原文是“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可见“寻访安民之策”的主语是皇上。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遽”,立刻;“不行”,不实行;“但”,只。

(2)题得分点有:“正”,纠正;“差谬”,差错;“信”,应验。

14.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首先看传记后的赞语是如何评价天文学家的,“赞曰:术数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变告无疑”,意思是“赞语说:术数的精妙,就在于对事物的预先判断。清晰得如上天显示的征兆,揭示得准确无疑”。结合僧一行的行为“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以及别人对他的称赞“道士邢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非圣人而何?’”可见天文学家的学术造诣高深、算法精湛,能把握客观规律,预知事物发展。因此可以同意“赞”的说法。

如不同意,可以结合“事必前知”“变告无疑”等,认为赞语过于夸大了天文学的预判能力,神话了科学家,偏离了科学精神。

参考译文:

僧一行,姓张,之前名“遂”,魏州昌乐人,是襄州都督、郑国公张公谨的孙子。一行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的先辈,平日藏有诸多古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这本书意思较为深奥,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一行说:“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非常叹服一行。对别人说:“这个后生是颜渊在世啊(颜渊,孔子最杰出的弟子)。”

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为了躲避他藏了起来。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以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礼部郎中张洽,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请他出山。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多次来拜访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一行)的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

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今有关部门用优厚待遇来安排,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旧例。一行认为(太平公主时)是唐高宗晚年,又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女儿,所以特地给予她特殊礼遇。并且太平公主骄横僭越,最终因为这获罪,不应该引以为例。皇上采纳了他的话,立刻追回救令,不按照太平公主的旧例实行,只依照常规的礼数安排婚事,一行的直言规劝,都像是这样。

当时《麟德历经》推算天象历法渐渐出现偏差,皇帝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行度,互相加以证明。于是一行推算《周易》的“大衍之数”(一种推演阴阳天地之数的方法),确立衍(一种推演方法)用以顺合它,改写成《开元大衍历经》。十五年后死去,时年四十五岁,玄宗赐给他谥号“大慧禅师”。

当初,一行为了穷究推演大衍之术而寻求、拜访老师,到了天台山国清寺。他站在寺庙的门屏之间就听到僧人在庭院中推求计算的声音,又(听到)他对徒弟们说:“今天有弟子从远方来寻求我的推演方法,应该已经到了门前,难道没有人引导他进来吗?”一行就应着这句话小步快走进入,行稽首之礼请求推演的方法,(最终)悉数接受了僧人的技艺。道士那和璞曾经对尹愔说:“一行应该是圣人吧?汉代的洛下闳创作历法的时候说:以后八百年应该会误差一天,一定有圣人校正它。现在八百年的期限已经到了,而僧一行编写《大衍历》纠正了他的偏差,那么洛下闳的话,果然应验了!”

赞语说:术数的精妙,就在于对事物的预先判断。清晰得如上天显示的征兆,揭示得准确无疑。

15.B

16.①对朝廷议和政策的批判:国家与外敌妥协求和,长期停战,贻误战机。②对权贵贪图享乐的揭露:官员们过着奢靡腐败的生活,全不整顿军备。③对外敌侵占中原的愤慨:金人长期占领着宋朝的中原故土,代代不息。④对卫国成边将士的同情:边关将士们报国无门、青春不再和孤独失意。⑤对沦陷地区百姓的怜悯:沦陷地区人民忍辱负重、盼望早日收复失地。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夜晚听到边关瞭望台上报更的刁斗声”错,本句应为诗人的想象,结合注释可知,诗人作诗时正在蜀地赋闲,并不在边关任职。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和戒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与金议和的诏书已发布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只是空来防边。表达对朝廷议和政策的批判。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豪门府第终日沉溺于宴乐歌舞,可叹战马肥死厩房弓箭断了弦。表达对权贵贪图享乐的揭露。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而今只能让逆胡在此传子生孙?表达对外敌侵占中原的愤慨。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羌笛幽怨可谁能理解战士的心?月色凄凉空照沙场战士的遗骨。表达对卫国戍边将士的同情。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表达对沦陷地区百姓的怜悯。

17.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扪,胁,膺,舳,舻,旌,蔽,鹃。

18.A

19.C

20.C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前句“我是一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主语是“我”,应选用被动句;而B、D项是主动句,这样就排除这两项;

“诞生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和“承载……希望”保持句式一致,因为“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是偏正短语,与C项“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句式不一致,故选用“诞生于……时刻”更合适,这样排除C项。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孕育”“出生”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文革”上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慢火”“细嚼慢咽”“慢”上的引号表示强调。

C.“饲养”上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D.“白发三千丈”上的引号表示引用。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结构混乱,藕断丝连,前句宾语“《时间简史》”作了后句主语,应该把“写作了”改为“写作的”,让“尤瓦尔•赫拉利写作的《人类简史》”作句子的主语。

B.语序不当,把“倾尽毕生精力”调至到“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这句的前面。

D.关联词语误用,把“无论”改为“不论”。

故选C。

21.示例:①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初评完成,②对遴选出的十个名称在1月20日到2月28日开展网络投票,③结果将于“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之际择机公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对新闻报道进行压缩时,要理清层次,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及意义等主要信息。

阅读红色书籍的目的(关于红色阅读的书籍有哪些)

由材料第一段“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日前已完成初次评审,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风火轮、追梦、天行、星火共10个名称作为命名范围,于2021年1月20日12时起至2月28日24时止,开展网络投票”可概括出主要事件“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初评完成,对遴选出的十个名称在1月20日到2月28日开展网络投票”;

由材料第二段“按程序报批后,最终确定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于‘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之际择机公布”可概括出结果“结果将于‘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之际择机公布”。

22.你一般会忍不住发笑另一种理论则认为我们挠自己却不会发笑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笑似乎是对挠痒痒的一种下意识反应”可知“当你被挠痒痒的时候”你一般会忍不住发笑。

第二空由前文“一种理论认为……可能是……”和下文“……更可能是……”可知,这里接下来要讲另一种理论,可以填:另一种理论则认为。

第三空由后文的回答“当你试图挠自己的时候,你头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小脑会发出信号,告诉人脑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给予反应”可知这里是说我们挠自己的问题,“不要对这种刺激给予反应”即不发笑。所以这里可以填:我们挠自己却不会发笑。

注意表达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23.

让语文书多点刚柔并济的中国风

尊敬的主编:

您好!在前不久,我得知了自2020年开始,新高一的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作为一名即将要结束高中生活的学生,虽然无法在课堂上见到这本教材,但作为一名旧教材的使用者,我很期待自己的学弟学妹能在新的教材中看到刚柔并济的中国风范,而我们青年需要做的,便是通过课本,将它们继承。

这刚,是指传承几千年的英雄情怀;这柔,是指诗情画意的审美取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我遇见了站在北固亭,渴望带着吴钩去杀敌的辛弃疾。那时候,“国破山河在”,他仰慕孙权式的英雄,渴望成为英雄而不得。还有那“塞上长城空自许”的放翁在《书愤》中饱含热泪,只能借笔从戎。他们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在语文课堂上,我在心中描绘了英雄的模样,他们目光坚定,满心家国。

我希望语文课本中多些这样的英雄,那么中国就多些精忠报国的栋梁。今年国庆阅兵,院校科研方阵首次亮相,他们是军事科研领域的高材生,71%是博士学历,而课堂上赞颂英雄们的朗朗书声就是他们在心中埋下的第一颗种子。

当然了,如果语文课本仅有手持钢刃的战士,不足以描绘锦绣中华。

假期游玩,我在滕王阁眺望时,看见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秋雨过后我在公园漫步时,明白了“空山新雨后”的清秀;月夜冥想,我来到满池荷花边时,感知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些美好,自然都是语文书中的恩赐。

含蓄委婉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巔峰。先贤们留下的不仅有美景,更有融汇在美景中的各样情感。诗人若心情大好,那景色便是山清水秀,绿叶红花,诗人若是情绪低落,那景色便是压城黑云,风急猿啸。寓情于景的手法,给了我们太多美的享受,而这种如细雨无声般的表达方式,也让浮躁的青年多了一分宁静。

如果说,东方表达是含蓄的,那么西方表达就是直接的,《中国有嘻哈》等节目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所喜爱的,可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说唱作品融入了中国元素,那些湖光山色,那些细语呢喃不仅不会老土,反而使得说唱更显潮流。

于成长,英雄气概给我们风骨和启迪;于生活,审美取向给我们气质与才华。

因此,我写下这篇满载期待的文字,盼望我们的新课本多一些刚柔并济的中国风。

敬祝编安!

辛昇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式作文。

审题:明确出题人的写作要求。要求1:选择两个主题。要求2: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本质就是要么以语文课文内容为论据进行论证、要么以语文课文内容的核心思想关联本材料当论点展开论证。要求3:以即将毕业高三学生身份,本质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表述口吻,带着对语文学习的反思、沉淀来进行思考性表达。要求4: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此要求本质有两点,第一是对象意识,对象意识对表达语气提出要求,对表达措辞提出要求;第二就是格式,书信体,若不能很好完成书信体的格式要求,阅卷标准中肯定要扣分。要求5:表达你对高中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本质就是我们的论点最好都是围绕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这相当于二元元素作文,训练过的学生不陌生,头脑中瞬间反应高考论述类文本——诸子之学的“照着讲”与“接着讲”。要求6:署名为“辛昇”,本质是统一署名,但是我的学生还需要去想想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辛——辛苦,昇,升也。唯有历经辛苦,方能学业有升,品格有升。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

1.创新是永恒的动力

2.传承和创新并存

3.万里求学,只为家国

4.青春梦想尽在家国情怀

阅读红色书籍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